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2021/1/6 12:18:16 | 浏览:1488 | 评论:0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在本周一波士顿法院联邦举行的听证会上, 法官宣布一名目前正在哈佛进行交换的中国留学生因私自携带实验室的研究样本回国而面临多项指控。

  目前这名留学生的签证已经被吊销,可能正面临着10年的有期徒刑。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12月9日,一名叫做郑灶松(Zaosong Zheng)的中国留学生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正准备踏上直飞北京的航班时,被海关人员拦了下来。

  原因是海关人员怀疑这名留学生携带了“高风险未申报生物材料”。

  经检查发现,他的托运行李中的确藏有21瓶棕色液体,里面装有癌细胞。

  这些小玻璃瓶被用塑料精心包裹了起来,塞在行李箱中的袜子里。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随后,面对警察的询问,这名留学生先是否认了携带任何生物物品或研究材料,后来又称其中一些玻璃瓶是他的朋友给他的。

  但是当警察问到他为何要将这些瓶子带离美国时,他表示说不出原因。

  于是海关人员将他带进了“小黑屋”,他这才承认这些瓶子中有8个是他从贝斯以色列狄肯尼斯医学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未经允许偷偷携带出来的,之后又根据同事的研究自己“复制”了11个。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他告诉有关部门,回到中国后,他打算把这些样本送到中山纪念医院,以自己的名义在中国发表研究结果,用以发展自己的研究事业。随后郑灶松被逮捕。

  美国当局称,作为一位科学家,他涉嫌从美国实验室窃取研究成果。

  联邦检察官表示,郑灶松可能被控运输赃物或窃取商业机密,这是一项重罪,最高可判10年监禁。

  郑被捕后,贝斯以色列狄肯尼斯医学中心立即将他开除,并表示他们将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郑灶松是一名中山大学的医学博士生,广东汕头人,29岁,研究方向是膀胱癌和肾癌。

  他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过多次学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未来本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2018年,他因为优秀的个人能力而获得哈佛大学赞助的赴美留学签证,拿着J1签证进入哈佛大学贝斯以色列狄肯尼斯医学中心进行交流访问。

  据悉,法庭文件显示,警方探员在搜查郑灶松的公寓时了解到了更多情况。

  他的前室友、同为医学研究员的李家林(Jialin Li,音)告诉他们,郑在12月9日出发之前已经收拾好了所有的东西,这表明他已经不打算返回美国了。

  李家林还透露道,另外两名中国研究人员刘磊(Lei Liu)和莫蕾娜(Leina Mo)曾在贝斯以色列狄肯尼斯医学中心的同一间实验室工作,在此之前他们也曾设法向中国走私生物材料而未被抓获。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虽然郑灶松表示他走私实验样本回国只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多数网友也认为他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原本希望回国之后能够少奋斗几年。

  但是美国警方和媒体都认为他是受了中国政府的指使剽窃美国生物技术,前室友李家林透露的消息更是加深了他们的猜想。

  而郑灶松也不是第一个被怀疑偷窃美国技术的中国学者。

  今年7月份,一对美国华人夫妇周宇和陈莉也因为涉嫌泄露知识产权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此前夫妇二人均为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美国全国儿童医院(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的研究员,在美工作十余年之后先后离职,回国创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而他们面临的指控主要是盗取全国儿童医院开发的技术,用其在中国申请了专利,并在自己的生物技术公司中用以销售牟利。

  美国医学院协会的首席科学官表示,目前在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的6000名中国科学家中,约有180人正因可能违反知识产权法而接受调查。

 

哈佛中国訪問學者偷带生物研究试管出境被捕

 

  随着中国和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日益加深,类似这样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日后可能会更多。

  就郑灶松的案例来说,他不仅会面临牢狱之灾,就连他的母校中山大学也可能会被哈佛大学医学院拉进黑名单,断了他的学弟学妹们进入哈佛深造的机会。

  所以在这个紧张敏感的时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最后被扣上一个间谍的帽子。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65]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26]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19]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07]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297]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38]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31]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27]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55]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9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