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录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1.5%一路攀升至2020年的近40%,这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数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其教育模式也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之高考数学逐步实行不分文理科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社会对数学的普遍重视和要求。
为满足大众数学教育的需求,无论是中小学阶段最基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还是高考数学的难度,与20世纪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也造成了中小学教学、中高考评价方面的“天花板效应”,无法很好地承担起精英人才的培养、甄别与选拔功能,特别是有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
目前,在以大类招生、高考成绩作为主要筛选依据的前提下,试图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选拔拔尖人才,还处于持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招生模式,在多元录取方面开发了新路径,而前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不用参加高考、单独录取,无疑是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一流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传承关系,数学大师对青少年数学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丘成桐是当代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辟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新轨道,为那些热爱数学、极具数学天赋、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端的资源平台。立足国内,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该计划值得关注的一点。多年以来,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痛点就是最优秀的人才大多出国,并最终选择留在国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高端人才的流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多项政策的引导,国内研究水平飞速提升,优秀人才回国服务渐成潮流,多个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建立及研究的开展,使得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在国内成为可能。相信未来这种立足国内、从本科开始重视科研的人才计划会不断增加。前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还提出,特别优秀的初三学生也可以申请参与选拔,这进一步拓展了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特殊人才需要灵活的个性化教育。如果按部就班参加升学考试,像数学奇才陶哲轩这样的人才就难以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从选拔到培养,“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开启了一种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方式。未来,指向基础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的专项计划将会更加多元丰富,并逐渐向低龄阶段的早期教育发展倾斜。基础科学是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建立更多的一流“学科中心”从事数学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而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培养更多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