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中国“韬光养晦”之道不能划地为牢
来源:侨报 | 作者:崔子都 | 2010/9/24 2:46:33 | 浏览:2363 | 评论:0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根据当时中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上对中国的控制,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方针。在当时的条件下,此构想无疑是正确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给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宝贵时间。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也给中国的外交需要带来诸多不便。

  “韬光养晦”是指在客观条件不利时,怀才不露,私底下继续进德修业,发展自己的事业,其目的是避祸、避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其做法是行事低调、不争、示弱。历史上不乏通过“韬光养晦”而获得成功的先例。如《三国演义》中,刘皇叔玄德为防止曹操的谋害,自甘去后园种菜,以此将自己的雄心掩饰。近代,蔡锷以沉溺于同风尘女子的交往为掩饰,麻痹袁世凯的眼线,成功回滇,举起了倒袁护国的义旗。

  国际上人尽皆知,“韬光养晦”是中国的外交对策,有人吃准了中国不会偏离此政策,因此便产生非分之想,明目张胆地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挑拨中国同邻国的关系,打造对中国的包围圈。有的甚至趁火打劫,伺机侵占中国的领土领海。中国若要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他们便说:中国忘了韬光养晦的战略,过早从树丛中走了出来。本是自保和发展的策略,却成了套在孙行者头上的紧箍咒,让对手随时念来念去。

  五千年文化的积淀,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决定了中国人有自己的思想模式,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这种价值光耀中华大地数千年,在当今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也定能开物成务,嘉惠四方。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而龙的善变,则是该隐则隐,该现则现。君子“时乘六龙以御天,或跃于渊,或现于田”。如果自己画地为牢,把行为模式化、定格化,把自己永远当成“遁世无闷”的潜龙,并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中国的发展道路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价值和生命力。经过3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种改变同时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和责任。中国也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也应将自己的观点和核心利益如实昭示世界,防微杜渐,以灭外人邪念于未萌,避免他人误解误判。

  目前,某些亚洲国家同中国的争议,大多是领土问题。领土问题没有让步的余地。美国想要在21世纪继续领导世界,中国也许不会反对,因为中国本来就不想出头。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不敢为天下先。《易经·乾卦·用九》提示:群龙无首,吉。

  大家都知道争端、战争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可有些国家就敢铤而走险,把中国当软柿子捏。如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撞中国渔船,抓中国渔民,挑起争端。此争端是躲不过去的,中方让一步,日方就再进一步,退到哪里是个头?一味忍让,反倒失去民意。因此,中国只能针锋相对,“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两岸同心,其力断金,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意志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希冀在永久的和平环境中崛起是一厢情愿,也不现实。中国发展的道路不会笔直,而是会充满曲折和艰难险阻。但只要中国对内继续以民为本,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在国际上坚守价值标准,推行睦邻和富邻的友好政策,不论什么人横生枝节,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错了! 2025-08-15 [102]
我不会去看! 2025-08-15 [88]
只做1分钟的运动就能改善健康,而且无需每日坚持 2025-08-13 [250]
中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究竟是天大,交大,还是武大? 2025-08-12 [134]
警惕那些肥头大耳的人!从少林寺释永信到贪官污吏,他们到底平时吃什么? 2025-08-12 [123]
到底,是谁的问题 ! 2025-08-12 [185]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为什么却有这么多保安? 2025-08-05 [320]
《左传》:从未输过的人,赢不到最后 2025-08-05 [307]
1.4亿中国男人,戒不掉钓鱼 2025-08-01 [535]
人到中年,最节能的活法:装傻,闭嘴,隐身 2025-08-01 [38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