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2021/3/28 3:48:37 | 浏览:2366 | 评论:0

随着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和仇恨事件在美各地激增。3月16日,美国“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发布报告显示,自去年3月19日至今年2月28日,共收到3795起各种类型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包括人身攻击、言语攻击等,其中华裔是被攻击最多的族裔。

就此,中新社记者专访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和亚美研究学教授周敏。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周敏。本人供图

“华人落地生根,用心去融入当地社会,不是‘外来寄居者’,更不应背上‘永久的外国人’身份。”周敏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华裔美国人看似成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但实际上仍被冠以“外来寄居者”的身份标签。

华人力量:美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祖籍中国广东的周敏1982年获广州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赴美留学,至今已累计出版17本学术专著,发表近200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对华人在美国的历史有深入研究。现任UCLA亚太中心主任、社会学教授的她,还是该校亚裔研究学系首任系主任,2017年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杰出职业成就奖”。

纵览美国移民史,华人移民早在170多年前就已抵达美国,是最早进入美国的有色人种之一。周敏指出,华裔与其他移民团体一样,为美国国家建设以及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塑造做出巨大贡献。但华裔乃至亚裔因其族裔身份在美国一直处于社会边缘化地位。“当今的状况是跟历史紧密相连的。”她说。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资料图:一位美国观众正在观看“美国华工历史图片展”。王欢 摄

19世纪60年代,大量华工参与到美国西部开发中,翻开了近代华人移民历史的第一页。1863年,当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建造横跨美洲大陆铁路的西段时,数万名华工成为主力军。中央太平洋公司总裁、斯坦福大学创始人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在1865年告诉美国国会,“没有这些华工就不可能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伟大的国家事业的西部部分。”

周敏介绍,1966年美国主流媒体发表了两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杂志评论员文章,题为“一个少数族裔在美国的成功之路”。以此开始及后续一系列相关文章标志着大众媒体对亚裔移民及其后代的看法和描述开始发生根本转变。文章高度赞扬了华裔和日裔美国人百折不挠,战胜种种艰苦和种族歧视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精神和行动,并表示这些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都无法相比的。

在法律层面,华人推动了反种族歧视相关法律的出台。1894年,在美出生的黄金德到中国探亲,次年8月再回美时,被美国海关根据《排华法案》拒之门外。最终黄金德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最高法院受理了此案。1898年,黄金德案成为美国“出生公民权”确立的里程碑。时至今日,美国在公民身份上还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周敏指出,“这个权利不仅是为华人,更是为整个美国争取的。”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华人投身前线,并为红十字会募捐,对美战胜日本起到重要作用。到了当代,华人移民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积极有为,主要表现在教育、科技等领域中。“华人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多从专业路径上入手,所以华人在美国科技界等专业领域多有成就。”周敏表示。

种族歧视:这个标签是偏见与傲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北美华人饱受攻击和污名化,但当地疫情防控中各个领域仍离不开华人的身影。美国马里兰大学亚裔美国人研究系教授贾内尔·黄(Janelle Wong)曾对BBC中文网表示,“在组织援助当地社区的过程中,华裔美国人为未来参与公民社会打下了基础,有望为增加社会动员和关注带来资源。”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美国明州华人医生协会向当地医院捐赠防护物资。

周敏说,一直以来在美华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中默默奉献,在法律与社会层面与世无争。“儒家文化注重仁、礼、中庸,因此华人受儒家文化影响,凡事不去抗争,甚至要比别人付出双倍努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融入到美国文化之中。”

美国众议员迈克·本田(Mike Honda)也曾表示,“如果没有华人的贡献,美国的历史将完全不同。从艰苦的建筑工地到连接我们沿海的跨州铁路,从哲学到医学的学术贡献,华人一直是使美国变得伟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从起源上是一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多年里,大批欧洲人迁移到美洲。自此,美国社会中不同族裔的人口结构逐渐形成。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法修正案》(又称《哈特·切勒法案》),废除了根据移民来源国所设立的定量配额制度,掀起了汹涌的国际移民潮。周敏介绍,如今在美国,华裔和菲(律宾)裔的美国人是亚裔中最大的两个群体,其次为印度、韩国、越南、日本及其他20多个亚洲来源国群体。

周敏还介绍,自20世纪60年代平权运动以来,少数族裔群体提出的族裔身份认同,如“亚裔美国人”等,包容性很强且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是各个族裔群体的政治组织都维护和推崇的。而族裔身份认同标志的提出,是为了否定西方人强加于亚裔、并带轻蔑含意的“东方佬”的提法。

“如今全球化和亚洲的崛起更使美国社会视亚裔美国人为移民而来的‘外国人’。”周敏指出,历史上对亚裔的诸多偏见和刻板形象仍然充斥于现代美国社会。

周敏认为,华裔作为亚裔族群之一,所面临的不公平源于在宏观层面上意识形态的挑战,在中国不断强大和中美发生竞争时,这种意识形态差异则凸显出来。“美国社会比较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这种舆论影响不仅来自主流媒体,更直接受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影响。”

在传统层面上,华裔受到歧视与误解也有美国历来种族制度的影响。“美国国民对种族的意识形态始终是白人至上,仍认为有色人种总比白人低人一等。”周敏表示,尽管美国社会认可华裔的优秀作为,但华裔群体仍会被认为不够强大。“他们觉得华裔的优秀完全是因为刻苦,勤能补拙,并非因为有种族优势。”

中美应推进民间交流 华人应“入乡随俗”

“如今社会逐渐开放,尽管法律层面上的种族歧视已经废除,隐形的、结构上的种族歧视还一直存在。”周敏坦言,美国种族分层的制度和观念已然长久,要改变并不容易,“黄皮肤”就会被认为是“外国人”。“对于第二代、第三代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华裔孩子来说,要一直不断地证明自己是美国人,这很难,更是不公平。”周敏说。

旧金山州立大学美国亚裔研究教授张华耀(Russell Jeung)曾对BBC中文网表示,华裔群体因共同的文化和目前面临的种族主义而变得更有凝聚力。但从历史来看,公民参与社会、贡献社会的行为并没有减少针对亚裔美国人或其他少数族裔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当地时间2月27日,数百人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圣马特奥市参加反对歧视亚裔的集会。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周敏认为,“改变根深蒂固的东西,需要时间,起码还需要两代人。”她指出,如今,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发展已久,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并且秉持着华裔文化优势参与社会,华裔第二代已经崛起。同时,美国社会也在1960年平权运动之后对种族问题有很大的觉醒和飞跃。

面对歧视应当如何破题,周敏指出,华人团体要团结发声,推动政治参与。“在美国社会,华人要不断发声,让大众了解,而后他们才会慢慢认可。华人是当地社会的一员,为美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成就可能更大。”

华人社区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也会影响美国政治,使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华人地位得到提升。周敏表示,“推动美国民间华人政治参与和政治觉醒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华人社区正在觉醒,在政治层面积极发声。”

加强中美民间文化交流和双向往来也是另一个有效途径。“华裔美国人的命运与中美关系息息相关。如果两国关系不改善,华人在各个层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华人移民在美国是否能得到公正待遇是关键。中美之间可以撇开意识形态问题,从民间文化交流打开‘通道’,真正了解彼此。”周敏说。

“比如像孔子学院这样的语言文化机构,对美国社会了解中华文化起到非常明显的、正面的效果。语言文化交流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多美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对中文感兴趣,也热衷于中国文化。”同时,周敏也认为,民间文化和旅游交流十分重要。“很多美国人到了中国,通过自己去看,90%的人都会加深对中国的良好印象。”

从法理上讲华裔作为美国公民,自然应融入美国文化,“入乡随俗”。周敏表示,在美国,大约有530万人是华裔,其中75%是美国公民。华裔因其华人的特质和文化背景,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有利于打造美国多元社会的融合。“每一种文化都不存在高等还是低级,都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UCLA 周敏:华裔美国人永远是美国的“外国人”吗?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一家中餐厅门口。刘关关 摄

中华文化也丰富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例如中餐就丰富了美国的饮食文化。“在一个中餐馆,中西融合的经营理念将会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周敏曾在文章中写道,在过去的40多年间,伴随着美国华裔和华人移民人口的快速增长,美国社会内部急剧变迁,华人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与保持族裔特性和文化传统的过程和谐共进,并不矛盾。

“扭转当地社会把华裔当成是‘外国人’、华裔融入主流社会、脱离少数族裔身份标签是关键。”周敏说。

相关专题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集锦
『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4613]
『社区报道』 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 2024-05-05 [4402]
『社区报道』 祝贺!鲍哲南教授多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05-05 [4457]
『社区报道』 数学大师丘成桐:为何说中国的科技肯定要倒退20年? 2024-04-26 [4783]
『社区报道』 丛京生教授等13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4-04-26 [4827]
『社区报道』 天才陶哲轩“啥是好的数学?” 经济学界呼应“啥是好的经济学?” 2024-04-20 [4760]
『社区报道』 UCLA陶哲轩教授力荐、亲自把关:AI for Math照这个清单学就对了 2024-04-16 [5041]
『社区报道』 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看见的世界和她改变的世界 2024-04-14 [4951]
『社区报道』 陶哲轩转发、菲尔兹奖得主领衔:AI正在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 2024-04-08 [4986]
『社区报道』 李飞飞教授主讲,斯坦福2024 CS231n开课,依旧座无虚席 2024-04-06 [5123]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9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21]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7]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8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8]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41]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3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