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天价墓地频现,谁是“墓”后推手?
2021/4/6 4:52:15 | 浏览:638 | 评论:0


天价墓地频现,谁是“墓”后推手?

  生老病死,皆可贷款?近日继“彩礼贷”、“月子贷”后,云南一陵园——昆明晋龙如意园还打算和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最高可贷款20万元。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网友热议,“活着还房贷,死了还要还墓贷。”

  “墓地贷”背后,反映出一些地方墓地价格贵、一墓难求的事实。据了解,近年来“天价”墓地屡禁不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墓地一平米价格高达二三十万,甚至更高,远超当地房价。为什么墓地越来越贵?“天价”墓地现象又该如何整治?

  “天价”墓地越来越多

  “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三万元整,值得一生典藏。”十多年前,在《疯狂的赛车》中,黄渤饰演的主角耿浩为了安葬师傅的骨灰,来到了徐峥所在的提供丧葬服务一条龙的公司。在徐峥卖墓地像卖豪宅一样的推销下,黄渤犹豫地问道:有没有再便宜点的?答案是:没有。

  如今,影片中的一幕逐渐成为现实,“天价”墓地频现,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葬不起”的情况。

  在此次引起争议的“墓地贷”中,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信贷部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和对方合作是因为有好多墓地确实有点贵,为了解决客户需求,所以推出针对墓地的消费贷。”

  随着舆论越演越烈,昆明晋龙如意园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是有意向推出‘墓地贷’,但3月18日这个项目就已经停止,不再开展了”。

  中国新闻周刊从上述负责人处获悉,目前昆明墓地的均价在3万左右,4万-6万的墓地比较受欢迎。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昆明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5036元/平,约为墓地价格的二分之一。

  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墓地价格直逼房价或者超过房价的现象,已不罕见。

天价墓地频现,谁是“墓”后推手?

  (来源:无忧选墓网)

  根据无忧选墓网统计的2021年北京公墓价格表,北京城六区及周边各区的墓地起售价为5800元-210000元不等,十万、二十万的热销墓型不在少数。秋叶网数据显示,在昌平区天寿陵园普渡园中,占地面积为1平的墓地官方参考价为35.68万元。同样位于昌平区的德陵公墓,其占地2平的祥云碑墓地官方参考价为68万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

  上海、深圳的墓地价格也高得“吓人”。上海墓地平台网数据显示,福寿园双墓价格25万元起售;长安公墓双墓18.2万元起售;清竹园双墓16.29万元起售。而墓团网平台数据显示,位于深圳盐田区的大鹏湾华侨墓园墓地起售价为50万元,最高可至400万元。在二三线城市买一套房,价格也不过如此。

  安葬,原本是人们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悼念与哀思之情,如今似乎成为了一种负担。是什么在助推墓地价格?

  “白色”暴利

  “民间有厚葬的传统风俗,有些民众有攀比和从众的心理,墓地市场也有供给不足的机制难题,一些开发商盯上了这个‘商机’,为了‘死有葬身之地’,以稀缺为噱头、以贷款为杠杆,推波助澜,助长炒墓风气,加重家庭负担。”墓地贷事件后,有分析人士点评道。

  墓地价格越来越高,不仅有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还与传统的百善孝为先、消费者的心理以及政策有紧密的联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比重增至12.6%,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以及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对墓地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墓地却供不应求。

  根据中泰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2011年-2016年我国死亡人口复合增长率为0.38%,同期殡仪馆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为0.34%,公墓数量的复合变动率为-0.29%。再以北京、上海为例,2009年-2017年两个地区经营性公墓及殡仪馆的数量都没有增加,可见墓地资源十分紧缺。

  在此背景下,墓地价格一路上涨。同时商家抓住消费者“孝字当先”的心理,推出一系列附加服务,也加重了丧葬负担。

  “这是我们物业公司最新推出的服务项目,十八相送一水黑,看上去就像黑社会,要的就是气氛,绝对的庄严肃穆,绝对的气势如宏,搭灵堂,送纸钱,丧葬服务一条龙。”在《疯狂的赛车》中,徐峥扮演的墓地销售经理说道。

天价墓地频现,谁是“墓”后推手?

  (来源:秋叶网)

  而在现实生活中,殡葬经营者推出的丧葬服务项目,有过之无不及。

  根据秋叶网,要想逝者安息,并非买块墓地那么简单,还包括购买守灵狮、床、香炉、摇钱树等装饰品、器具,以及礼仪费、安葬费、安葬车等等,杂七杂八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墓地经营者也看准了商机,推出更侧重于个性化、高端化的殡葬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而这不仅变相推高了墓地价格,还助长了盲目攀比的风气,导致墓地市场混乱,甚至出现一些通过低买高卖提高墓地价格、赚取差价、获取巨额利润的“炒墓客”。

  多重因素之下,墓地价格越来越高,“天价”墓地越来越多,导致一些银行借机推出针对墓地的消费贷,墓地经营者也赚得盘满钵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4月1日表示,“墓地贷”的本质其实就是居民消费贷款,个别银行通过制造噱头的方式来宣传获客,引导居民过度负债,触及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

  根据中国最大的殡葬服务提供商福寿园的财报,自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年攀升,且毛利率较高,2017年以前均在80%左右,2017年后虽下降至60%-65%,但也远超房企20%-40%的毛利率水平。

  如何整治?

  在福寿园2020年财报中,其主席白晓江致辞表示,“传统的殡葬礼仪中贯穿着儒家的‘孝’文化,是殡葬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孝’文化的传承下,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日趋繁荣,以及人口朝着老龄化快速推进,殡葬服务业的增长空间大大增加,以推定中国殡葬市场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殡葬市场之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13年的1295亿元增至3170亿元。

  但规模上升的同时,殡葬行业价格虚高、炒墓、盲目攀比等乱象也在滋生。如何整治这些乱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崔建梅表示,殡葬改革是民生大事,“天价”墓地频现,关乎人民群众能否“逝有所安”。经营性公墓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暴露出价格虚高等种种弊端,“部分经营性公墓盲目开发高档、豪华墓穴,且普遍存在违规超面积的情况。”

  崔建梅建议,加快修订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在相关条款中明确“取消经营性公墓建设,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设”,同时她建议将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列入民生工程,全面推广公益性公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本刊表示,取消经营性公墓可行,“一方面,不能死人占了活人的地,我国土地本身就紧张,经营性公墓既然是经营性的,则容易出现过度占用土地的情况。另一方面,公墓要体现出公益性,土地国有之下,墓地需要规划。不过在取消经营性公墓之前,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存量经营性公墓。”

  著名历史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曾表示,要加快、深入进行殡葬服务公立机构分类改革和改制,让公益的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

  他认为,从事公益服务的,立足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基本殡葬服务,满足公众基本殡葬需求,在托底保障的基础上发挥好对市场的制衡作用。从事市场服务的,应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则,填补殡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满足公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盘和林称,土地是自然垄断资源,不可再生,加大供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墓地“天价”的问题,在于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定价。

  我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

  早在此前,我国各地就开启了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不仅成本较低,并且更加生态、环保。

  近年来,辽宁、宁夏、内蒙古、山东等多地推进移风易俗;海南制定绿色殡葬标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四川持续实施殡葬改革;江西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规范安葬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等等。

  “在殡葬改革中,绿色殡葬是重要的形式与改革的方向。”在今年江苏省两会上,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陈庆琳建议,推动绿色殡葬试点,将林地与生态葬有机结合、复合利用,创新树葬、草坪葬等现代安葬新模式,推动各类公墓从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的可持续转型。

  民政部曾多次发文推广生态葬,摒弃传统的丧葬陋习,选择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寄托对亲朋挚友的思念。


北大教授: 现在的殡葬改革是把过世的人当成垃圾处理

(吴飞 王淇)

01

丧礼通过培养爱敬之情安立世道人心

王淇:您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关于中国传统礼制(婚礼、丧礼等)。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传统礼制的。《论语》中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说法,《孟子》也提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据您的了解,历史上的丧礼制度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敦化风俗的效果?丧礼对于世道人心的安顿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

吴飞:你这里举出了《论语》《孟子》里的说法,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礼记》里说,在家庭有冠、婚、丧、祭四种礼,其中丧礼和祭礼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对此,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了,大多将其视为一种传统风俗。

其实,无论中西,所有宗教的核心概念就是“敬”。在西方,他们是对上帝——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持有敬意;在中国,儒家虽不能说是宗教,但是对于“敬”也非常强调。敬的基础则是爱。中国传统伦理中重要的两个字:爱、敬。“爱”又称为“亲亲”,“敬”称为“尊尊”。爱是敬的基础,敬是爱的表现和保证。如果没有一种敬,没有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敬”的话,爱是得不到保证的。而现代中国的问题就在过于强调爱而不强调敬,导致爱无法得到保证了。

中国传统文明是一种礼乐文明。为什么礼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它培养着人们的敬。孔子也说,孝不仅仅是奉养,关键要有敬。“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之”。所有重要的礼都是用来体现敬的,而敬的基础是在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有了亲情然后产生出敬的态度。

所有的礼当中,丧礼为什么最重要,就在于丧礼尤其能够体现出敬的态度来。比如说在父母生前,子女对父母会有一种爱,同时也会通过各种礼来表现出对于父母的孝敬,那么父母去世了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呢?有一个核心观念——“事死如事生”。《礼记·檀弓》里有一种说法:如果父母去世了,你还认为他的鬼魂仍然存在,那就是一种不智;但如果父母去世了,你真的认为父母就不存在了,那又是一种不仁。丧礼的设立就是在智和仁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丧礼上所有的哀戚之情都是生前亲情的一种延续。因为本来你和父母是非常亲密的,现在父母离开你了,肯定有一种不舍的情感,所以要以各种方式把这种情感尽可能表达出来。但仅仅是哀戚之情是不够的,没有父母就不可能有你,父母如果不在了,你自己的来源就没有了。所以不能断然说父母不存在了。丧礼会有各种仪式,假定父母的鬼魂仍然存在,仍然以和生前一样孝敬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鬼魂,但在理智上又反复提醒自己鬼魂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事死如事生”的含义,一种“敬”和“爱”的情感结合。

故而丧礼既是要以一种方式尽可能表达哀戚之情,因为他确实已经不在了;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假定他仍然存在来尽可能表达一种敬,这也是生前对他敬的一种延续。这对于培养中国人的真诚情感——不会因为人死就当他不曾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民德归厚。一个人如果不断以这种方式来培养爱敬之情,如果能真正在爱和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他的道德是会培养得越来越高尚、人品也是越来越厚道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的礼当中,丧礼和祭礼是最重要的。

02

完全不讲礼,伦理败坏是非常明显的

王淇:诸如“事死如事生”的很多原理,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都有很好的目的,但是涉及到具体制度贯彻落实的时候,比如三年之丧,却很难达到民德归厚的效果。所以墨家对儒家有一些批评,觉得服丧影响生产,也没有很明显地起到民德归厚的效果。您怎样评价历史上的葬礼制度对敦化风俗的影响呢?

吴飞:任何制度都会有它的问题,一方面丧礼制度有如此烦琐的礼仪,难免会变得形式化;另一方面,仪式中也会有一些虚伪的人,生前不孝敬,死后却通过铺张的丧礼来宣扬自己。但我觉得这些只是次要问题。

从历史经验来看,葬礼肯定起到了敦化风俗的作用,比如宋代,宋初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但是经过理学家的努力,南宋以后的风俗就比较淳厚了。而且我们很难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日常生活和道德状况,因为古书记载的多是一些正面、负面典型,常人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更何况如果有什么坏人,史书上一般都会记下来,所以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坏人。所以很难通过史料的研究来证实或者证伪礼制对社会的作用。但是现在就很明显,现实社会基本放弃了礼仪制度,我们完全不讲这些,你就可以明显看到伦理是如何败坏了。

03

传统丧礼彻底没了,

传统文化就可能彻底没希望了

王淇:中国式葬礼的现代改革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八九十年代为了打击封建迷信和节省土地,国家更是加强了火葬的推行。但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传统的丧葬模式还是顽强地存在于神州各地?您觉得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吴飞:中国传统有那么多礼,到了今天大部分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婚礼,五四时期以来就逐渐变得非常西式,早就难觅传统的影子了。但是婚礼的变化有很多民间自觉的成分在其中,而丧礼的变革则是带着很强的国家干预的因素。但是,丧礼是非常顽强的。可以说宋代以来的朱子《家礼》中所描述的丧礼框架,直到现在还没有消失,背后一定有它必然存在的理由。

现代中国人和传统中国礼乐文明的唯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联系就在丧礼上面。如果传统丧礼彻底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很难有希望了。可到现在,有关部门在推行丧葬改革的时候,依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推行殡葬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无论怎么做,这种传统的丧礼模式还是顽强地存在着?他们就完全没有反思过。

国家改革殡葬制度有两条理由:一是打击封建迷信;二是节省土地或说环保。但从实际效果来说,这两个目的都没达到。首先看第一条,现在民间存在各种各样的传统仪式,国家部门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从现代思潮所应具有的多元性和宗教宽容的角度来看,简单把某些民间信仰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加以打击也是不对的。且不说它做不做得到,这个理由本身就没有合法性了。

再看看第二条理由,推行火葬并不能起到节省土地的目的。大部分农村在火葬之后还是会把骨灰盒再装到一个大棺材里,仍然起一个坟头,坟地并没有因此减少。城市里的墓园都是大理石墓地,看上去很小。但是相较而言,土坟不会对环境有什么破坏,过一百年,土坟也就慢慢地平掉了;而大理石是千年不坏的,对环境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中国人讲究五服,出了五代之后就不会上坟、填土了。故而尽管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用土坟埋葬,却也没有看到处处是坟的现象,因为老旧的坟头是会风化的。但是大理石墓地却不会风化,长此以往,不要说几千年了,目前这个问题就已经显出端倪。现在北京有两千万人口,一百年之后,这两千万人口就会变成两千万个墓地,那怎么办?说是节省土地,最终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04

殡葬不应该把过世的人当成垃圾来处理

吴飞:我经常用一个说法:现在的殡葬改革是把人的尸体当成垃圾在处理,殡葬机构就是一个人体垃圾站,它的目的不是维护爱敬之情,不是慎终追远,而是怎么尽快把死人处理掉。本来是殡仪馆,现在都叫火葬场,火葬场就是怎么把人的尸体处理掉。海葬、骨灰抛洒等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环保意义,但是传统丧礼的价值理念却没有被考虑在内,没有任何文化意义。因此,中国的殡葬行业才会遭到人们的歧视,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只是处理死尸的人,并不是礼仪专家。

有家人去世了,一般来说是要在家里设灵堂、办丧事的,人们都是到家里来吊唁。不光在农村是这样,其实在城市里的大部分人也还是保留了相当传统的丧礼部分。但是这个传统一般是在家里进行的。火葬场是干什么的?所有的仪式完了之后,到那里处理一下尸体而已。入殓师、殡仪师跟丧礼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这些人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殡葬行业会被污名化,这就是当前丧葬制度必然带来的后果。

所以我觉得,刚才说的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殡葬改革没有考虑到丧葬是一种慎终追远的文化,对于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说非常重要的文化,反而是把丧葬仅仅当成人体垃圾处理。这就导致了所有问题

05

殡仪馆应该设立吊唁灵堂,

而不只是告别厅

王淇:如果殡葬行业要改变现在这种尴尬的处境,您有没有什么办法?

吴飞:我还没想到一个具体的好办法,但有些城市已经有了一些实践。

比如北京,它是最顽固的地方,八宝山殡仪馆只有告别大厅,那里的所有房间都是告别室,只能开追悼会。在中国人的心中,追悼会不算是丧礼,它是一种很粗糙的模式,所谓的“131”:念一遍悼词,鞠三个躬,绕一个圈,这不是仪式,不能算是丧礼。丧礼仪式最重要的是告别之前的吊唁和守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很多北京家庭都先将丧礼在家办了,最后只是来火葬场处理下死者的遗骸。

南方的城市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殡仪馆里有很多灵堂,而不只是告别厅。灵堂是按家庭的样式来布置的,后面放遗体,两侧是家人守灵,接受亲友的吊唁,可以租好几天,期间会有各类仪式。这是传统和现代的一种结合,比北京的模式要好。如果在家里摆灵堂,家的空间实在有限;如果把灵堂摆在小区里,又会影响公共秩序。南方的模式既实现了城市治理的目的,又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有人说火葬对环保有益,其实不见得。焚烧尸体会产生很多气体,对空气是有污染的。另外,刚才所说的追悼会和火葬模式,也并非源于西方国家。我的一位美国朋友来中国,刚好赶上一个中国人的追悼会,他说,美国的丧礼并不像现在中国的这么简单。所以,现在这种极其简化的丧礼仪式,无论是跟中国传统还是西方传统,都是不沾边的。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东西,还是出于效率和实用主义的考虑。

06

殡葬改革应当考虑延长丧假时间

王淇:您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希望能够出台丧假的法律规定。您为什么会有这种建议?这和古代丧礼中的丁忧有什么区别?关于怎么解决当代中国丧葬改革中的种种问题,您最近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吴飞:现在确实有法定的丧假,但是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且,丧假很短,直系亲属去世也才有三天假,它基本是一个徒具空文的规定。

丧假和丁忧的确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不从丁忧的角度来讲,现在的西方国家,还有台湾,它们都有法定的丧假。从照顾人情的角度来说,有亲人去世,特别是重要的直系亲属,一个人总需要几天时间来处理丧事和调整情绪吧?否则,这对刚失去亲人的人而言,是非常残忍的。产假是理所当然的,婚假也是理所当然的,婚后、产后都需要一段时间休整。而那些失去重要亲人的人,他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哀悼和适应。

古代的丁忧制度,除了文化方面的考虑之外,一个直接的考虑也就是对于人情自然的照顾。殡葬改革里面没有适当长度的丧假,它完全是从很负面、消极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考虑怎样让人度过这段哀痛的时期,怎样让人的情绪慢慢恢复过来等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觉得应该延长丧假的时间,当然不可能延长到三年,但延长到一个月并不过分,最起码得有一个星期,这是最基本的,无论从中国传统,还是世界的普遍状况来说,丧假都是照顾人情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07

国家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

避免殡葬业过于市场化、暴利化

蒋保信:您刚才说,城市里的大理石墓地以后会导致很大的环境问题。您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吗?

吴飞:现在国家有一些改革的尝试,比如墓地出租,租期是二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要把骨灰清出去,重新循环使用。对此,且不说死者的家人肯定很难接受,就可行性而言,会有人愿意花钱租一块曾经被使用过的墓地吗?更何况只能租用二十年。但是,如果不循环租用,而是让大理石墓地永久存在下去,就会越积越多,最后所有的土地岂不都被墓地占据了?种再多的树,栽再多的花,对于墓地围城这个问题都于事无补,对此我也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另外,现在提倡草坪葬、树葬,这和土坟的性质差不多,只是不起坟头,上面种一些树而已,反而不如传统的土坟有文化意义,让人很难接受。让我说,恢复土坟就是解决当前丧葬困局的最好办法,但在城市里能不能实现还是一个问题。

蒋保信:西方现代城市是怎么处理墓地问题的?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城市墓地本身就特别贵,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大理石墓地的。您又怎么看?

吴飞:西方城市的墓地本来就是有租期的,文化不一样,它们的传统就是如此。《哈姆雷特》最后一幕就有掘墓的场景,从原来埋过人的地方挖出很多骨头,然后重新埋葬新的尸骸,但在中国传统里,这种行为是难以接受的。

至于墓地价格的问题,它不像环境问题那么严重,这是一个商业问题。目前中国的殡葬业过于市场化,它是一个暴利行业,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如果国家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导原则,最后只会导致恶性竞争。当然,商业化也有好处,在竞争中,它会根据人们的需求,推出一些服务,比如刚才说的建灵堂,这就是因为商业竞争的存在。这种方式源于台湾,台湾殡葬行业的人进入大陆之后,开始推广这个方式,慢慢地南方很多城市就都接受了。如果将来调整得好,殡葬市场慢慢良性起来,价格的问题还是可控的。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说说东林党和阉党 2024-04-23 [61]
爱因斯坦说,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2024-04-23 [92]
他打造的“外星人”太蛮荒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见过外星人 2024-04-23 [32]
套一套公式,看看你能活多久? 2024-04-23 [132]
刘少奇排名在周总理之上,可是周总理一个电话,否决了刘少奇的提议 2024-04-20 [232]
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 2024-04-20 [110]
这几种鱼尽量少吃,重金属可能超标! 2024-04-20 [113]
爱因斯坦: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2024-04-20 [82]
“学术量化的结果,不可能让庸人变大师,只可能让大师为应付数量而沦为庸人。” 2024-04-20 [71]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14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