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電腦晶片和中國在基礎技術上的野心如今是讓拜登總統和多位華盛頓立法者倍感憂心的事。然而,一家荷蘭公司出售的一種巨型機器已經成為政策制定者們的有力手段——由此也能看到,任何國家要想建起一套完全自足的半導體技術供應鏈都是天方夜譚。
 
這種機器是由位於費爾德霍芬的ASML控股公司製造的。它的系統使用了一種不同的光來界定晶片上的極微小電路,從而讓一片小小的硅片擁有更強大的性能。這種機床的研發耗時數十年,於2017年開始量產,價格超過1.5億美元。機器的運送需要使用40個集裝箱、20輛卡車和三架波音747飛機。
 
這種複雜的機器被普遍認為是生產最先進的晶片——一種有地緣政治意義的能力——所必需的。川普政府在2019年成功遊說荷蘭政府阻止向中國出售這一設備,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拜登政府會改變這一立場。
 
沒有這個系統,生產商就無法製造尖端晶片,而且「只有荷蘭公司ASML能製造,」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研究分析師威爾·杭特(Will Hunt)說,該機構判斷中國至少需要10年才能自主製造類似的機器。「從中國的角度來講,這是件很煩人的事。」
 
ASML光刻机的战略价值
IBM的一塊硅晶片,裡面裝滿了用這台機器製造的微晶片,成本超過1.5億美元。 BRYAN DERBALL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SML的機器實際上已經成為晶片供應鏈的一個瓶頸,而這些晶片被認為是電腦和其他數位設備的大腦。它的開發和生產涉及三大洲——使用了來自日本、美國和德國的專門技術與零件——從中也可以看到供應鏈的全球化程度,這是任何一個想獨自在半導體領域取得大幅進步的國家都需要面對的現實。
 
不只是中國,美國也是如此。國會正在討論斥資500億美元以減少對外國晶片生產商的依賴。許多聯邦政府部門——尤其是五角大廈——擔心美國對台灣頂尖晶片生產商的依賴,以及該島靠近中國的地理位置。 

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在今年春天發布的一項研究估計,建立自給自足的晶片供應鏈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晶片以及使用晶片的產品會有大幅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