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陸道逵口袋裡揣著200元、一份大學獎學金和對未來的無知,隻身踏上美國;50年的奮鬥,讓他成為具有150多年校史的馬里蘭大學帕克校區(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簡稱UMCP)首位亞裔校長。他說,「像我這樣的故事,只有在美國才會發生!」
陸道逵說,接下重任不為自己,而在回饋,「為下一代預備未來、創造機會,就像當初美國無私地伸展雙臂接受我!」
陸道逵現任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副校長,他從全美400位學界管理精英的遴選名單中脫穎而出,將於11月1日正式上任。

不忘本 會說上海話
從新職宣布以來,等於一手管兩校的校務,兩校的交接忙得他天昏地暗。他在接受專訪時,談他的家庭觀、教育理念,也分享他一步一腳印,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歷程。
「我來自非常傳統的華人家庭,父母告訴我,教育是機會之鑰!」陸道逵說,父親原是國民政府外交官,國共戰爭後,父親為了讓子女遠避戰火,放棄了上海祖產,舉家移民秘魯,在異域重建家園。
平常接受西班牙語公立教育,周末則上中文課,陸道逵說,他至今還能說上海話、寫自己的中文姓名、識一些中國字,都是父母堅持的結果。傳統中國教育強調倫理、敬老尊賢,陸道逵身體力行,他把父母從祕魯接來美國奉養,並一直與自己同住。父親30年前過世、母親則在三年前以百歲高齡辭世,一天養老院都沒住過。陸道逵說,這是他的本分、很「中國」的一部分。
完成學業後,陸道逵在大學教刑法、研究、發表法律論文,會走向校務管理、當上大學校長、副校長,原本不在他生涯規畫中。
10萬元 鼓勵窮學子
「學術界不比軍界或企業界,沒有專業而系統化的養成訓練」,校長往往從教授、系主任、學院院長、副校長,一步步學習、攀升,以在校的表現贏得肯定。
陸道逵說,在課堂上授業有立竿見影的成就感;校務管理則看不到收成,但學生、教授的表現優異,就是「校長」的成就。年輕時的他,享受課堂上即時的成就,歲月磨了耐性,現在的他,樂當後輩的推進器。
陸道逵和妻子芭芭拉結褵25載,兩人唯一的女兒剛升上大學。「芭芭拉是護士,在母親癱瘓八年期間,多虧有她」,陸道逵說,接受馬大校長職,妻子也得放棄專業護理工作,因為,校長夫人等於無薪全職,無數的募款、社交晚宴、學生活動都得一同赴會。幸好剛剛面臨空巢,夫妻倆已作好準備,「全時間奉獻給學校、學生」。
窮學生當校長,有為者亦若是!陸道逵為了鼓勵清寒學子突破困境、避免學生因繳不出學費而中輟,和夫人芭芭拉捐贈10萬元獎學金給馬大作為「見面禮」,分四年頒給有經濟困難的馬大學生、研究生。
陸道逵說,他一路走來,總是有「貴人」提攜、鼓勵,「把有心向上的學生留在學校」,這不只是他的許諾,這也是美國一向的許諾。
關懷弱勢亞裔生入學權
確保社經弱勢社群有平等權益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一直在學界爭議不斷,身為馬大校長的「首位少數族裔」,陸道逵坦然表達看法。
陸道逵說,「平權措施」始於1961年甘迺迪總統時期,它的存在背景與法律定義至今已產生很大質變。為了保障少數族裔平等就業、就學機會,部分名校曾以此為由、以「配額」(quota)為手段,來控制學生的族裔比例。陸道逵說,這種作法已確認「不合法」,也不合時宜。
陸道逵鼓勵多元化(Diversity)校園,他認為,校園有來自不同文化、社經背景的學生,能激盪出豐富多彩的火花、反映真實的社會面貌。
陸道逵不否認,亞裔家庭重視教育,比其他族裔花更多的心血栽培子女,因此,知名大學的亞裔生比例和美國的亞裔人口比例有極大落差,「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稱號,不脛而走。
陸道逵說,「UCLA(洛杉磯加大)有四成的亞裔生,UCLA也有另外的解讀:University of Caucasians Lost Among Asians( 白人失落在亞裔之中)」,他說,UCLA現象在西岸已是不爭的事實。陸道逵說,他不擔心亞裔生的入學權,他關切的是隱藏在「模範少數族裔」後、無數弱勢亞裔生的就學權。
在愛荷華大學擔任副校長期間,陸道逵從校園多元化、國際化、開闢財源等多面考量,主動向海外,尤其是崛起中的中國爭取學生,「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對策」,陸道逵說,馬大校園的國際化、多元化已臻成熟,但面臨的衝擊則是金融風暴下,無法支付學費而輟學的學子比過去增加許多。
馬大學術水平不斷提升,陸道逵鼓勵優質學子申請、就讀,學生的族裔背景可放一邊,但應對社經弱勢家庭子弟,多一份關心。他主張「化被動為主動」,深入弱勢社區、社團,透過不同管道傳遞學費補助的訊息,都是可採行的策略。
馬里蘭大學 亞裔校友多
馬里蘭大學帕克校區是馬州州大系統12所大學中,學術評價最高、規模最大的學校,註冊的大學及研究生超過3萬7000人,亞裔學生約占17%,每年來自 各界的研究基金總額超過5億元,全職、半職教員有4000人、職員5000人,每年的校務運作預算約16億元。
馬大學術與研究並重,近年 來排名不斷超前,在近期出版的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2011年「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中,馬大排名第56名;在全美最佳公立大學排行榜中,馬大名列前20名;此外,9月19日華爾街日報針對 全美數百家企業所作的「企業界最樂於聘僱的大學畢業生」調查結果,馬大帕克校區列名全美第八。
馬大近年積極擴建校舍,並強化學術影響力, 為拓寬學生國際視野,也積極將觸角伸向中國,如中國漢辦海外第一所孔子學院於2007年在該校開辦,該校的史密斯商學院也在兩年前前進中國,舉辦中國商業 計畫書大獎賽。
馬大因是州立大學,學費低廉,過去半世紀來為台灣政、學、商界培育不少人才,台灣一度有馬大校友聯誼會,「名人」校友包括 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大同公司總經理林蔚山、前駐美副代表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中央大學名嘴教授孫維新、中興保全公司總裁許明德博士、國民黨 前立委李慶安等。
陸道逵《小檔案》
- 1945年:生於上海。國共戰爭時全家移居祕魯
- 1960年:高中畢業
- 1961年:獲獎學金,以16歲之齡隻身來 美,進入Iowa Wesleyan大學,後轉學至Grinnel大學
- 1967年:獲康乃爾大學碩士
- 1968年:赴 比利時魯文大學研究助理
- 1971年: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心理博士
- 1974年: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 1974-1990 年:任教華盛頓大學、泛德堡大學、愛默蕾大學、休士頓大學、奧斯汀德州大學、康乃爾大學、北京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圓石校區,教授刑事法與社會學
- 1990-1995 年: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院長
- 1995-1997年:科羅拉多大學圓石校區大學副校長
- 1996年:全美法學院協會主席
- 1997-1999 年:獲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任命首席政策顧問
- 1999-2008年:西雅圖大學藝術與科學院院長
- 2008至今:愛荷華 大學副校長
- 2010年8月:獲聘為馬里蘭大學帕克校區校長,11月1日將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