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那些看起来非常个人主义的国家的公民,却真的会在国家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甚至赴死疆场。美国二战时期的《兄弟连》的真实故事足够说明了吧。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看起来非常个人主义的背后,这些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有相当的自愿成分。
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而固步自封(据说这种沉迷情怀纯属“学术自恋”,是一种病,得治)。
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 1469 至 1500 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 1600 至 1780 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 20-30 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好好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结果是,在追求一个全面现代化的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当下中国的政界和学界,都在大谈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争夺话语权”。但是,“争夺话语权”和仅仅是“发出中国的声音”有很大不同。中国可以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接受你声音的受众,你只是在面对旷野呼喊,最多只有回音,却没人应声。“争夺话语权”更不是自己对自己喊“我要话语权”的口号:那样只是自娱自乐,自欺欺人。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要想能够有水平地讨论别人的问题,那我们首先就必须先去了解别人。只有在了解世界的基础上,并进而为世界提供有用的知识,包括对世界问题的诊断和药方,从而能够对他人的福利有所促进,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而这种诊断和药方显然不能建立在主观臆断上,而是建立在对世界的扎实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今后的中国需要更多的能够关心普世问题、提供普世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空喊口号、漠不关心(中国和他人的)问题,自欺欺人的所谓专家学者。那些不关心甚至否定普世问题、不能提供普世知识、不能帮助他人解决具体问题的人士,不大可能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有太多的贡献。
怎么办?
要想多了解世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科学知识科普都迫切需要转向。
在科普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分量。与此同时,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少点中国古代史,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近现代史。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科普而过于沉迷于中国历史已经使得我们的许多知识精英和领导人都懒得了解世界,也没有能力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世界的形成。
在研究上,削减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史,以及古代思想史的支持(考古史例外)。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与此同时,大大加强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特别是有比较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比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
说句大俗话,中国不能还是品着《甄嬛传》和《武媚娘》来和现代世界相处。
相关讯息: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这9类书不必读!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对于民众,国家开展了全民阅读,对于学生,教育部门和学校,每学期每学年都开展读书活动,力争让读书成为时尚。
不过,读书虽然重要,但那也得读对书。书也有好坏之分,好书让人受益,坏书可是“毁人不倦”的,读错书,那可是很危险的事。因读那些暴力、色情书籍而走上邪路的人可并不少。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才是人的精神营养呢?当然是优秀文化的经典书籍。这是大而化之的说法,一旦具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此,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开出了一份书单,跟以往推荐的书单不同,这是一份排除法书单,在列的书,是不必读的书。在他的“不必读”书单里,有些名家的书也包括其中。看来,名家的书,有的也是垃圾。
严锋教授的书单中,列出了以下9类不必读书籍:
1、阴谋论
严教授说,这类书都是骗人的,都是有害的。这么肯定,我都吓了一大跳。后来想想也对,世界美好,岁月静好,哪来那么多阴谋啊。
2、心灵鸡汤
这一类是最近几年最流行的书籍了,包括成功学,心灵鸡汤,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网上这类文章也很多。作用就是打鸡血,但严教授认为这些也是骗人的,没用。不过,笔者觉得,读读也没什么坏处,励志没错。大家认为呢?
3、经典哲学
哲学是很流弊的学科,但是严教授说,哲学的很多功能正在被科学所替代,读这类晦涩难懂的书,需要忍受折磨,性价比太低,得不偿失。何况,读哲学还容易误入歧途,是有风险的。
哲学书籍确实难懂,笔者也很不喜欢,而且世俗地认为,哲学大多数是用来耍贫嘴和装13用的,真正能进行哲学思考的人,不多。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读读倒也无妨。
4、所有名著的续书
是所有,不是“有些”。严教授的观点是,写续书的人不是原作者,续书都是狗尾续貂,即使是后来的名家,续写前辈的作品,也一样。严教授还举了个例子,《刘心武续红楼梦》,刘心武可是当代著名作家,不过这部续书我没读过,不好评价。
5、西方通俗小说里的绝大部分
在读书上,有时候会有一种倾向,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但是严教授不这么看。他说,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都不行,有些西方的畅销书,虽然畅销,但还是垃圾。比如James Patterson的书,是头号畅销书,但他的书最垃圾。
严教授说,他平生最后悔的事,就是读了这位畅销书作者的垃圾书。
6、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绝大部分
西方通俗小说不行,那么我们古典小说如何呢?严教授一样不看好,他说,除了四大名著外,也就《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可以读读。
这样精简下来,学生们真的要很感谢严教授,负担一下子就减下来了。
7、绝大多数“五四”到建国的现代文学作品
严峰教授认为,这段时期的作品都比较幼稚,因为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写作,像刚刚学说话的孩子,怎么可能说得很精彩呢?虽然,对于后代文学,先辈们居功至伟,但作品水准实在不敢恭维。
严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对这段时期的文学自然是非常熟悉。他说,这一阶段除了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曹禺等少数作家的作品外,其他人的作品不必读。
8、建国后到“文革”结束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严教授都读过,他认为,非文学的因素占比太大,如今早就时过境迁,所以,没有必要去阅读。
9、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
严教授认为历史小说最难写,要有经历有学识有才气有笔力懂历史会想象,这些,很多写历史小说的作者根本不具备,也敢乱写一气,所以,还是不读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