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秦刚日前表示,希望美中两国的工商界能够为美中关系的良性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专家表示,华盛顿不大可能与北京举行有意义的贸易谈判,而且重启贸易谈判在美中两国国内都将面临政治阻力。
秦刚8月13日通过视频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克雷格·艾伦(Craig Allen)进行在线会晤。秦刚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更大,并强调美中的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
艾伦曾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是秦刚赴美履新后会晤的第一位美国非官方人士。此举凸显北京有意通过美国商界推动经贸合作这个“压舱石”来稳住不断下滑的双边关系。
8月初,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牵头,代表零售商、芯片生产商、农场主和制药厂商和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在内的三十多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团体呼吁拜登政府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
这些商业团体要求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财政部长耶伦继续与中方谈判,尽早取消关税。
中共新任驻美大使秦刚8月13日表示,希望美中两国的工商界能够为美中关系的良性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图为8月12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在华盛顿会见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秦刚。(美国副国务卿舍曼推特)
阿富汗局势骤变可能延迟美对华政策框架出炉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周三警告说,在制定出一个全面的对华政策框架之前,拜登政府不大可能与中国进行有意义的贸易谈判,而阿富汗局势的骤变可能会延迟对华政策框架的出炉。“虽然阿富汗问题将在几周内,甚至更长时间内主导政策制定,但拜登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提出某种中国政策框架。如果他们在没有这样一个框架的情况下开始与中国进行有意义的谈判,他们将面临大量的批评。”史剑道写道。
拜登政府目前正在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和对华贸易政策进行两项审查。阿联酋英文报纸《国家报》(The National)周一(16日)援引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艾伦的话报道说,“(拜登)政府似乎接近这一审议过程的尾声,因此,也许在秋季我们会了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将是什么,但现在这还没有被阐明。”
重启谈判美中双方均有阻力 可能性不足二成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加里·哈夫鲍威尔(Gary Hufbauer)认为,重启贸易谈判在美中双方国内都面临政治阻力,其可能性甚至不足20%。
他说:“如果拜登总统决定重启贸易谈判,他将被国会中的共和党对手,特别是一些参议员指责为姑息中国,对中国态度软弱。因此展望2022年11月的中期选举,他不希望有这种被指责为对中国态度软弱的政治负担……。而中国正在从民族主义反击中获益,并充分利用一种回归毛时代的那种对美国十分强硬的回应。”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史剑道表示,真正的阻力在于现在美国整个政界都认为,美国没有从与中国的任何一次经贸谈判中获益,除了个别企业或行业以外。
在另一方面,美中双边贸易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关税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s)的统计,中国在2020年仍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6595亿美元;中国也是美国2020年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额达5392亿美元,同时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1203亿美元。
彭博社7月22日的报道认为,美中双方都已经学会了与关税共存。
另一方面,根据《纽约时报》的消息说,熟悉中国经济决策的人士表示,中国不急于与美国恢复贸易谈判的原因是贸易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在双边关系的优先地位中大幅下滑,而且北京方面也不愿在补贴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
中方落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购买目标
尽管中国政府表示仍在努力履行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内容,但中国在落实采购目标方面相去甚远。
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博恩(Chad Bown)表示,第一阶段协议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中方购买量只达到六成协议目标。
按照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规定,美中双方应该在今年夏季就协议的落实情况举行阶段性审议。
财政部长耶伦更早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美对华关税对经济有害。但拜登政府的其他官员私下表示,耶伦的话并非暗示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变化。
彭博社8月11日报道说,美国财政部正在与中方协商耶伦访问中国的事宜,包括她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会晤,但相关协商仍在初期阶段。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哈夫鲍威尔表示,或许到明年美国的中期选举之前,美中两国只能在个别议题上尝试展开合作,例如气候和新能源领域、围绕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和电子认证及签名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我确实认为有这样的(合作)空间,但我想说的是,空间只是在技术领域,不会激起很多政治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