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冠病毒在空气中5分钟内失去了90%的传染力
2022/1/12 11:03:51 | 浏览:3753 | 评论:0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冠病毒在空气中5分钟内失去了90%的传染力

英国近日的一项研究首次模拟了人体呼出的新冠病毒颗粒在空气中衰亡的过程。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暴露在空气中的前几秒内会失去50%到60%的传染性。而20分钟之内,如果病毒还未“找到”下一位宿主,它会失去90%的感染能力。

该研究进一步论证了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的重要性,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此外,研究显示,随着病毒颗粒离开肺部相对潮湿和富含二氧化碳的环境,它们会迅速失去水分并变干。

由于病毒在空气中变干衰竭的速度会随着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变化,因此,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也能产生一定的预防感染作用。

首次模拟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情况,部分结果或推翻此前结论

据报道,此前美国研究人员曾试图评估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在其实验性研究中,他们使用喷雾器产生气溶胶,并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将气溶胶送入大功率旋转机器——戈德堡鼓中,模拟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研究发现,在3小时之后仍能检测到病毒颗粒。

然而,这种实验诱导的气溶胶不能准确反映人体呼吸或咳嗽时,气溶胶颗粒中的病毒如何在空气中的存活情况。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冠病毒在空气中5分钟内失去了90%的传染力

↑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源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

因此,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设备,该设备能够产生任意数量的微小、含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颗粒,并在两个电环之间轻轻悬浮5秒到20分钟时间。研究团队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强度等,以此模拟人体呼出的病毒颗粒在空气中的表现。

“这是第一次真正能够模拟呼气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其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布里斯托大学气溶胶研究中心主任、该研究带头人乔纳森·里德教授说道。

据该研究,人体会呼出高湿度的生物气溶胶颗粒。当病毒颗粒离开肺部相对潮湿和富含二氧化碳的环境并暴露在空气中,它们会迅速失水变干。病毒在进入空气后的前几秒钟内就会失去50%至60%的感染能力,而在20分钟内会失去90%的传染性。

病毒传染性的丧失与其pH值的升高有关。研究人员表示,病毒颗粒离开肺部转向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空气中,pH值会有所增加,这破坏了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此外,研究人员表示空气温度对病毒的传染性没有任何影响,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矛盾,即新冠病毒在较高温度下不易传播。

据报道,团队实验测试的所有三种新冠变种都出现了相同的效果,包括Alpha变种。研究人员表示,在未来几周内将开始对奥密克戎变种进行实验。目前,该研究还尚未经同行评审。

研究显示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但最大的感染风险在于距离

据研究称,病毒颗粒变干的速度会根据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而变化。例如在许多办公室中,其环境相对干燥,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约10秒后,会失去约50%的感染能力,而之后下降的速度会更慢、更稳定。而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例如蒸汽房或淋浴室中,病毒感染能力下降则更为缓慢,在5分钟后才会失去一半的传染性。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新冠病毒在空气中5分钟内失去了90%的传染力

↑酒吧等通风较差的空间更有利于病毒传播。

利兹大学病毒学副教授斯蒂芬·格里芬博士强调了室内通风的重要性。他说:“在没有适当通风的情况下,如果有感染患者的话,其呼出的病毒颗粒会不断地填充室内空间。”

而上述研究的带头人里德教授则表示,最大的感染风险在于距离。“人们一直关注通风不良的空间,这确实会加快病毒的传播。但我认为感染的最大风险仍然是和病毒之间的距离。”里德教授说道。“这意味着,如果我在酒吧与朋友吃饭,主要的风险可能是我将病毒传播给我的朋友,或者我的朋友将其传给我,而不是屋内的其他人。”

里德教授称,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是预防感染的最有力工具。“当你离得更远时,病毒颗粒在空气传播中会稀释减少。此外,由于病毒花费更久的时间寻找宿主,其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感染细胞的能力。”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527]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567]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693]
Nature确认:1/4肺癌患者没吸过烟,背后竟是它惹的祸 2025-08-05 [962]
美国家庭掀起了“麻将在手,健康常有”的潮流建议中老年人以麻将社交保持健脑防老 2025-08-05 [673]
日本厚劳省批准使用AI的医疗器械,可基于脑回路客观诊断抑郁症 2025-08-01 [1058]
谷歌突然免费开放"医生级"AI!医院连夜抢装,医疗界彻底变天 2025-08-01 [1510]
9种看似在“放松”,实则让大脑越来越笨的行为 2025-07-23 [951]
JAMA子刊:睡前刷手机的代价!成人睡眠时长缩短、质量下降,夜猫子风险更高 2025-07-23 [1647]
北大医学专家胡大一:睡觉,一个让你延长生命的革命性新秘方 2025-07-23 [98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