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高等学府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梦想的人才在毕业于我国的高等学府之后还是会选择申请出国留学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学府毕业的人才的人才开始去往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留学。
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百分之八十一的清华大学的留学生毕业之后都选择了留在美国生活工作,也有一部分选择去了其它的国家发展,而不是选择回国发展,我国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的严重,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呢?
什么是人才流失现象
人才流失现象,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地方的人才选择去了另一个地方发展工作,从而这个地方没有了人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不难被我们理解的。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我国的最好的高等学府,有着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清华大学的录取也是十分的严格的,所以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个学校的佼佼者,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学霸”,他们从小便有着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们也热爱学习,他们也有着更强的争强好胜的心,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毕业了之后会选择出国留学,进行深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留学生大部分都选择去了美国,另一部分选择去了其他的国家,因为世界上得优秀大学最多的国家便是美国了,在留学结束之后大部分的留学生便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选择了留在了美国定居生活工作而不再回国。
据数据表明,清华大学百分之八十一的留学生都选择留在了美国,我国如今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是越来越严重,人才流失现象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国外提供的学习条件更为优越
清华大学的一些留学生去了美国这种发达国家之后,也看到了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内的不同,不论是思想还是其它的方面,在对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科研方面,美国的高校有着很好的科研条件和很好的科研设备供研究者使用,这些都是我们国内无法达到的水平,也都是我国国内在科研方面的短板。
而且在国外科研经费也是十分的充足,因为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外比我们国内更加的重视科研,所以国外的科研经费要比我们国内充足很多,不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他们可以在不用担心经费的情况下一头扎入研究实验。
每个人都向往着舒适生活的心,国外也会给这些科研人员丰厚的报酬激励他们努力研究,这些都是我们国内无法达到的条件。更重要一点便是,国外有着更好的师资力量,有着更好的科研氛围以及学术氛围。
众所周知,我们国内的著名人物大部分都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例如著名物理学家邓稼先,杨振宁等人,他们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学习了外国的知识文化在外国深造,可见国外的师资力量多么雄厚。
而且一些科技大奖的获奖人大多数是外国人,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少会出现我们中国人,所以这些清华大学的留学生在权衡利弊之后也都选择留在了国外得到更好的条件和生活。
其实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留学生的,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利,所以我们不能道德绑架这些人。但是毕竟国内培养一个高材生也不容易,也希望这些留学生可以留在国内为国内的发展做贡献,所以我们也希望这些留学生可以回国来发展。
适应了国外的环境
大部分的留学生在国外留学的时间长达好几年,他们适应了国外的生活环境,适应了生活节奏,学习了国外的开放的思想,一个人在适应了一个地方的环境之后,便很难在适应另一个地方了。
如果回国,还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环境,所以对于这些惜时如金的留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回国来重新适应环境的,而且即使适应了环境,思想也有可能会一时间适应不了。
我们常说人脉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助力,但是想要有好的人脉也是十分的不容易的,许多人都喜欢在哪里上学毕业之后就在哪里上班,因为那里有他经营了四年的人脉,人脉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这些留学生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重视自己的人脉,所以他们会选择留在国外这个自己人脉比较多的地方而不是回到国内重新经营自己的人脉,从人脉方面来看国外是更加的有助于留学生的发展的。
国内就业现状的推动
这些清华大学的留学生大部分选择留在美国其实也有许多的我国如今的国内现状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福利待遇肯定是比不上美国以及其它的发达国家,而且在我国重视的科研方面,我国的投资也是不如美国的,美国会给人才更好的待遇,所以为了更好的工资待遇留在美国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我国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我国人口众多,但是就业岗位比较少,就业竞争力大,而且我国的一些企业太过于传统保守,这些留学生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和我国的就业形势相比好了很多,没有那么激烈的竞争,同时,可供选择的好的职位也有很多,美国重视创新,所以这些留学生可以大显身手,得到很好的心理上的满足,所以他们选择在美国定居发展。
人才流失现象是我国应该去重点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人才,所以我国一定要留住人才,然而百分之八十一的高材生留在了美国,这是令人十分的心痛的,所以我国要想办法改变我国社会的现状,投入更多的经费进入我国的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改变我国国内的就业现状,从而留住更多的人才。
【相关讯息】中国教育部:要对出去的学生有信心!
(ID:elitestalk)
疫情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留学生的去向问题前所未有的被置于聚光灯下,接受大众的各种审视。不回国的,有浪费国家资源,给他人做嫁衣裳之嫌;而早不回国晚不回国,疫情当前回国的,则被说成是“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
对此,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2021年12月7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表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实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魏司长强调,大众要对出去的学生充满信心。比如,在抗疫中我们发现,留学生群体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这一代人是可堪大任的。
同时,他还指出,要放宽视野来看待名校学生留学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
在此之前,在10月21-24日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也曾表示:“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提升来华留学质量。”
对比民间的阴阳怪气,官方为何能做到一如既往的自信坦荡?
1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关于名校学生出国以后不回国,网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份来自美国加州教育局的官方数据:大概是1978年至2015年,光是美国加州硅谷一个地方,就吸纳了接近2万清华大学毕业生。
2万清华毕业生是什么概念?扩招以后清华每年培养的本科生不过3、4000人,小小一个硅谷,让其5、6年白干了,这人才流失的数量的确挺惊人的。
由于时间久远,我们无法从相关网站上考证到数据具体出自哪份文件,所以不妨逻辑推理下,加州教育局是什么机构?可能相当于国内的北京教委,北京教委为什么要花着纳税人的钱,去统计当时来自世界高校排名20开外的他国留学生在海淀区的就业人数?
就算该机构主观有意愿去统计,教育系统的口径,能统计到的大概率也只有留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去向,而对于那些在硅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回国创业就业的,该怎么算?
比如国内A股上市首家无线连接芯片公司博通集成,其创始人张鹏飞,本硕博就读于清华,博士后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在硅谷创立Resonext Communications,倘若此人当时被统计在这份名单里,那他2005年回国创业,加州教育局该通过什么口径悉知此项人事变动?若不能,自然也无法将其从该数据中扣除出去吧。
由此可见,该数据本身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就算是真的,大概率也只是一个长期累积数据,而用长期累积数据去表征某一个具体时间截面的问题,属于偷换概念。
图示:张鹏飞在清华实验室工作,旁边的设备即是他们研发出的国内第一台半导体快速热处理设备RTP100 | 图片来源自网络
再来看看另一份听起来天衣无缝的数据:《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赴美留学生中,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的只有约19%,换种说法,“超81%的清华留美毕业生不愿意回国”。
为鉴别真伪,笔者特意下载该报告全文,其中关于毕业生国外深造这个去向,原话是这样的:
清华大学2018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人数为114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5%,毕业生首选目标地区为美国,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69.5%,其次为英国8.1%,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5.3%。
报告另附了一张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国家与地区分布图,其他再无文字赘述:
不知为何该图纵轴取到80%,网友稀里糊涂就解读为:超81%的清华留美毕业生不愿回美国。
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而所谓的真理再通过互联网的算法推荐,大家每天接受相似的信息推送,久而久之就形成思维茧房,反倒不愿去关注、去相信真实的数据,比如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
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70万人,留学回国人数达到58万人,回流比例已超八成,具体比例为82.49%。
从1978年到201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另外,清华大学邱勇校长在今年9月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侧面回应:过去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占比14.2%,其中超过65%的毕业生到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深造。清华校友总会“清华人”小程序注册信息显示,截止2021年4月,2002-2011级出国清华校友中已有超过半数回国工作,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扩大中。
2
人在异乡,心系祖国
诚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许多留学生学成后选择不归国,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但也并不代表都是卖国求荣之辈,相反,他们中有不少人选择换一种形式,曲线爱国。
有人在国外高校当教师,就利用自己所学,参与和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有人在海外创立公司,一直从事中外贸易,帮国内企业把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还有人本身就在中资企业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工作。
比如不久前,突然被FBI逮捕的MIT知名华裔教授陈刚。
这位首次打破普朗克百年定律、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万次的物理学巨擘,之所以所承受牢狱之灾,就和他与中国的关系分不开——
“陈刚在中国担任了多项职务,目的是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
再比如不久前,在埃默里大学任职23年却突然被开除的李晓江、李世华夫妇,作为“遗传神经疾病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这位华人教授被美国政府指控的理由之一,就是其领导构建的「亨廷顿猪模型」,是与暨南大学以及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共同完成的。
更多的人暂时留在海外,是因为资金与技术都还尚在积累阶段,当时机成熟后,他们第一时间奔赴祖国。
比如“中国微机电滤波芯片之父”张浩,在南加大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参加过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资助“研究开发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技术”的项目组。在后来的工作中,张浩陆续申请了7项专利,均获得美国专利部门批准。
2009年,张浩辞去在美职务,受邀担任天津大学教授。继续在FBAR领域深耕的他,为了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和科研伙伴成立了诺思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看到中美科技差距的张浩教授,在成立公司的一开始,就将主攻领域定在了中国一直被美国卡脖子的芯片。
在不断努力下,诺思顺利成为了我国第一家FBAR生产公司,先后量产出了中国企业从未涉足的FBAR导航芯片和Wi-Fi /B40滤波芯片,打破了对外国的依赖。
不幸的是,2015年5月16日,张浩受邀前往美国凤凰城参加国际微波会议时,FBI在机场逮捕了他,并且指控其“串谋经济间谍活动”“窃取贸易机密”等32项罪名。
在被监视了五年之后,2020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裁定张浩窃取美国高科技商业机密、经济间谍罪等3项罪名成立,将面临最高多达25年的监禁。
“爱国”这两个字谁都可以轻轻松松用键盘敲出来,但其中又有几人能为祖国的发展承受这样的牢狱之灾?
3
不是国外混不下去了,而是国运逆转了
按照部分偏激人士的逻辑,既然留学生不回国等于不爱国,那其回国了就是爱国人士了对不对?不,当游子真的回乡,键盘侠又会评论: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吧!
是,在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是有一小部分学习不好的“富二代”,体制内路线走不了,所以花钱到国外不知名的野鸡大学镀金。
这部分人去了国外依然混迹于自己的小圈子,外语能力没有实质的提升,写论文找代笔,专业能力没有打磨出来,拿到毕业证之日就是原形毕露之时,混不下去当然只好回国。
但根据新东方发布的《2021中国留学白皮书》,在全美TOP10院校的研究生申请中,985院校及海本学生才是主力人群。
大部分应届留学生选择毕业即回国,是受困于贸易战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变幻莫测的移民政策。
比如赴美留学生中,近年H-1B抽中率不足10%,没有抽中H-1B,留学生们为了维持身份,要么继续在美学习,要么无奈选择非法的,无需上课的学校挂靠方式。
但美国移民局和国土安全局近年曾多次实施诱捕计划,不仅将提供挂靠服务的中介绳之以法,并且办理挂靠身份的学生也被遣返。
这种情况下回国,还想积累实战经验的留学生们心中有遗憾是真的,至于他们是不是没有竞争力,是不是混不下去才回来的,请看来自人才市场的反馈:
Unicareer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已就业海归第一份工作实际年薪只有约四成10W以内,其余皆在10w以上。
而同时期智联招聘发布的国内2020届各学历毕业生首份工作的起薪,硕士及以上不过7337元。
企业看重留学生的就是其具备国内毕业生不具备的外语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及全球视野。
而那些存量华人高级技术人才之所以选择回流,是因为他们看到国内学术环境一路向好,自己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首先,随着国力增强,科研投入规模在逐年增大。
2019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达到519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810亿美元,将排名第三的日本远远甩在后面。
巨大的投入之下,本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从2010年的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7839.8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如今国内有资金、有项目、有人才,科研人员回国,再也不是多年前孤军奋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第二,相比之下,中国正变得越来越高效、包容。
欧美国家近年不同群体之间冲突不断,直接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种族主义大行其道,间接导致科研环境日趋恶化。
比如计算机专家、语音领域大牛、AI语音Kaldi之父丹尼尔·波维,黑人学生控告他是种族主义者,校方则指控他有暴力行为,霍普金斯大学只好以“危害学生安全”为由把他开除。
没有机会在美国从事科研,丹尼尔.波维一气之下,跑来中国加入小米,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欧美本土科学家尚且对社会治安良好、民众信仰自由的中国心存向往,何况是华裔科学家呢?
第三,强大的资本市场给了科研成果更多变现的渠道和资金支持。
比如华人科学巨擘、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2008回国后一方面曾历任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校长等职,另一方面长期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其参与创立的诺诚建华于2020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作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如今身家超过了50亿港元。
随着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国与家之间做艰难的选择,如今报效祖国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4
自由、开放、不judge
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可能也发现,留学生归国与否,更多是基于国际国内大形势下,小的个体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与个人能力大小并无太大关系;国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因此留学生是否在国内发展,与爱国与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笔者甚至做过身边亲友的小范围调查,在辗转于国内外的普通留学人员中,有人因为另一半选择留在他乡,也有人因为另一半选择回到祖国;有人因为想逃离无爱的原生家庭,所以选择浪迹他国,也有人更在乎一家人齐齐整整所以选择回到故土;还有人因为饮食习惯 、气候环境、子女教育等很私人的原因做出不同的选择。
所以,旁观者用自己的标准随意评判自己并不了解的别人的生活,结论只能是片面、偏激,结局只会加剧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与敌意。
而欧美国家今日之两难的局面,归根到底不就是两党轮流竞争执政的政治制度下,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解与敌意被无限放大的结果么?
我国的留学政策,高明就高明在其自信、开放、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最大限度的弥合了各方分歧,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然后洋为中用,才能在短时间内积蓄大量的发展势能。
我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何不也如此呢?自由、开放、不judge,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发展自身,不给祖国拖后腿,即是最大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