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浪潮 |
|
作者:辛巳 | 2022/2/20 4:46:52 | 浏览:1418 | 评论:0 |
|
|
|
人越是能够将心比心,他就越是真正的人。这个真理不仅是主观价值,而且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本质上是以自我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提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在推动独立民族国家的建立中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正面作用,但在当今中国,民族主义具有向极端民族主义,或沙文主义(Chauvinism)演化的倾向。对纳粹德国战争行径的反思和近日人民网评星巴克一事,让我们不得不对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极端民族主义浪潮加以警惕。 2022年2月13日,网曝重庆磁器口民警在星巴克门口吃盒饭遭遇店员驱赶,并称“会影响星巴克品牌形象”,人民网于2月14日下场“怒怼”,带起了“中国可以没有星巴克,不能没有人民警察”的意识形态狂潮。官媒下场并不是新鲜事,但人民网在其文章中“无需过度突出星巴克的外企身份”一句却引人遐想。首先,如何定义“驱赶”关系事件性质,根据《汉典》释义,“驱赶”意为“赶走、迫使撤退”之意,重点在于“迫使”,而截止到发文事件,本事件并无更加具体细致的报道,“驱赶”一事出自于“网传”,“影响品牌形象”出自于当事人朋友圈且无任何详细的影视音频资料,在无法排除当事人主观意识是否对店员话语产生误解的情况下,并不能证明此事件完全为真;其次,在人尽皆知星巴克为外企的情况下,似有若无的点出“无需过度突出星巴克外企身份”的行为令人作呕,不仅不能为事件真相提供证据,反而具有火上浇油之嫌。星巴克作为一家在中国境内合法且正常经营的企业,在缺乏充足事实依据的基础上被好事者扔鸡蛋、列为“制裁对象”,不得不让我们对当下社会的公民素养和法制意识深感忧虑,更何况他们还披着“爱国”的外衣。 极端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盘踞已久。2012年9月15日,曾为世界上最富于文明的城市的西安被一群野兽占据。受钓鱼岛事件影响,众多“爱国主义人士”涌上街头,对同胞的日系汽车打砸烧毁,让无辜市民陷入恐慌。从这一事件仍然可以得出这一结论:长期处于宗法关系下私民社会的中国人,缺少公民社会对于人权、法制、私有财产的深刻认识,在失去了与上帝、他人所签订的双重契约后,兽性与反智暴露无遗。在中美贸易战期间,抵制美货的声音不绝于耳,中美经济脱钩的言论尘嚣日上。事实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所提供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of Monetary Authority)》,外汇储备大约为21万亿人民币,基础货币(M0)大约30万亿人民币,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外汇成为银行发行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外汇储备占M0总量将近七成的情况下,与美国经济脱钩是明显不可能而且不合理的。根据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5%,经济下行压力大;而美联储取消了原定于2022年3月的量化宽松政策,预示对美国经济向好的态度。这些通过官方数据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却并没有受到“爱国主义者”们的关注,再一次证实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反智本质。回首上世纪的阿根廷,胡安·庇隆在政变成功后,通过控制媒体达到控制舆论的效果,大力宣传“阿根廷经济独立”等口号,将大资本、不受控媒体、外国人作为假想敌,将“反对强人政治”称为“站在人民对立面”,坚持“自由市场”理论被称为“推崇美国”,宣传西方民主法治思想被称为“缺少阿根廷人的气节”,极尽极端民主主义之能事,其结果是阿根廷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基本盘崩溃。 不可否认,阿根廷经济崩盘有其产业单一的原因,但极端民族主义在其衰败的过程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经济的坚韧使其并不会立刻崩盘,但警惕极端民族主义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胡锡进在其文中提出,“中国是对外开放国家,遇事从重处罚‘洋品牌’要不得,把它的错误轻易定性为‘(对中国元素的)傲慢’加以鞭挞不利于维护我们国家开放的大环境。”如此客观的评价依然遭受到了大量小粉红和战狼的非议,只能说明一个道理:民族主义者只能思考民族主义,他们狭隘的视线里容不下另一个民族,在他们自以为消灭了其他民族的阴谋的同时,给自己脚下刨了一个大坑,跌进去以后大声“怒怼”:“为什么没有人拉我一把?果然都是坏人!”请牢记马丁·尼莫拉的忏悔:如果我们不去维护公平正义,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会员,我继续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