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孙 涤:《真不真》(第三部 真伪 22 & 23)
2022/2/27 13:12:00 | 浏览:1186 | 评论:0

22

 我观察Lina这孩子小时候,对数字不太感兴趣,她爱好的是文字,让妈妈一遍一遍给她念故事,直到能够全背出来,还是喜欢听同样的故事。我想这不够,便督促她接触数字。”小何也说了起来,

“对数字文字的爱好,男孩女孩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在哥大念书的时候,班上有些女同学对数字很敏锐,不见得比我差,可是她们总以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没把和数学相关的学科看做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自我选择的这种偏向不是天生的,依我看,是社会对她们的偏颇影响造成的。比方说吧,刚领养Lina的时候,Lonnie 经常到网上查,‘我的孩子长得是不是漂亮?’有了女孩子的家长多半会这样问,而绝大多数生了男婴的家长有兴趣了解的是,‘我的孩子是不是聪明呢?’这种偏向可以说是一面倒,也就是说,孩子的性向在他们有能力做自主选择之前,已经被父母和社会习俗给选定了。其实,隐性的性别歧视在家里早开始了,让女孩子自以为‘我的算术天生就不及男生’,这类想法固定下来,加剧了她们对自己的歧视。女孩子的相貌固然很重要,但是缺乏内秀的木头美人对自己能有什么好处?不过多了些上当受骗的机会而已。有数字观念是一个主要的内秀,我辅导Lina建立对数字的感觉,窗口期开始就抓紧。学习语言的窗口期大约在十四岁就合拢了,而数字学习的窗口期也是在幼年,过了少年再学就晚了,需要心算时就会感得别扭。你看小Lina十二岁了,就算她是个文艺型吧,对数字的感觉现在也很不错,有时玩起数字游戏,几个哥哥还输给她呢。”

“我看许多美国人,平常很精明能干的,一碰到算数就显出低能,心里不免奇怪,准是小时候没打好基础吧。我同一些洋人太太一起到商店买东西,她们老是对buy one get one free(买一送一)更有兴趣,掏出钱来便买,对50% off(打对折)的东西反而兴趣缺缺,这不犯傻吗?售货员也一样,找零钱往往要用加法,譬如说,给她一张50元的票子,她一边找给你一张10块,再给一张5块,再给出一张1块,然后加上1分的一个硬币,一边念念有词,‘鞋子33.99,这是4399 48994999 50块整……’,这不等于连做减法,彼此都没有信心吗?”

“还真是的,我也常常纳闷,”玫绮接着Lonnie说,“发展到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大众的算术竟然还是这么差劲,算术难道有这么难吗?前几天还看到你们加州,教师联合什么委员会,提出方案干脆取消小学里的算术考试,认为可以学一点但不要计入学习成绩,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小学生在学校里教的不严,家长也不督促,算术没学好,怕丢脸,索性把孩子的头朝沙里插,朦骗自己就能完事了?课堂上蒙混过去了,市场上难道也能过关不成?连算术学得好不好也看作是种族歧视,干脆拒绝测评,实质上是把某类孩子看扁了,认定他们天生就不配学好算术,那才是最彻底的种族歧视呢。”

“人类演化到现在总有两百万年了,直到进入农耕社会,大约就一万年以前吧,可以说没什么多大的差别,大脑智力水平也大致相仿。真正在各个社会之间拉开差距的,是近四、五百年的事情,合作竞争的结果,文化组织的不同选择造成的。种群之间的智力即使有差别也不显著,远不及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比方来说,NBA现在打球的高手几乎清一色是黑人,乔丹和一般黑人孩子有非常大的差距,拉里伯德高出白人孩子的平均也非常多,但并不表示乔丹和伯德之间有不可逾越的差距。再说,比起三千年前的古人,现代人不见得更智慧一点,哪个人敢说他比老子、苏格拉底高明?又有谁比得了荷马、屈原?只要个人努力,也只有个人靠自己的努力,天生的差别是可以克服,都会有成果的。”

“理当如此。冯老师你说的对,社会富足以后现在人反而变得怠惰起来,想靠政府来强制平衡,岂不是缘木求鱼?不明白这层道理的人恐怕都吃了苦头,迟早要吃苦头的。天赋的权利是什么?说到底,不外乎自我努力的意愿,有自主选择的均等机会。老天给人权利,更是一种责任,让每个人有负起自己责任的自由。拿学算术来说吧,既然是人生必需的,有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也成了各自的责任,逃避这个责任等于荒费掉相应的权利。以前逛菜市场看到卖葱姜的老太婆,心算的能力蛮不错,别说加减法,乘法除法也不在话下,每分钱算得清清楚楚。我就好奇她们大字不识几个,读书看报自然不沾边,竟有这等能耐?后来弄明白了,我们中国人从来就看重算数的能力。我看到过在湖北里耶出土的竹简,早在秦代就记录下九九乘法表,很别致的从下往上倒着排列而成的表。小时候不背九九表,错过学算术的窗口期,不管你是哪类人,注定是要吃亏的。”

 “正是这样,学数字同时也是学推理,这在生活里是必需的,做选择拿主意做决定有非常大的好处。数字观念差,对数字没感觉的人,不但收入低、不快乐,容易犯错,而且健康更差、生病更频繁,平均寿命也短不少。说到对数字的感觉,还有客观认知和主观认知之分,” 小何顺着我说起来,

“有些人算数没问题,算得很快,推理却不行,往往自相矛盾,因为他们没分清数量关系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认知,把两个搞混在了一起。Lonnie刚才说到的‘买一送一’,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这里面的关键字是‘免费’,get one FREE,人们一听到 ‘白送’ 这个有魔力的词就会跟着起舞,急急想白吃顿午餐。搞营销、定市场策略的人于是利用这种心理偏差来设局,诱使瓜民入套。现代社会生活很多是靠网上交流,没节制地浏览信息,以为既然免费,便多多益善,不做筛选淹没在伪信息的浪潮里,中了邪招而不自知。我经常告诫几个儿子,别看你们数学好像不错,有数学学位电脑硕士什么的,要是不时时提醒自己反思,健全的选择远远做不到水到渠成。现在我也这么提醒小Lina。”

两个月后我两剂疫苗接种完毕,没觉得任何不良反应,心里便不踏实起来,该不是搞错了给我注射的是蒸馏水?于是打电话问老冯,他回话称自己和Connie同样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反应,说问问小何打过了疫苗没有,感觉如何。于是我们三个上网聊了起来。

“我们还没排到呢,我感染过,已经有了自身免疫,Lonnie还没满六十,正打算去接种强生的疫苗,许多人听说强生疫苗会造成血栓,不敢去打,疫苗因此有剩余,给了她一个机会,”小何讲,“我仔细查了传闻的源头,数据在那里明明白白的,接种强生疫苗的已经有九百万人,发生血栓的案例才28个,概率非常小,每百万人里才3个,疫苗是否导致血栓的主要原因还不清楚。太太有点怕,说不如等等去打辉瑞疫苗,我却认为早点打早安全,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既然得血栓的概率比中乐透还要低。我问她,到赌场去碰运气的话,扔骰子要一连出来六个5才赢5万块的话,你打算出几块来玩呢?统计告诉我们,即便出1元也是划不来的,因为一连出现六个同一数字的机会不满5万分之一。注射强生疫苗出现血栓的概率只有三十几万分之一,相当于同一个数字连中7次,可以忽略不计。她倒是想通了,下礼拜就会去接种疫苗,赶在别人前头。

“数字的意义如何,感觉很重要,我们上次说到过了,人对数字的直觉有客观和主观之分,两者不匹配不协调会带来麻烦,彼此矛盾甚至冲突时更容易犯大错。人对数量的感觉会有心理偏向,而且很顽固的。人们对极小概率的事件格外敏感,定向偏误会很大,惧怕强生疫苗只是一个例子。乘飞机旅行怕掉,令人害怕,其实航空失事概率非常小,远远小于平时在高速路上驾车出事的概率;玩乐透彩票又贪,其实中奖的机会极小,小于遭到雷劈的机会!现在有很多人在质疑,接种疫苗对我究竟有效呢还是有害?大规模的实证结果,有效率到了95%,甚至可能高达99%,但不少人还是在质问,为什么不是100%的安全呢,好像从来没在现实里生活过,这世界上难道有百分百的事情吗?有哪种病你百分之百绝不会生,又有哪种药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一个经验。1996年春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时,正遇到英国发现“疯牛病”,消息传来很骇人,一时间几乎没人敢吃牛肉了。港岛卖牛排的餐馆,无不打出广告,自称卖的是“阿根廷牛肉”或“澳洲牛肉”。中大附近有家牛排店,没标明牛肉的来源地,立马变得无人问津,店里只得降价打了对折,同事们议论后仍然不敢冒险去吃。当时我想,这坏运气的机会不到千万分之一,难道还会轮到我孙某?硬是赌气去吃了一回大甩卖的牛排。不过吃了后心里会犯嘀咕,不是有人说,疯牛病发作可以等上十几年吗?上次萨斯爆发,民众不知信了哪门子邪,纷纷囤积海盐,说是带碘的盐能防治萨斯病毒,闹出笑话,商店里连盐也卖断了档。”

听了我的话,老冯说,“大凡跟命有关的,哪怕一丁点的威胁都会叫人恐惧莫名。这回庚毒大流行不就这样吗?COVID-19在去年庚子年爆发的, 就把它叫做庚毒吧,中性简便一点。人们对风险的主观感受和实际上的风险概率会急剧偏离,反应容易过度,哪怕为了增加一点点安全性,防范哪怕不到万分之一的风险,都愿不惜付出完全不相称的巨大代价。理性思考在这种场合因此特别要紧,平衡自己的恐惧心理,回归客观的风险概率,努力靠拢基线。这个base rate,所谓基线,不就是你们经济学里常常在讲的‘机会成本’吗?”

23

“冯老师像个老法师,一说果真就在了点子上,这个‘机会成本’是我们经济管理学里头顶重要的一个观念。现代社会人做选择是越来越复杂了,你这个选择好在哪里,需要和你没选的那个选项来做比较,相对是好还是不好,有利还是有害,要看你是怎样看待那个被舍弃不选的选项。选择本无所谓绝对好或者绝对坏,就算有的话,我们也只在两者中间的灰色地带里做取舍的。所以,为什么拿这种情况而不是别的情况来做比较,从而计算出机会成本,是非常要紧的,所谓 benchmark case,我们这行叫做‘次优选项’,被舍弃的次优选项要选得合理正当,否则算的再精细也是无效的。也就是你说的,那个基线要搞对啰,选择是否健全这是个关键……

“我这里给你们举个小例子,我们邻居家有条狗生了一窝小狗,Lina很喜欢那条狗,想收养一对小狗,一公一母。邻居随便挑了两只,跟她说,其中一只是公的,可是不清楚另一只是公的还是母的。我于是问小Lina,算算看,你如愿以偿的机会有多大呢?顺便也考考你们,这个例子的base rate是多少呢?”

“有一半,”我抢着说。

“我想也是50%的机会,应当没错吧,”老冯跟着回答。

“再想想应当是多少…… 答案是三分之二,66%的机会.......

“哦,我明白了,看来要有良好的数字感觉还不那么简单,”老冯承认。

“健全的数字直觉不是人人都有,还真是这样,一些人天生的悟性,我们大多数人靠后天训练出来的。Lina也回答有一半的机会,起初她还不相信我的解答,说出理由让我好奇,于是在同事和下属里我做了测试,看看他们的直觉反应又是怎样。在华尔街做事的数学一般都拿得起,起码自认为拿手。我下面许多雇员,不仅出身名校,不少还有数学物理等科学博士学位,他们的即刻回答多半也是50%,我给出正确答案后还琢磨半天呢。这个小问题帮助我自己理解,在现代生活的复杂环境里我们要做成健全的决策并不简单,因为大脑是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积淀而成的,有它很多固有的心理倾向,不熟悉信息处理的复杂过程,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偏误。这次庚毒骤然大爆发叫人措手不及,颠覆了以往的习惯思维模式,别说大众,连许多专家,医生、科学家都变得不知所云,错得简直荒唐,其中不免有既得利益、固有观念的影响,但是也……

“我脑子里也一直在转这类问题,”我来了兴致,急急打断小何说,“遇到过这么个问题,有意思的,我在大学教管理也教过统计,十几年前在北大教EMBA课程,学员多半是大企业的高级经理,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实务经验。有个学员来我办公室,提出一个问题要我帮着解答,说是从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Let’s make a deal,‘我们来做笔交易’上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主持人(甲)要被试人(乙)来挑选,桌子上放着三个关着的盒子,其中一个里面有一只苹果手机,另外两个盒子里各有一元钱。乙先任选一个盒子但不打开,接着甲打开余下两个盒子中的一个,显示出里面只有一张一元钞票。然后甲问乙,要不要将乙选定的盒子换成那个没打开的盒子?那个节目重复了无数次,上节目的乙绝大多数都选择不换,而维持自己已经选定的盒子。节目传播开来引起了社会热议,大多数观众都主张维持原选而不更换,换句话说,人们普遍认为不换更有利,自己选定的盒子里藏着价值高的手机奖品的机会更高,至少不低。那么,假如你是乙的话会怎样选择呢?这笔交易你做不做——换还是不换,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我问老冯与小何,

我自己也是反复思量才弄明白的,于是把它改写成一道试题,作为期末考试的一个附加题给学生做,加分还挺高的。结果大多数学生没答出来或没有答全。过了一学期我又在期末考试给出同样的题目,并加了一个子题,要是你认为选择替换更有利的话,愿意最多出多少钱来购买这个‘换的权利’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很明确,不换盒子,也就是最多愿意出0元来买换的权利。解释的理由有各种各样,答得全对的全班只有一人,他答道……

“答不出选择交换的机会成本究竟该是多少,问题不在于算术不行,”而是没搞对选择交换的基线是什么。” 没听我说完,小何就插话进来,

这个案例可是鼎鼎有名,在数学普及史上有一席之地呢。起先提出问题的是一位女士,她可不简单,具有世界最高的智商,吉尼斯纪录里有记载,高达226 1946年她出生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名叫玛丽莲. 萨芳,Marilyn vos Savant, 是娘家的姓,她父亲的家传也不凡,姓Mach,来自法国大数学家哲人恩斯特. 马赫的后裔。倒是蛮巧,在法文里Savant这个词有饱学之士或学究的意思。萨芳自己大学都没毕业,但她对数字感觉极好,尤其难得的,是她把主观的数字直觉和客观的数学方法贯通起来,向大众普及数理逻辑,一点没有学究气味。萨芳在杂志上开了一个专栏叫‘去问玛丽莲’,向读者提出各式各样的数学算法和生活中遇到的逻辑疑难问题,并一一解答,社会反响很大。当年我开始在纽约金融界做事,很有兴趣看她专栏里的问答。后来Monty Hall把萨芳的问题搬上电视频道,节目大受欢迎,回应十分热烈。不过多数人与你在北大的学员一样,不同意萨芳的解答,坚持认为维持原来选择不做交换更为划算。当时给萨芳去信讨论的超过了万人,其中10% 还拥有博士头衔,近千人吧,都回信挑战萨芳的解答。

“人对自己的选择天生有很强烈的偏爱,一旦先入为主,做出了选择就会自然而然坚持下去,不然的话等于承认失败不是吗?而承认自己犯错心里面会怪难受的。在股市里,其他投资决策也一样,这种偏向也很明显。记得当时有一位数学家,科普工作做得很出名的,坚持他为什么不换的理由,辩论了几回还是不愿意被说服,于是有朋友给他做了计算机模拟,测试了数十万遍,显示换比不换要有利得多,他才好不乐意地说,‘接受这样的结果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是啊,逻辑证明虽说不困难,可要跟人解释清楚却很困难,我自己反复了好几次还生怕搞错呢,”我说,“后来我用决策树的图才让学生信服,倒没有哪个像那位数学家这么固执,数理逻辑的问题毕竟是可以证明、能被证伪的嘛。换盒子的中奖机会比不换要高出一倍,不换的话,得到手机奖品的概率是三分之一,换了盒子你获奖概率增加到三分之二。因此,假设苹果手机的价格是3999元的话,那么你至多付1333元来取得交换权,才算达到了盈亏平衡点。”

“这个问题以前也听人说过,不过没仔细想过,”老冯一直没有出声,听到这里说,“看到现在竟有这么多人不信任疫苗,夸大接种的副作用多坏,联系这个问题倒可以说明点道理。机会成本在数学上能客观计算,可在人的心理上,机会成本差异会很大,主观感知到的风险成本会有偏离,特别在结果有重大盈亏的时候,人们往往是凭着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不按理性分析,来行事来做选择的,偏差因而会很厉害。人是感性的社会动物,自然顺从周边人的看法,受其他人情绪和见解的感染。也因此,人们心理感知的机会成本不是简单的算术算得准的。对于人的心理感受来说,得还是失,是输还是赢,大不相同,很难做到中立。人们怕输怕亏损,说到底还是怕后悔,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带来的懊悔,人们最要力求避免的其实是懊悔的痛苦情绪。因此人在追求的,实质上是‘懊悔最小化’,相比‘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怕亏损怕犯错的冲动其实要强烈得多。以此来看,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接种疫苗,恐怕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偏误,尽力回避自己可能出错的痛苦,犯了错也尽力拒绝承认。小何侬是风险管理行家,是不是这样的?”

“本人的经验体会正是这样,和课本里教的、报告上写的有很大出入。输还是赢,人的心理感受绝不相同,尤其在亏损和错失是自主选择造成的情况,错失带来的痛苦感受就格外尖锐。华尔街常常在问的一个难题,一个投资者要赚多少,才能平衡得了亏一万元带来的痛苦。萨缪尔逊也在琢磨这个道理,他是屈指可数的经济学大师,为了验证,他向一个同在麻省理工教经济的同事建议,做一个丢硬币的游戏,要是同事得到硬币的正面,赢萨氏两万美元,否则赔一万。那同事不干,为什么不呢?萨氏问,游戏的期望报酬不是能让你赢五千吗?显然,那个同事把输看得很重,超过了赢的两倍。同事于是反建议,说是把游戏拆分成一百盘,每次我赢的话得二百元,输的话赔你一百,咱们玩一百次如何,萨氏当然没答应啰。”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得把人,决策者的心理摆进模型里面,数理分析必须考虑活生生的人对风险的心理感受,不然便会失真,会产生严重的偏误。小何你们家在纽约市,街上有被打劫的危险,老孙你住在洛杉矶,地震风险奇高,夏威夷我们这里呢,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的风险也不小,但是谁会为此就搬家移居呢?工作、房子、亲朋关系都在这里呢。这时人总倾向于看低风险概率,‘哪能挨到我呢?’给基线做这样那样的调整,以便让自己在心理上好受许多。选择不作为,经常是不采取行动,譬如对自己说,‘一动不如一静’、‘天意不至于这么不讲理吧’,把降低心理风险的需要合理化为‘天命天意’,拿自己编造出的‘天意’,来替代基线,来让自己的心理感觉更舒坦。眼下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人很多,怀疑疫苗的效力,担忧万一这个万一那个,多半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心理因素在作怪,怕自己万一选择错了呢,后悔莫及该有多糟糕啊。

相关专题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集锦
『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4673]
『社区报道』 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 2024-05-05 [4461]
『社区报道』 祝贺!鲍哲南教授多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05-05 [4516]
『社区报道』 数学大师丘成桐:为何说中国的科技肯定要倒退20年? 2024-04-26 [4844]
『社区报道』 丛京生教授等13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4-04-26 [4891]
『社区报道』 天才陶哲轩“啥是好的数学?” 经济学界呼应“啥是好的经济学?” 2024-04-20 [4823]
『社区报道』 UCLA陶哲轩教授力荐、亲自把关:AI for Math照这个清单学就对了 2024-04-16 [5100]
『社区报道』 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看见的世界和她改变的世界 2024-04-14 [5013]
『社区报道』 陶哲轩转发、菲尔兹奖得主领衔:AI正在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 2024-04-08 [5049]
『社区报道』 李飞飞教授主讲,斯坦福2024 CS231n开课,依旧座无虚席 2024-04-06 [5188]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100]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82]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207]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230]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8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90]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83]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211]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357]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9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