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到现在,如果非要给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打分”,这场战争,俄军最多只能拿到60分。
分数为什么给的这么低?
首先,开局的时候,俄军明显是希望通过“闪电战”速战速决,在欧美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兵临城下,迫使基辅签下城下之盟。可如今呢?“闪电战”不仅被打断了,还被拖进了马里乌波尔巷战这样的“绞肉机”战场。
这是战略落实上的重大失误。
其次,俄军在这场仅仅20多天的战争中,遭遇“斩首行动”的高级将领太多了。
3月4日,参加过叙利亚军事行动,而且还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获得了“克里米亚回归”奖章的俄军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副司令员安德烈·苏霍维茨基少将在战场上被狙击手击杀。
3月5日,俄海军陆战队指挥官阿列克谢·伯恩哈德上校牺牲。
3月6日,俄海军陆战队第61独立陆战旅,营级指挥官萨弗罗诺夫·德米特里·帕夫洛维奇中校牺牲。
3月8日,这一次牺牲的又是一位少将,他就是曾参与过车臣战争与叙利亚军事行动,还获得过克里米亚勋章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参谋长兼第一副司令员维塔利·格拉西莫夫少将,而他的父亲则是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
然而,俄军高级将领的牺牲还在持续。
3月11日,俄东部军区第29集团军司令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少将阵亡。据悉,他也是遭到了狙杀。
3月20日,黑海舰队副司令、一级舰长安德烈·帕利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牺牲。
这些仅仅是从俄乌交战双方,公布整理出来的俄军高级将领的牺牲情况。
牺牲为什么这么大?
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行动时,欧美纷纷启动了埋藏在俄军当中的“第五纵队棋子”,不仅使得俄军大量重要信息被北约及时掌控,同时也彻底打乱了俄军的部署。更重要的是,俄军内部开始“互相提防”,一时间“抓内鬼”成了盖过战场重要性的当务之急。
可问题是,现在是在打仗!早干什么去了?
而且当美国将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调过来,又通过援助给乌军的无人机,进行包括人脸识别、大数据身份比对,乃至直接由无人机执行“目标狙杀”,彻底让俄军陷入了混乱。
尽管俄军的电子战部队立刻进行反击,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还是那句话,在战争开始前,为什么不能准备得更充分一点。
尤其是,当乌军以及海外雇佣军,根据后方传输过来的数据、指示,到固定的地点伏击俄军,不仅令俄军损失惨重,而且不少俄军将领都遭到了狙击手的狙杀。
这些失误,可以归结为以前没遇到过,甚至都没有想过。但是,真实的战争,任何的疏忽,付出的都是被大量鲜血染红的数字。
更何况,目前俄军的表现来看,显然是低估了乌军的战斗力。别管后边是不是有美国、北约的“黑手”,但起码俄军给予的重视程度确实不足。
光是这些高级将领的损失,对俄军士气带来的打击,就是致命的。这60分,给得不低了。
最后,俄军如今的战场表现,与俄军身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该有的表现,真的有些不匹配。
这时候,美国突然宣布,发现了俄军的重大秘密。
美军通过观察发现,这场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俄军似乎没有最高指挥官。到底谁对这场战争的走向全权负责,能够独断专行地在重大决策时,拍板定调。这个人到底是谁,竟然不知道。美国甚至怀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负责人?
美军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俄军的所有部队,都是按照他们事先计划好的,分头行动。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游击战”,各个部队可以全权负责自己的战区和战略任务,这样一来便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及时地适应战场情况,而且能够防范整体战略计划被敌军窥探到。
但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缺乏总体规划,彼此协调能力低下,这也导致俄军在整个战场上,都缺乏高效的内部沟通。使得他们在战场上的行动,变得毫无默契,这对士气的打击同样不小。
总之一句话,俄军战场表现就一个字“乱”,各种各样的混乱,这绝对不是一流军队该有的表现。
尤其一些俄军士兵,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保密意识,直接用手机进行沟通,这不是明摆着给乌军“送菜”,让乌军截获情报吗?
俄军后来为何要出动苏-57和“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太差了,就有点像老虎被拔掉了爪牙,看起来还是那只老虎,但凶猛的程度已经无法震慑蠢蠢欲动的北约,只能派出五代战机和“匕首”这种根本就无法被完全拦截的导弹,强行震慑西方。
看到这里,中国要警惕了。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迷茫,我们究竟该警惕什么呢?
俄军其实并不弱,但之所以现在这么狼狈,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第五纵队”带来的破坏,也不是俄军装备不够先进,而是俄军不适应俄乌战场这种“新时代高科技战争”。
表面上看,俄乌战争是乌克兰军队与俄军的较量,但无论是高空上的“星链”系统,还是无人机执行“斩首任务”,又或者通过高清摄像头,结合大数据对目标进行身份比对等这些新技术,令俄军对这片战场感到很陌生,一时间竟无法适应。
真刀真枪,俄军不怕。但令俄军真正感到惶恐不安的是,他们的军事行动始终都暴露在卫星以及无人机的全程监视下,一举一动都提前被对手知道了。甚至,他们的身份、官阶、担任的职务都已经被“标注”好了。
剩下的,就是根据AI自行分配、下达“清理任务”,再由各个“战斗小组”接单,执行“定点狙杀”,这彻底让俄军陷入了慌乱,时刻都要提防着敌人的“斩首狙杀”。
按理说,“亚速营”虽然战力不弱,哪怕加上国外雇佣军,也绝对不会是俄军第141特种机动团这支擅长打巷战的车臣部队和以强大反恐实力著称的GRU特种部队联手后的对手。
可实际情况是,俄军的每一步推进,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包括大量俄军特种兵,在战场中阵亡。
这提醒我们,未来的战争不再是简单地“比拼人数”,更不是简单地比较谁的重武器多、整体实力更强大。
而是要拼“未来科技”能否深度融入战争,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实力。
大数据、人脸识别、AI、无人机、卫星协同作战等,这些具体“科幻色彩的高科技”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
没有这些科技后盾,就架不住敌人给你慢慢放血。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发展未来科技,还要不断更新装备,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应对敌人的高科技。
自从俄乌战争开战之后,我军很可能就已“闭门研究”。尤其像是空一所、空二所海军装研院等军内院所,更是肩负起了中国军队装备论证的第一把关人。军工系统未来该如何适应新战场,是要根据未来的仗该怎么打,装备就应该怎么造。
俄乌战争当中,俄军可谓是以血的代价,换来了宝贵的经验,让世界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方式又一次被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对我国而言不亚于当年科索沃战争给我军的“当头一棒”。
与二流国家打仗,可以拼人数、拼重装部队,但与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对垒,前边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尤其是,“星链”卫星是能够在空中加速移动的,倘若这些卫星突然降低高度,或在沿着轨道运行时,突然脱离轨道,撞向我国的卫星时,该怎么办?
要知道,整个“星链”计划发射12000颗卫星,这些卫星既是卫星,同时也是一颗颗“卫星撞球”,随时可以与他国卫星实现“兑子”,毁掉我国的卫星。
这些,都是中国应该警惕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面对美国可以在后方“遥控”指挥,让前线部队“化整为零”,组成一支支“战斗小队”,通过任务指派、接单的方式,对不同的目标,展开分散打击,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种“未来科技战争”,哪怕拥有更多的战斗机,更多的战舰,这些装备很可能依旧无法保证我们能赢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