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孙涤:《真不真》(第三部 真伪 27)
2022/3/31 7:35:51 | 浏览:1808 | 评论:0

27

 

“心神总算稍微定下来了,日子总得过,昨天Lina打完了第二针,过了夏天秋季可能要在线下开学,到课堂上课她就不用担心了,这样我们全家都接种完毕了,” 小何终于来了电话,他说, “最近报告的统计数字,新增的感染数又在迅速爬升,国庆节一放松,球赛、旅行、集会的人又多起来,两周后怕又会有一波冲击。” 听起来他振作起来不少。

“我也在盯着报告看,变异毒株Delta来势汹汹,已经遍布各州,”我答道,“洛杉矶上升的苗头很明显,不过新确诊的绝大多数是没打过疫苗的人,还好重症不多,危重病房的床位还没太紧张。纽约、新泽西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可是佛罗里达、德州却不太妙,那里不信任疫苗的效力,不肯接种的人多,州政府要求的行动限制也不强制,纽约、加州吃过的苦头可能要在那里重新扫荡一遍。”

“夏威夷近来观光客是蜂涌而至,茂伊岛的旅游业又热络起来,幸亏疫情没怎么抬头,看来疫苗还挺管用,我们这里的疫苗接种速度在全国是最快的。不过老龄居民高出平均很多,大家在等消息,需不需要补种加强针。疫苗的时效不很长,产生的中和抗体三、四个月后就开始下降,比以前预计要来得早。拿以色列的情况来说,疫苗接种最早,疫情平息了几个月最近又在反转了,相当厉害的。反正我和玫绮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一有机会便去接种加强剂,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外来游客这么多,在茂伊传染开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Garry跟我说了,你们上次电话交谈,他学到了许多,说是要想的透彻,自己得先安下神来,退出媒体和网上噪音,独自思考,Garry说的其实也是我的问题。Ben的离开让我非常悲伤,多了 rumination(反思),要说这次庚毒大流行,打的其实有两场战役,一场抵抗新冠病毒的侵害,是对外的;另一场是怎样调整内心,免遭媒体机构的忽悠和错误信息的荼毒,是对内的。对外的战役打得够艰苦的,但是犯过错误走了弯路,付出牺牲后终究是能够征服病毒的;对内战役同样难打,克服内在的扭曲和偏误要更艰难,结果如何就难说了,至多打个平手吧,我们不得不一直打下去。老孙,侬讲对伐?”

“庚毒一波接着一波发作,许多矛盾大家平时捂着,不愿意面对的,这下给捅开了。大瘟疫像只巨型的黑天鹅,谁都没碰到过,凭以往的经验和认识,理解难免会有偏差,依据新的信息来修正自己的判断应当再自然不过了。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流行观点竟有这么大的偏差,观察统计的数据明明显示出来了,可是偏执的人却在顽固坚持,甚至加倍坚持,拿似是而非的理由来敷衍,而不少专家学者也还见得高明多少,一定是有它心理上的原因的。”

“那些乱象在我倒不陌生,我们投资界许多人就是这样的,预判错了后坚持不认错。市场发生逆转的时候,该止损反而不断往里加仓,企图扳平,结果越亏窟窿越大越陷越深,不少还是行业内的老手。华尔街有句老话,买进容易卖出难,要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出的话,你就算不得行家,迟早要被淘汰出局的。现在轮到官员们、科学家在‘漏气’了,身兼两个角色的那些人洋相出得还特别难看。怎么说呢,承认自己犯错误对谁都是难事,向来都很难,不是这样吗?”

“对,在心理学这种心理叫做‘认知不协调’,cognitive dissonance , 当自己认定的东西没能实现,或被证实是错的,人在内心会起冲突,产生很不舒服的情感,为了平息不协调的心理矛盾,坚持原有想法往往要比面对现实改正错失要舒服得多。而且一个人期待越高,信念越强,押在上面的付出越大,产生的心理不和谐就越是强烈,越让人感觉到痛苦,产生很顽固的纠结,往往到这样的地步,宁可削足也不愿意把破鞋子丢掉。” 老冯回答说,

“认知冲突失调理论六、七十年前就提出来了,也得到了许多科学测试的证实。譬如说,一个铁杆球迷对自家球队遭遇意外挫败、一个演艺名人在一场演出时被嘘、一个狂热教徒看到他盲信的神迹遭到揭穿,诸如此类,或者像你在说的,一个投资人重仓持有的股票遇到急跌,人们感到的失落会非常厉害。竭力摆脱自己错失的精神郁闷, 会刺激多巴胺的重新喷发,成为陷入股持己见,有如毒瘾般的一个主要原因。拒绝被证伪,坚持假象,要比面对真相从而改正它,痛苦要小得多。深陷在谬误里的人往往不惜加倍努力,会抓住任何一丝可能,造出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新理由,来坚持他当初为之付出的想法和做法,不到最后一根草把骆驼压垮是不肯认错的。”

听了老冯的话我说,“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说到官渡之战有这么一幕,谋士田丰力劝袁绍,却因忠言逆耳引起了袁绍不满,投他下狱。当袁绍大败于曹操的消息传来,狱卒对田丰说,这下大人可以被重用了。田丰叹道,要是大军获胜我还不至于死,如今大败,我必死已矣。后来果然被袁绍诛杀。当初我一直没想明白人哪会这么愚蠢的?袁绍的错上加错,是认知的冲突在心里泛起不协调,使得他怪难承受的,是不是这样呢?”

“人们拒绝接种疫苗,毛病恐怕也是出在这里。不信任疫苗的美国民众占三成还多,更有百分之十几的人断然拒绝接种,对证实疫苗有效性的许多科学统计避而不见,反而寻找例外的个案来坚执己见。加上不少媒体、自媒体也大肆忽悠,在推波助澜。散布恐惧心理本来就最容易赚取收视率,是吸引眼球、博取点击流量的门道,民众受其蒙蔽却反而正义感满满,到头来落得自己吃亏还拖累他人。我这可怜的孩子结果把命给送掉了,真叫人情何以堪!”  

“依据真相做调整,更正自己,生物学社会学里说的adaptiveness,实际上常人很难做得到,人分出高下,基本功不就在此吗?我记得有个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先贤,提出‘日新、日日新’的观点,引起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大争论,不是说‘君子一以贯之’吗?你怎么可以朝三暮四的?福泽解释说,天变道亦变,维新依据新时势新环境,所以日本人不得不时时更新。”我接着说,

“儒家的教诲要人一以贯之,乃是就正直之士的基本人格而言,并不是说人的处世行事不能因条件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福泽当时反问道,若不随时更新的话,诸君又打算怎样做呢?他是日本的现代精神之父,写了一本《劝学》,卖出去三百万本,要知道当年日本全国人口才三千万,几乎可以说是人手一册,他的头像还上了日币最大面值的钞票呢。福泽的这个近代观点其实许多贤哲都有,譬如,凯恩斯答复同样的诘难时,就说过,我以前那么认为,说错了现在这么改正,难道阁下不是这样做的吗?眼下流行的一句话,‘摸着石头过河’,摸对了石头,然后调整过河的方向方式,意思大概也是相同的。反正随世推移,及时调适是必须的,冯老师侬讲对伐?”

“这虽说近代思维,其实是古已有之,福泽的这句话是从商朝的《盘铭》来的,我们最古老的一部典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先民早就参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人要是罔顾天道,不知变通的话,就会被迫改,不然干脆就被淘汰,而文明继续前行,不会等待你改变是否能及时,很无情的。”老冯回答,

“不过大家还得思考,更新的依据是什么,在哪里?新的不见得就是好的,改了也未必就可以得到正果。不管怎样,首先要确定的,‘真相’是什么,在哪里。真相并不仅仅就是简单的事实,而是要能够激起人们合作的意愿,促进良性的互动,推进人类的生存,长期有效的繁衍繁荣,简单地说,‘真相’是‘善’。”

“对对,‘真相’不简单,要搞清楚不简单,美国眼下的现状就是这样,什么是真实,似是而非,搞得人们晕头转向。我读到过这么一本小书,作者指出,真相的反面不是假相而是‘伪’,是胡扯,就像阿拉上海人讲的,‘瞎捣糨糊’……”小何接着我的话,

Garry 昨天和我说到了这个,Ben突然这么就走了,叫我们非常痛惜,Garry说他自己、还有他的朋友与Ben不同,有点小钱会聚在一起搞点小乐子,融融恰恰相当快活,相互包容不伤面子,有人捣点糨糊也不去捅破,大家都是常人嘛。认明真相太难了,说真话是太昂贵了,Ben偏偏要买这个奢侈品,何苦呢,苦了自己也苦了我们全家。”

Garry的说法倒有意思,听起来蛮俗气的,触及的问题却很深。社会进步到了‘信息时代’,流行说法也叫‘后工业时代’,往深里看呢,其实是‘后真相时代’,讲真话还真的要有点勇气。我原来以为,在国内不能讲心里话,一不小心会惹大麻烦,做检讨挨批斗,被管制坐班房,甚至人整个毁灭,到了美国后发觉说真话也不容易。在课堂讲课,经常需要提醒自己小心,‘政治不正确’会下不来台,终身教职都可以被开革掉。这里的人情商高一点的,交谈的话题老是球赛之类的,不会冒犯人,不然就谈天气,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今天天气哈哈哈’……

 “事事得顾忌政治正确,的确挺烦人的,” 老冯打断了我说,“长久下来就变成了眼下的后真相时代,真相假相变得不再要紧,辨别真伪是个人的事情,个人有权按自己的兴趣按自己的利弊来选择真相,反正真假是相对的不是?这种曲解真的非常要命,弥漫开来成了社会的氛围。要在这样的大气场里寻找真相,对一个人代价就大了,耗费大量精力花费很多时间不说,还会惹上大麻烦,难怪人们只能打哈哈。反过来呢,顺着大气场,打马虎捣点糨糊就很轻松。不比说谎话,自己心里怪不舒服的,需要圆谎也有麻烦,谎话一旦被揭穿会引起周围人的鄙视,不但丢脸,内心会产生羞耻感,搞得不好还有社会的惩罚。所以作伪,讲点似是而非的话,做些虚头摆脑的事,就没有这些负担和成本了,人们似乎在安慰自己,大伙儿不都在干同样的事吗?”

“这个‘伪’,有点像季羡林老师在讲的,‘真话不全讲、假话不全讲’,用伪来补全,成了我们时代的一个普遍特色。”

“还真是这样,老孙,”小何说,“认清真相从来就难,后真相时代变得难上加难。以前讲到真伪,‘谎言千遍,形同真理’,其实戈培尔那段臭名昭著的话,下面还有两句,一句是,真话一句都不让讲,另一句是,说谎话要突出重点,抓住几个简单的几句反复地讲,奏效才快。也就是说在谎言、宣传之外,第三个主要的关键是必须隐瞒。让人以为真假不过是相对的,可以按个人或人群的需要来诠释的。持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多,真假莫辩时,伪就大行其道了。隐瞒事实的真相,在戈培尔那个年代比较容易办到,只要控制了报纸新闻,封锁收音机的短波节目,就能够屏蔽真话,让谎言大肆流传,但是蒙蔽的范围却有限。我们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蒙蔽的效率可就高多了,而且实时就能做到。现在虽然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信息,信息是否真实、有没有价值却变得很难再辨别得出了。信息网络上的交流是分成群来进行的,群内的沟通好像是回音室里在相互激荡的噪声,性向、偏好、价值观、品味相投的一群人在彼此肯定,交互抚慰,加强各自的快乐和自信心,香港人把这种彼此‘撸顺毛’叫做‘信息茧房’,比喻蛮形象的。人被锁在信息茧房里面自说自话,自嗨意淫,迟早要吃大苦头的。”

人类文明一路发展到今天,靠的还不是能明白真相吗?满足于即刻快感,热衷追求时尚,人们的眼界缩小到一天、一星期、一个季度,哪会有好果子吃?回顾自己一生,我倒是蛮感恩的,我这一辈子算是先苦后甘,特别能让人感到欣慰。老孙,几年前侬讲起那次在飞机上的感受,”老冯感叹起来,

记得侬告诉我,把眼界缩小亿万倍看亚粒子的微细世界,然后再扩大我们的眼界亿万倍来看浩瀚的宇宙,空间的变化会带来新的人生感悟。从时间的维度拓展来透视人生,同样很有意思。人的一生不就4000个星期左右吧,我在想,如果把时间单位扩展为年的话又会是怎样的呢?往回看4000年,几乎包括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老子、孔子、荷马、法老,甚至尧舜、亚当都在里面了;往未来看又将如何?要算起来,我已经多活了15年,至多再有250个星期吧,不会超过500星期的。Ben一下子损失了2500个星期,等待小Lina的是3500个星期,又会是怎样的呢?4000个星期左右的生命,对任何人都是个定数,无论穷人富人,不管强者弱者,再延长很难,要缩短却很容易,至于人生可以风光的时间,就更短了…… 在风光的时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前人有个交代,我们毕竟受到先贤恩赐的许多滋养,对后人有所贡献,我们毕竟是承上启下的一环,这样来看,大家不如尽各自所能,做些经得起时间的,有意义的事情吧。”  

相关专题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集锦
『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4611]
『社区报道』 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 2024-05-05 [4400]
『社区报道』 祝贺!鲍哲南教授多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05-05 [4455]
『社区报道』 数学大师丘成桐:为何说中国的科技肯定要倒退20年? 2024-04-26 [4782]
『社区报道』 丛京生教授等13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4-04-26 [4826]
『社区报道』 天才陶哲轩“啥是好的数学?” 经济学界呼应“啥是好的经济学?” 2024-04-20 [4759]
『社区报道』 UCLA陶哲轩教授力荐、亲自把关:AI for Math照这个清单学就对了 2024-04-16 [5040]
『社区报道』 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看见的世界和她改变的世界 2024-04-14 [4950]
『社区报道』 陶哲轩转发、菲尔兹奖得主领衔:AI正在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 2024-04-08 [4985]
『社区报道』 李飞飞教授主讲,斯坦福2024 CS231n开课,依旧座无虚席 2024-04-06 [5122]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4]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0]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5]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29]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20]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8]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82]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2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