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自然·代谢》:肥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
2022/10/12 13:45:37 | 浏览:1177 | 评论:0

说起我们的性状(表型),我们都知道,这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事实上,早在100年前就有证据显示:除了基因与环境因素,还有一种无法解释的表型决定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作“无法解释的表型变化”(unexplained phenotypic variation,UPV)

根据近期的研究,只有30%~50%的人类表型可以归因于基因与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至少一半的表型都属于UPV。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研究中,由范安德尔研究所Andrew Pospisilik教授领导的团队就以肥胖为例,揭示了UPV对人体表型的影响。研究提出,根据生理与分子差异,肥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两者终生的健康、疾病状态以及对治疗的应答均有差异。

《自然·代谢》:肥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

Pospisilik教授表示:“通过数据驱动的手段,我们首次发现肥胖有两种代谢亚型,两者各自的生理与分子特征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将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6亿人肥胖。我们往往是直接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定义肥胖,也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kg/m2 )。不过,这种简单的计算方法显然存在缺陷,因为其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体的生物学差异,因此可能对健康状况给出错误的解释。遗憾的是,我们依然缺少根据具体病因对肥胖人群进行分类的框架。

在最新研究中,基于对数据的深度分析,研究团队区分出两种肥胖亚型:其中一种的特征是仅有脂肪质量更高,也就是脂肪过剩(adiposity);而另一种亚型在脂肪质量更高的同时,肌肉质量也更高,可以理解为生长过度(overgrowth)。

有些令人意外的是,第二种亚型与更高的炎症水平相关,这会增加某些癌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自然·代谢》:肥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

▲领导该研究的Pospisilik教授(图片来源:范安德尔研究所)

从人体数据中鉴别出两种亚型后,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科学家对遗传学上一致、在相同的环境中成长、进食等量食物的小鼠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炎症亚型似乎由偶然性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化引起。

研究还发现,这样的变化似乎是不存在中间值的:这些小鼠或者是长成更大的体型,或者是维持原本的体型,不存在中间的变化梯度。从超过150对人类双胞胎中,研究团队也观察到相似的变化特征。

Pospisilik教授表示:“我们在实验室中的发现几乎复刻了人类双胞胎的数据。我们再次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肥胖亚型,其中一种在表观遗传上似乎是‘可诱导的’,特征包括更高的肌肉与脂肪质量、高炎症信号、高胰岛素水平,以及更强的表观遗传信号。”

这项研究表明,UPV的根源很可能在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机制使得具有相同遗传特征的个体(双胞胎)可能长出不同生理特征,例如眼睛颜色和发色。

《自然·代谢》:肥胖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

“这种无法解释的变化很难研究,但对这一现象的深入认识可以带来巨大的回报。表观遗传学就像是一个开关,或者是有利于健康,或者是在出错时时引发疾病。目前的精准医疗尚未考虑UPV,但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天的发现强调了识别个体间细微差异的力量,可以指导更精准的疾病治疗。”Pospisilik教授说。

这项研究让我们对肥胖产生了更细致的认识,并为肥胖症以及相关代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找到了更准确的路径。同时,这项研究也为理解表观遗传在健康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认识。研究团队希望,这些发现可以用于开发未来的精准医学,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参考资料:

[1] Yang, CH., Fagnocchi, L., Apostle, S. et al. Independent phenotypic plasticity axes define distinct obesity sub-types. Nat Metab(2022).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2-00629-2

[2] Scientists redefine obesity with discovery of two major subtypes. Retrieved Sept 8th,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64417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78]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30]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51]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10]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04]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197]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577]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00]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49]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0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