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简析一篇以“科学”为名的爆款误导文章
来源:Dr. Aspirin | 2022/12/27 15:47:57 | 浏览:870 | 评论:0
读了这篇文章,一位公卫大佬评论:“有好几个结论令人虎躯一震。”
 
简析一篇以“科学”为名的爆款误导文章
 
今天咱们来看看文章里的几个结论吧。

一,作者称“Omicron会重复感染,所以“群体免疫”是不可行的。”

感觉作者既不理解奥密克戎的重复感染,也不理解他在这里提“群体免疫”是毫无意义的。

首先,奥密克戎时代因为突变株多,重复感染更常见。但是突变株之间有交叉保护力,尤其可以保护重症死亡。

以新加坡为例,11月份本土病例中77%都是XBB突变株,
 
简析一篇以“科学”为名的爆款误导文章
但新加坡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持续下降。
 
简析一篇以“科学”为名的爆款误导文章
 
预计这次中国大面积感染后会产生免疫屏障,对今后的流行株有保护。

作者列举的三篇论文都是早期体外试验。其实体外中和试验并不能代替真实世界的保护,比如既往感染不能中和XBB,但我们还有T细胞免疫(参考:疫苗感染都防不了,凭啥说能防重症?)。只看体外研究,会一叶障目。

二,作者说“BA.2比BA.1的致病性更强,感染BA.5比感染BA.2更易住院。”

建议读一下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11月25日的声明(参看:世卫:奥密克戎突变株出现一年来的情况)。世卫的总结是奥密克戎各亚型致病性大同小异,如果有毒力明显增强的突变株出现,我们会警惕的。

作者精选个别论文没啥意思,英文说要看totality of evidence,就是所有证据的总和,才行。所以我们经常说“科学界的共识”是什么,这才有意义,

三,作者说“Omicron会导致长新冠或后遗症,和Delta相似。”

可是,明明您引用的文章里说奥密克戎3个月后各种症状都比德尔塔少好吧?作者可能不知道世卫组织长新冠的定义是新冠后至少3个月还有症状。而且现在有其他证据奥密克戎的长新冠风险更低(参考:至今对新冠后遗症最详实的全球数据分析)。

四,作者说“重复感染会有更多的伤害,进一步增加了住院、后遗症和死亡的风险。”

作者没有读自己引用的这篇论文吧?这篇文章是比较了两组配对的人。一组只得过一次新冠,一组得过两次,评估的是他们第一次感染后180天内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1,这不是比较同一个人得一次和得第二次前后的情况,论文作者强调了这一点。

第2,那组人为什么会得第二次?可能他们本身就易感,再说反复得病的人更有问题也没什么吃惊的吧?

五,作者说“国药和科兴的疫苗和外国疫苗的有效性相似”

作者列举的“外国”疫苗是俄罗斯卫星V和阿斯利康,作者明显不知道这两款现在因为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如mRNA疫苗,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基本不用了。

六,作者回答“paxlovid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瑞德西韦对防重症和死亡的作用很小”。

作者的信息要么不抓重点,要么过时了。

Paxlovid是世卫组织唯一推荐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世卫称其为“迄今为止高危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
 
简析一篇以“科学”为名的爆款误导文章
 
那些夸大这个药缺点的说法,好比你们班上只有一位同学考上哈佛了,你非要说他房间太乱。中国药监局在辉瑞结果出来的56天之后就迅猛批准Paxlovid ,为啥?是专家不识药吗?现在国家为啥在迅速培训临床应用Paxlovid的医务人员?
 
至于瑞德西韦,早期发现对住院病人效果不大,后来对病人早期治疗,可以降低住院率87%。这个药是FDA批准的三款新冠治疗药物之一,而且可以在不能用Paxlovid的病人中使用,所以意义很大。说这个药“作用很小”,嗯?
 
七、作者说“灭活疫苗对Omicron更有效。”

作者引用的那篇体外文章根本没有这个结论。香港的最新数据是防有症状的感染,三针辉瑞50.9%,三针科兴41.6%。
 
看到这篇爆款文有深深的无力感,槽多无口。感觉作者对疫情没有一直关注,所以有很多误解,好像是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没有睁开眼看世界。

更让我担心的是,作者公众号的名称是“寻找赛先生啊”,而且自称“相信科学”。12月24日才注册公众号,第一篇就十万加了,以后会不会继续输出这种貌似“科学”的误导文章?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真正抑郁的人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正常人显得更正常。如果你发现自己抑郁了,一定要把自己救上来。 2024-04-16 [83]
高浓度对话!马斯克VS最大主权基金掌门人:“真实”对于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2024-04-15 [57]
大语文时代落幕,数学为王的时代已来! 2024-04-15 [61]
“我教了坟墓一样的班级”, 资深教师的一句话, 撕开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2024-04-13 [124]
解密老北京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2024-04-13 [89]
高功能抑郁的12个迹象 2024-04-14 [103]
轻度抑郁症的人,不论大人与小孩,多半会有7句这“口头禅”,希望你一句没有说过 2024-04-14 [140]
不懂熟人政治玩法,是很危险的 2024-04-11 [136]
他们竟然还在歌颂苦难! 2024-04-11 [182]
风流才子的豪华退休生活 2024-04-11 [20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