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作者:劉燕婷 | 2023/1/5 17:44:40 | 浏览:1150 | 评论:0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而為探明俄軍戰力何以不如預期,作者群從數百份俄羅斯政府的電子郵件、入侵計劃、軍事帳簿和宣傳指令文件中提取相關訊息,同時採訪了俄烏雙方的基層士兵、高級官員,甚至與普京親信進行對話,最終彙整出這篇長文報道。此文近日在中文互聯網上廣泛傳播。

細究文章內容,整體可分成六大部分,前三部分先是描述俄軍在烏克蘭的各式窘態,包括行動之初基層士兵對整體情況一無所知、援助火力遲遲未到、物資無法支撐持久戰、士兵隨意使用手機導致位置曝光等;再是聚焦抨擊普京的剛愎自用,指出這位「當代沙皇」過度沉溺於親信吹捧,在未詳盡諮詢專家意見前便輕易興戰,還認為俄軍將能迅速獲勝、烏克蘭的抵抗意志一觸即潰;接著是披露俄軍內部的嚴重腐敗,稱當代「波將金村」(Potemkin village,意指虛假工程與建設)隨處可見,以至部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後三部分則聚焦戰描述鬥人員與俄羅斯民眾的苦難,先是揭露前線俄軍的裝備短缺、訓練不足、慘重傷亡;再是特別介紹了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稱此勁旅也在烏克蘭遭遇了巨大損失,以至其負責人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不得不「巡迴」於各監獄間,向囚犯發表招募演說,並下令對逃兵進行殘忍的法外處決;接著披露前線士兵的絕望錄音細節、被制裁大亨的不滿抱怨、陣亡士兵母親與普京的對話內容等。

簡言之,這篇報道觀察到了俄軍在烏克蘭的進展不順,並試圖以收集到的一手資料加以解釋,同時揭露了俄羅斯內部的厭戰「雜音」。然而通篇言之成理間,埋伏了巨大的敘事空白。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12月5日視察克里米亞大橋(Crimean Bridge)。(Reuters)

被聚焦的俄軍失利

首先,展示與解釋俄軍失利,是文章的核心重點。作者們稱,普京的錯誤決策、俄軍的長期腐敗,導致了行動初期的多起失誤,並讓俄羅斯在戰爭長期化下傷亡慘重。

平心而論,上述推論確有一定道理。畢竟從俄羅斯行動之初的軍事部署、談判條件來看,莫斯科確實是預設了「速勝」劇本。

在軍事層面,2月24日「特別軍事行動」正式開始後,俄方先是以導彈大面積空襲了烏克蘭各處軍事設施,接着派出地面部隊從俄羅斯、頓巴斯等多個方向發起攻勢,形成在烏克蘭東北部、東部、南部同步作戰的局面,同時又由白俄羅斯借道南下,直插烏克蘭首都基輔形成包圍。然而俄軍的首波攻勢僅出動不到5萬兵力,卻在烏克蘭拉開了上千公里戰線,顯然是戰略威懾用意多過實質佔領,為的是迫使烏克蘭坐上談判桌、答應俄羅斯開出的談判條件。

而在談判層面,俄羅斯在3月7日首提停火四點:烏克蘭去軍事化、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修憲去除加入北約的內文並放棄加入任何聯盟;俄烏外長在3月10日於土耳其會晤時,俄羅斯再提了六點停戰條件:第一,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的要求,保持中立地位,俄羅斯將保證烏克蘭的安全;第二,將俄語作為烏克蘭的第二官方語言,取消所有對俄語的限制;第三,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第四,承認「頓涅茨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獨立;第五,烏克蘭去納粹化,禁止極端民族主義、納粹和新納粹政黨,廢除現行美化納粹和新納粹的法律;第六,烏克蘭去軍事化,烏克蘭完全放棄進攻性武器,成為非軍事化國家。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損毀的俄羅斯坦克被雪覆蓋。

上述條件,顯然是設想烏克蘭會為了和平、同意變成第二個芬蘭。但從結果來看,普京確實高估了烏克蘭的「對俄兄弟情」,現實中的基輔不僅不放棄軍事抵抗,還反提談判條件:除非俄軍撤出克里米亞與所有俄佔地,否則烏克蘭不會同意談判。結果俄軍只能轉進頓巴斯,開始第二階段行動,談判僵局也持續至今。

然而文章論述俄軍「失利」的脈絡,似乎刻意迴避了兩大現實。

第一,文章屢屢抨擊普京決策失誤、俄軍腐敗嚴重,導致戰況失利,卻避談另一重要現實:北約儘管未出兵,卻已實質參與這場戰爭。俄軍行動之初,歐美確實不認為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能堅持,故僅是給予少量軍援,並安排了各式撤僑行動;然而伴隨烏軍展現抵抗意志,北約發現了放血俄羅斯的契機,故而開始加大援助額度與層級,從刺針、海馬斯一路到了愛國者,其情報偵查體系更已實質進場支援,讓俄軍部隊的大規模調動難以隱遁。這場戰爭雖名俄烏戰爭,實際上卻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北約及其附庸集團的總體戰,

第二,在文章整體氛圍烘托下,俄軍似乎只有節節敗退、傷亡慘重、地點曝光、訓練不足、後勤短缺幾種姿態;但放眼當今烏克蘭,儘管烏軍發動了幾次大反攻,迫使俄軍自哈爾科夫、赫爾松等地撤退,俄佔地面積仍遠高於2022年2月戰爭爆發之前,更不用提這些地帶多是烏克蘭最精華的工業帶、煤鋼產地,還包括本供應烏克蘭全國20%電力的扎波羅熱核電站。

俄軍確實表現不如預期,但文章在奚落莫斯科之餘,卻為讀者留下了更大問號:如此狼狽部隊,為何還能佔領烏克蘭大片地帶?烏軍至今無法逐出俄軍,依照文章標準,豈不比俄軍更加狼狽?若是如此,討論俄軍狼狽意義何在?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烏克蘭哈爾科夫,Yana Bachek為了在轟炸中死亡的父親Victor Gubarev(79歲)痛哭,伴侶Yevgeniy Vlasenko及母親Lyubov Gubareva在旁安慰。(Reuters)

被忽略的戰爭全局

而上述問題,又可被這篇報道的核心基調回答:這場戰爭是「普京的戰爭」,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的最大戰略災難」。換言之,因為報道意在強調普京的缺點、俄羅斯的困窘,所以不得不對北約的援助避重就輕、對更大的戰爭全局隱匿不提。

確實,戰爭的持久化必然損及俄羅斯的政治安全。倘若最後的停火協議僅是鞏固了入俄四地,普京雖可對內宣布「我們保護了同胞」,卻顯然與開戰之初的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目標相去甚遠;此外不少家庭被迫承受父兄陣亡的傷痛、經濟制裁的苦果,普京前二十年執政累積的支持度,恐會因這場戰爭而土崩瓦解,導致「後普京時代」提前到來。

然而面對現實,這場終究戰爭不僅是「普京的戰爭」,也不僅是「俄羅斯的災難」。從實際戰損、騎虎難下來看,這場戰爭更是烏克蘭與北約的戰爭,且是烏克蘭的巨大浩劫。

如前所述,烏克蘭不僅是交戰方、更是戰場所在,如今其已喪失了東部工業帶、煤鋼帶,以及能提供全國20%電力的核電站,全國多處基礎設施更被俄軍炸毀,戰後經濟規模將無法恢復如前;而為與俄軍進行消耗戰,烏克蘭只能被迫進行全國總動員、匯聚有生力量,然而有生力量一旦消耗,將無法迅速再生。

HK-01 | 對話《紐約時報》:這不僅是普京的戰爭
 
12月21日,美國華盛頓,澤連斯基於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他重申烏克蘭不會投降,又感謝美國提供援助,稱「你的金錢不是慈善,它是向全球安全以及民主的投資。」(Getty Images)

俄烏戰爭爆發時,烏克蘭共有4,300萬公民,其中有500萬是可徵召的男丁。但據聯合國統計,戰火之下共有1,43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另有900萬人身處克里米亞或其他俄羅斯佔領區。故如今的烏克蘭人口已減少到約2,000萬至2,700萬,按照這一比例,該國可徵召男性已不到300萬。如今烏克蘭約有100萬人應徵入伍,餘下雖仍有百萬人可被動員,但這等於寅吃卯糧、掏空烏克蘭的經濟生產基礎,即便烏克蘭能收復失地,未來重建也必然面對極為艱困的局面。

此外北約各國也遭到了戰爭反噬。高漲的能源價格與通脹,讓民眾的生活成本驟然上升。美國雖未直接出兵,卻逐步重演近似越南與阿富汗的進退兩難困境,即戰事久持下,內部出現了促談聲音,例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A. Milley)便曾在內部會議上主張,烏克蘭的軍事成果已達到美國的合理預期,建議烏方「見好就收」,同俄羅斯談判以鞏固收益。但此一主張受政治正確、前期投入、內部鬥爭等各種因素束縛,最終無法成為多數,導致華盛頓只能在戰火蔓延下,持續升級援助。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促談聲音的出現,正是因其未被諸如《普京的戰爭》等報道內容所說服、滿足於字裏行間的俄軍失利,而是對戰爭全局發展、烏克蘭的持久戰力心知肚明,即有鑑於俄烏之間的體量差距,「打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或許可以大量放血俄羅斯,卻極難拖垮俄羅斯、甚至奪回克里米亞與其他俄佔地。在此脈絡下,美國的投入只要超過某一臨界點,邊際收益便會開始遞減,故促談派主張「見好就收」,為的仍是最大化美國的國家利益,只是白宮眼下仍不置可否。

然而戰爭終有一日會結束,若以《普京的戰爭》行文邏輯所述,其結局可能是普京神話的破滅、俄羅斯的浩劫。但從現實視角來看,俄羅斯基底仍在,且在多極化秩序、東升西降的時代潮流下,俄羅斯仍能尋得國際空間,為國家的經濟復元覓得合作機會,沒了普京,俄羅斯仍能前行;但烏克蘭大量陣亡的有生力量、大片失守的東部精華帶,卻是嚴重掏空了其復原力,未來即便停火,恐也須仰仗國際援助,才有能力逐步修復戰火下的斷垣殘壁;歐美眼下漸起的促談聲音,也證明了這場戰爭不僅是俄羅斯的災難。

如文章所述,俄軍確實表現不如預期、也犯下不少低級錯誤,但報道內容對烏克蘭正在上演、且將加劇的巨大苦難避重就輕,不免會有「百步笑五十步」的突兀。《紐約時報》確實費心收集許多一手資料,讓無法親臨前線的讀者也能一窺戰場實況,但其所營造的情境氛圍,顯然與真實的戰爭全局有一定距離。歸根結柢,這畢竟不只是普京的戰爭。

附:原文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854688268026137?_wb_client_=1

普 京 的 战 争

PUTIN’S WAR:How ‘a walk in the park’ became a catastrophe for Russia

New York Times

Dec 18, 2022

By Michael Schwirtz, Anton Troianovski, Yousur Al-Hlou, Masha Froliak, Adam Entous & Thomas Gibbons-Neff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谁看透了美国大选?企业家为何赢了知识分子 2024-11-16 [71]
美国教育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比较洞察 2024-11-16 [65]
当代人最稀缺的三种能力 2024-11-16 [65]
是谁让命悬一线的Tiktok 出现一线生机?他又是怎样影响特朗普的? 2024-11-16 [50]
伊拉克历史见证:搞个人崇拜的政府终将走上覆灭之路,家毁人亡 2024-11-16 [56]
一个最清晰的“MAGA”对华政策阐述 2024-11-16 [53]
人民才是老板 2024-11-12 [145]
特朗普胜选后,女性发起美版“四不”运动... 2024-11-12 [137]
以史为鉴,透视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现在与未来 2024-11-06 [301]
11个反直觉思维法则,能深刻改变你的人生 2024-11-03 [38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