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相信,世界由我们创造。”这是AI人工智能领军女性李飞飞对未来的定位,在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无限担忧的时候,觉得人工智能最终会毁灭人类之际,李飞飞却有着独特的看法。
她于无人问津的艰深领域执着探寻专注以人为本的观念,成功建立计算机视觉识别数据库。作为一名华裔院士,她多次凭借自己的研究获得荣耀,但却从来没有止步不前,也没有被名利绊住,而是一直低调做科研。
她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能获得诺贝尔奖,她也希望是以中国人的身份获得这份荣誉。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爱国赤子之心,更可贵这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科学家。
而走上这条人工智能的道路,李飞飞的一路也充满艰辛,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人工智能属于冷门项目,不管在经验借鉴还是物资支持上,李飞飞都属于劣势。
正当她劲头正足的时候,母亲不幸患上了癌症,她的实验室也面对着资金的困难。
她一度靠着当时父母开的洗衣店维持实验室的研究,好在她没有放弃,咬牙挺过难关与压力。
儿时优异的基础
1976年,李飞飞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但他们一家在李飞飞出生后就搬去了成都。在父母良好的教导与培育下,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她的父母为了培养她的时间观念,规定她所有的作业都要在40分钟内完成,这也让她养成珍惜时间,保证效率的习惯。
虽然在学习上父母对她要求十分严厉,但他们从来不限制李飞飞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还经常带着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所以李飞飞不是那种只会上课考试的书呆子,她的课外知识面非常广,她本身也爱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想办法弄懂,是实实在在的学霸。
她中学考上的是四川乃至全国都鼎鼎有名的成都七中,这所学霸云云的高中。
在外人看来,进了这所高中就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清华北大的大门。
但没有在七中上几天学,她的父母在赴美热潮的影响下,觉得那里的发展机会更大,有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于是又带着李飞飞移民到了美国。但他们不知道举目无亲的美国之路,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远赴美国
首先难住他们的就是语言问题,一家人都不能很好地与当地人用英文交流,所以在国内是知识分子的父母到了美国也因为找工作而举步维艰。
最后李飞飞的父亲当上了一名照相机修理员,母亲在一个超市做收银员,获得一些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而李飞飞也由初来美国的激动与好奇慢慢转变为失望。因为语言不通,又是移民,她在父母安排的学校里几乎没什么朋友,总有一些同学嘲讽她甚至捉弄她。
懂事的李飞飞知道父母为了赚钱不容易,也不好让父母担心,她就只埋头好好读书,好好学英语。
她觉得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为了证明自己也证明中国人的能力,她一直坚持着。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在上高中的时候她也经常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兼职,一边学习一边还要打工,她的生活很忙碌,但她却觉得非常有意义。
锻炼了她以后遇事不轻易放弃,咬紧牙关也要挺下去的能力。
就这样,努力刻苦的李飞飞在美国高中里还能保持在国内同样优秀的成绩。
1995年,19岁的李飞飞凭借着全校第六的优秀成绩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她选读了那里的王牌专业物理学,正是因为在优秀的大学里有坚实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让她在后来的研究中一直保持高度的研究热情。
虽然李飞飞进了大学,但他们一家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很拮据,为了给李飞飞上学足够的支持,她的父母想办法向国内的亲戚好友借了很多钱,在他们住的地方开了一家洗衣店。虽然收入依然不是很多,但比之前总归是要好一点。
李飞飞到了周末就会摇身一变成为父母洗衣店里一个洗衣工。在枯燥无味的工作中,她的脑子里经常会蹦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比如:如果洗衣机理解人的思想,知道人洗衣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那人不就能轻松很多么?
这些可能也就是她开发人工智能的初步想法与初步灵感。为她之后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研究兴趣。
不断提升自己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与好奇,李飞飞对人工智能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在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毕业后,她收到了很多来自美国华尔街的offer,本可以在美国有一份体面的职业,改善自己和父母的生活,但她却在自己将要飞黄腾达的时候,选择回国,去西藏,研究藏药。
这是李飞飞的朋友还有亲戚朋友不能理解的,一个一直学习物理专业的高材生怎么会突然跑去西藏研究藏药?
在很多人都不理解的情况下,她的父母依然支持她,他们知道李飞飞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与梦想,他们一向支持她大胆勇敢地追逐梦想,就这样李飞飞踏上了她的藏药研究之路。
虽然藏药学与她的专业看似毫无关系,但她是真真切切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她曾经说她是一个科学家,她想要追求真理的定义和科学的哲学思维,她一直想要了解哲学和科学的方法论,于是中医或者藏药成了她最首要的选择。
在去西藏之前,为了获得充足的入藏研究经费,李飞飞与1200多名研究者共同竞争,最后她的课题“藏医药学和西医学上的医理比较”在两轮激烈的面试和答辩中脱颖而出。
她也成为了那一届唯一获得Martin Dale1953奖学金的人。她拿着这笔丰厚的奖学金回到了中国,去到了西藏。
在西藏,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高原反应,还有那些藏书里记载的藏药名称与古老的药方。
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安静地努力着,不被外界打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整整一年的西藏生活,让她领略到了藏药的神奇之美,也让她有了更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结束西藏的学习和研究之后,李飞飞回到美国,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将当时的冷门专业人工智能以及计算神经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博士期间不幸的是母亲接连患上了癌症与中风,她们又开始了一段艰苦的日子。
但李飞飞后来说他们一家人吃过很多苦,但都挺过来了,他们担得起生活的责任,也对得起自己的梦想。
虽然当时依然有不少大公司向她抛来橄榄枝,但她不想放弃自己的研究,不想进入一个浮躁的世界停止自己梦想的追求。于是她选择进入高校任教,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实验和研究。
在看到母亲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李飞飞觉得也许医学中更需要人工智能。
于是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想要真正做出一些成果来。可是作为一种超前的技术研究,他们没有多少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一时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有人劝她应该既然没有什么成果就应该及时放弃,可是李飞飞一直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新的突破口
终于有一天她认识到自己的技术不够成熟,是因为很多东西她都没有掌握,于是她想到如果让计算机掌握这些知识,她就能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
于是她将海量的图片实物打上标签,交给计算机来学习,因此建立了世界著名的ImageNet数据库,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研究数据。
2007年,李飞飞又开创了“IMAGEnet”计划,她将人工智能程序分享给了每一位参与者。
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参加人工智能的学习与训练,大大提高了“IMAGEnet”的知名度,也让人工智能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在2017年时李飞飞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卓越表现被Google看上,Google方面为了得到李飞飞的加入不惜付出极大的代价,在李飞飞进入Google后直接担任为Google的首席科学家。
并且李飞飞这次前往Google并不是真正的加入,而是在斯坦福大学的休假期间来到Google的,可以说只要李飞飞想,那就随时可以离开Google回到斯坦福中去。
后来由李飞飞发表的多个论文因为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所以李飞飞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地位也一升再升,还有人称呼李飞飞为“AI女神”,乍一看这个称呼有些别扭,但若了解过李飞飞后会发现这个称呼放在她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2021年4月22日,李飞飞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在此之前李飞飞就已经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还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美国三院院士的情况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情况。
现如今的李飞飞只有40多岁,这个年龄对于科研领域来说还是十分年轻的,所以有不少人都推测李飞飞未来有机会取得诺贝尔奖,当记者在采访李飞飞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放过如此有热度的问题,考虑到李飞飞出生于中国,记者就向李飞飞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
“你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几十年,那么你觉得自己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听到记者这样询问后的李飞飞没有经过思考马上就做出了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要去领诺贝尔奖的话,那我一定会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
虽然李飞飞的回答很短,但这一句话足以证明她的态度,或许早在她前往西藏的时候,她对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