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教育部公佈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全國普通、職業本專科共招生1014.54萬人,比上年增長6.11%。
然而,持續擴招的表像下,生源危機正在蠢蠢欲動。
2022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數跌破千萬大關,僅有956萬人。從2017年開始,這個數字以平均每年減少100多萬的速率,最終下滑至負增長。
兩個向著正負相反方向奔湧的數據,正不斷拉扯著高校搖晃的生命線。
只是時間問題
人口負增長的寒氣撲面而來,教育體系首當其衝,第一波衝擊已然席捲到幼兒園。
2022年,我國幼兒園數量減少5000多所,這也是近15年來全國幼兒園數量首次負增長。 “其實首輪幼兒園的關停潮已經到來了” 。
受中國現有學制入學年齡的統一化影響,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今天幼兒園的窘迫,最終會在15年後蔓延至大學。
近些年來,受限於新世紀初期適齡人口的大幅下降,高校招生難已初露端倪。
據《2022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事實上,近10餘年來,沒有一個省市能完成高考招生計劃。而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在一些省市,最低僅有100分。
嚴峻的現實下,一些高校難以為繼。今年1月,山西省政府同意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併入臨汾職業技術學院,撤銷臨汾學院的建制。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臨汾學院這類大專類師範院校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到達普及狀態,未來對高校學位的總體需求將減少,對於不少學校而言,生源危機將逐步來臨,部分高校未來將面臨被撤銷的命運”。
而亞洲其他低生育率地區遭遇的高校危機,恰恰驗證著這一命運,這波“淘汰潮”,在沖刷過大專院校後,必然會向上捲入本科院校。
和櫻花一起到來的倒閉潮
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韓國,高校正深陷嚴重缺乏生源的困境中。
在高考報名人數已經低於大學招生人數的現實下,近5年,韓國地方大學已有20多個專業全部消失。 2023年的招生中,報考人數為0的專業激增至26個。
招生荒的代價,是大學倒閉。 2021年,韓國的西海大學已向教育部申請停止辦學,東釜山大學也開始進入停止辦學流程。
韓媒預測,在這次沖擊中,至少有55所韓國地方大學將面臨倒閉危機。這場倒閉潮將由南到北,和櫻花開放的花期同步。
少子化在台灣高校內也刮起了一陣颶風。台教育主管部門此前公佈,2022學年有19所大專院校新生註冊率未達60%,創下招生缺額的歷史新高。從出生率推算,招生缺額將不可避免地持續擴大。
因招生困難,台灣觀光學院於2021年停辦,創立22年的台灣首府大學也規劃全面停辦。
而這只是雪崩的開始。台灣行業工會預估,未來5年,至少還有40所院校將面臨退場風險。
作為最早開始人口負增長的亞洲國家,日本的大學倒閉潮則從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 2019年,全日本有210所私立大學在校生人數遠低於規定數額,如果這些學校未來幾年辦學狀況沒有改善,結局只能是停辦。
為了抵抗這股毀滅性的打擊,高校唯有自救。
韓國一些大學採取了減免學費、提供高額獎學金、取消面試、放寬入學年齡限制等一系列積極措施,希冀可以打贏這場招生保衛戰。
除此之外,單個高校的力量難以支撐,合併成為了應對危機的最優選擇。
前不久,台灣科技大學和華夏科技大學成立整併推動小組,計劃合併;台灣中山大學與台灣高雄大學也傳出了重啟合併協商的消息。
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倒閉潮”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居安思危
“要深刻認識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對教育佈局結構和資源配置調整的緊迫要求”,教育部長懷進鵬在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為高校的未來定下了基調。
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逼近60%,“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生源的競爭成為了上好大學,而不是能不能上大學。
提質取代增量,眾多省市已經邁出了控制高校規模的第一步。黑龍江、山東、山西等省份在“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中明確,原則上不再增設/支持申報設置新的高等學校。
嚴控下,許多新建大學被叫停。
據湛江市教育局透露,申請新設的湛江衛生中醫職業學院,沒有獲批納入廣東省高校設置“十四五”規劃。同樣,由於廣東原則上不受理粵東粵西粵北地市政府提出的公辦高等學校設置事項,此前謀劃籌建的普寧大學、湛江大學、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廣東雲浮康養職業學院,恐難有下文。
至於如何提質,通過合併整合資源,實現內涵式發展,仍然是高校的最優選擇。
就在前兩天,教育部等五部門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佈點,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從專業設置上促進高校自我革新,在功能、類型上進行分化。
對於前方可預見的困境,各方都已嚴陣以待。唯有未雨綢繆,方能在風暴襲來之時,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