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带来了融合VR与AR的“混合现实”(MR)新概念。通过虹膜识别和眼球追踪,新技术可以实现“把眼睛变成手”,只要移动眼球就可以随意控制眼前的互动界面。这是虹膜识别技术与人脸识别以及一系列生物识别技术最大的不同
。
虹膜识别不仅只是在互动方式上炫酷,也被公认为是当前精度最高的生物识别系统,通过我们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眼睛虹膜特征来识别身份。它的准确性甚至超过了DNA匹配。虹膜是眼睛角膜后方的彩色环状部分,围绕着瞳孔,是唯一外露的、可用于身份识别的身体内部器官。它有丰富而各不相同的纹理图案,构成了虹膜识别的基础。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一种近似红外线的光线对虹膜图案进行扫描成像。虹膜识别过程首先需要把虹膜从眼睛图像中分离出来,再进行特征分析,以得到相似度。理论上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虹膜的概率是120万分之一。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最为精确的。虹膜识别的方法最早由美国的眼科医生Leonard Flom 和 Arin Safir在1987年提出来的。而剑桥大学John Dargman博士则提出了对虹膜进行编码、比较的数学算法。可以将人的虹膜特征翻译成数字编码,从而可以识别、检验身份。
除了和眼球追踪结合的划时代界面技术外,虹膜识别和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也具有一些基本的优势。
比如在精度上秒杀面部识别,一系列实验中,虹膜识别可以更精准快速地区分双胞胎。
由于左右眼的虹膜不同,每只眼睛都可以分别进行识别。
其次是唯一性。连指纹都可以随着磨损和创伤改变,但虹膜上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则终生不可改变。
便利性:只要露出眼睛,即使被摄对象戴着帽子、口罩、眼镜或手套,也可以进行高精度的识别。
此外,虹膜识别无需复杂的接触设备,比如指纹识别器等,通过红外摄像头,在夜间或黑暗中也可以进行识别。无法复制性:指纹和面部容易被磨损和复制,最近清华大学的一个团队曾经用3D打印的脸部面具,成功破解了多种安卓手机的面部识别开锁系统。但虹膜在眼睛内部,几乎没有被复制的可能。
比如设备非常昂贵。还有必须近距离扫描,很多人因此担心眼球的健康。另外,由于虹膜编码的独一无二性,一旦丢失,无法更改密码,这是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
类似虹膜识别,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声纹识别...这些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被统称为生物识别技术。
相比传统的密码、身份证等信息,生物特征更难以伪造或冒用,便捷易用的同时也保证了安全性上更高一个档次。
由于生物特征是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阻止未经授权的个体访问敏感信息或资源。
几种生物识别技术有各自的优势:
指纹容易采集,准确率高,相关技术也发展成熟,使用方便,从咱们的手机到各种门禁、登录系统,都能看到指纹识别的影子。
面部识别无需接触,易于获取,在金融领域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但面部识别经常会面临道德和伦理上的问题:面部信息是几种识别中最容易被感知到的,一旦泄露引发的风险会更高。
掌纹识别:掌纹远比一枚指纹包含的信息更多,从理论上讲,掌纹具有比指纹更好的分辨能力和更高的鉴别能力。但是掌纹设备也远比指纹复杂得多。
声纹识别非常方便,更大的应用前景在于安防领域,比如刑侦破案、门禁、银行交易等等,作为其他识别技术的补充,进一步提高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需要收集和存储个人独一无二甚至不可变的生物特征信息,一旦泄露就是不可逆的,做不到像密码一样再改一个就行。
如何规避风险?
首先是技术开发者和服务提供商提高整个系统的数据保护能力,减少泄密可能。而这个能力的基础是法律法规,用合规性检查提供服务的企业,用隐私权保护用户。
更为实用的是采用多种验证方法并行的校验系统,以避免单一校验方式带来的风险,比如在用虹膜扫描的时候,另外还需要输入一枚密码。
和几种识别技术的“前辈”相比,虹膜识别后来居上,在一些报道中已经被称为“下一代识别技术”,在科技之外的领域也逐渐发挥出力量。
2018年,世界粮食计划署 (WFP) 首次在乌干达的食品配送系统中实施虹膜识别。乌干达是世界上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借助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确保食物确实被提供给需要接受援助的人。
一名刚果妇女使用虹膜扫描仪进行生物识别,在乌干达领取食物|WFP
在印度,十几亿人的虹膜数据接收采集后,被统一录入生物识别数据库,有助于在未来国民身份识别中发挥更精确的作用。虹膜识别技术是否会随着宇宙时代普及,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