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每个人都个人都有认知差异。富人阶层与穷人阶层的差异可怕的不是财富。而是认知,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很多时候不仅是财富,还有认知.....
01
今天,依然从自己的一件小事讲起。
前段时间,我七十多岁的爷爷打电话给我,让我一个三十四岁的大老爷们去考幼儿园教师的事业编制。
说实在的,我有点哭笑不得,但也只能简单地敷衍过去。
在他看来,有国家兜底的正式教师,对我来说依然是一条当仁不让的最好出路,即便是我曾多次说过,自己根本不是做幼师的料,长期待在幼儿园中,也极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幼儿园,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地方
但我的家人考虑问题,最首要的角度绝对不是适合不适合,而是稳定不稳定。
原因无他,贫穷。
因为贫穷,所以核心的诉求就是:求稳。而丝毫考虑不到,自己究竟适不适合。
所以,毫无疑问,原生家庭是改变现状的一个重要障碍。我也常常感到,原生家庭像捆仙索一般紧紧勒着自己,让我始终无法展开手脚。
但是,我这么说的本意,绝不是要去指责自己的原生家庭。
自小,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的父母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供我和妹妹念完大学,并给自己的大儿子在郑州这个省会城市买房置业,自己的女儿也考入了公立学校做教师。
在郑州安个家,对我来说已非易事
这一切本身,对于祖辈生活在农村的这个家来说,已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妈也一直让我不要跟那些家境富有的孩子攀比。所以我很早也能意识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
举一个已被说烂的例子:王思聪创业时,父亲老王一甩手给了5个亿,让他先拿去练手,成了就当自己的,不成就回万达老老实实上班。
王思聪的爱犬王可可,曾戴着两只apple watch
他们那个阶层,一出手就已是草根连做梦都不敢想的高度。
有些人一出生就有优越的条件,但自己没有;他们有捷径,自己也没有。
所以,我们应当知道,投胎是一个技术活。
02
身处在不同的阶层,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看到的世界却大不一样。
2005年,我去杭州读大学。当时有个老师上课,会给我们讲到杭州的房价,说是已经涨到7、8千了。
我听了,心中暗想,这么贵的房子谁能买得起,还是老老实实回宿舍看书、打游戏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来自温州的同班同学。
这位同学,听说家里是开超市的,家境很好。还在上大学时,家人就帮她在杭州买了3室2厅的房子,大概110平。买的时候是9000多一平,过了没几年,房价涨到两万多一平了。这样算来,人家读了4年大学,还赚了一百多万。
杭州的房价,更是今非昔比
为什么举这样的例子?并不是让各位去艳羡有钱人。
而是想说,穷人想要成为有钱人,本来就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难在何处?除了欠缺第一桶金之外,还在于很多穷人浑然不自知。
由贫穷带来的认知缺陷,通常都在我们很难感知到的区域。就像那时年纪轻轻的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买房置业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样。
一个人之所以会穷,很大的原因是始终无法脱离穷人的思维。
对于繁忙的人,他急需时间完成某项工作。
对于饥饿的人,他急需食物填饱肚子。
对于缺钱的人,他急需金钱偿还欠下的账单。
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心态和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匮乏。
03
但我们又讲,事在人为。
人生的技术活也绝不只有投胎。
如今,我已经毕业十一年。经过社会这么多年的锤炼和毒打,我才第一次去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穷人,如何去变得有钱?
我觉得,首先,实现认知上的自我跃迁,尤为重要。
以前,自己的脑子里,早已形成了某种思维上的定势,觉得没钱也一样能过,让自己忽略了财富的重要性。
有了钱,生活总归会好过一些
接着,我又发现,由于生存条件的困窘,导致了穷孩子与富孩子,差的不仅仅是钱,在对生活的认知上也拉开了无法想象的鸿沟。
富人家的孩子,可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做他们真心喜爱的长线项目,不求赢不图利,只要喜欢。待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就可以收获他们人生的丰盈之果。
而穷人家的孩子,打小养成的是短平快的思维,要么急功近利,要么一味求稳,难有大胸怀和长远眼光。
这也就造成了在贫困家庭中,很少有孩子能够成为富人。
那么,对于穷人来说,改变的关键是什么?
一句话——
跳出原来的圈子,寻找新的机会。
当你被捆绑在高速运转、只能出卖体力、无暇思考无法提升的机器上时,你需要做的,既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默默承受,而是离开这个环境,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富人要稳定,穷人得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