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个孩子上学前,父母的教育、指导以及整个家庭的氛围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能够让孩子的性格更加乐观活泼。
相反,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充满着争吵、谩骂甚至体罚,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出的孩子内心一定是阴郁的。虽然现在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类问题的发生率还是很高。
试想一下,14岁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年级呢?刚刚进入初中,和小学生活相比,也许课业逐渐繁重了起来。但也还处童年,可以在学校“偷偷懒”和父母“耍耍赖”;可以和同学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可以下课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一起体会追星的快乐。
14岁本应该是这样一个年纪,你可以不完美,而且也无需完美。这是一个“肆无忌惮”的年纪,你什么都懂些,却也什么都不懂;你还是可以梦想着成为一名科学家;也可以有着嫁给霸道总裁的少女心。
14岁就是这样,尴尬的处在小屁孩和成年人的过渡期,大家不把你再当做小孩子,但也没人把你当成大人去较真儿。在这个定义灵活的时间段里,14岁的小大人们往往有着更敏感的内心,因为他们要摆脱掉部分小孩的思想,小心翼翼的去了解并接受成人世界的规则。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时候就慢慢的构建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无疑是一对具有良好教育观念的父母。
可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家对成绩和学历的看重。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偏离了重心,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逃离是唯一的选择
前段时间,上海14岁女孩跳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女孩留下的三页遗书更是让人唏嘘。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这是女孩遗书中的第一句话,足以看出她对父母的失望。究竟是怎样的精神折磨,才会让一个14岁的孩子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女孩在遗书中写下的这句话应该能得到不少同龄孩子的共鸣。
的确,如今的社会给孩子们的压力太大太大了。从小学开始,各式各样的辅导班通通报上名,钢琴、书法、舞蹈、画画一个不落;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点中学,特级教师都得参考。殊不知,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除了课业上的压力外,女孩还承受着父母对她人格上的侮辱,“在人前彬彬有礼,人后我承受了你们口中最肮脏的辱骂”。
都说女孩子是爸爸前世的情人,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然而,由于父母长期的侮辱和贬低,这个女孩的内心已经变得十分敏感和脆弱。14岁的小女孩正处在最天真烂漫的年纪,同样年纪的孩子可能还在和父母撒娇,而这个女孩却因谩骂和殴打而经常失眠。
“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背,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被皮带或电线抽时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双臂”。
要经历多少次身体上的折磨才能得出这样的总结,要受过多少次心灵上的摧残才能平淡的写出这样的经历,更何况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十四岁的孩子有什么能力去反抗,更何况施暴者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也许,逃离才是唯一的选择。
父母的失责是原罪
事情发生不久后,也有人站在父母的角度发声。说到,没有哪个父母不打孩子,父母的初心也只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为什么不把孩子的开心快乐放在第一位呢。一边说为了孩子好,一边用孩子们痛苦的童年经历换来和朋友闲聊时的谈资。这种行为,只不过是追求自己那卑微的虚荣心罢了。
在女孩去世后,学校的老师表示,女孩学习成绩不错,并且非常有礼貌。平时很文静,根本想不到她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举动。老师说的没错,女孩是个很有礼貌的好孩子,这一点在她的遗书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遗书里,女孩说她把每年的压岁钱都攒了起来,一共有三万块,这些钱她都留给了父母。并且叮嘱父亲不要忘记去医院看病;告诉爸爸妈妈她走后,可以把奶奶接过来住;
告诉父母放心,她不会死在家里,不必担心房子变成凶宅;嘱咐父母帮她把在学校借的书还回去,并向老师致谢;提醒父母榻榻米被自己踩脏了,不要忘记用抹布擦干净;劝诫父母不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弟弟……
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既懂事又细心的孩子,和不良少年相比,这简直称得上“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人是贪婪的,总想得到更好的。所以现如今,属于孩子们的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仿佛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竞争就开始了,内卷就开始了。
在这种竞争压力中,家庭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好的父母能够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共同成长;不合格的父母,只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只会以暴力解决问题。可是,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却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每一次责备,每一次殴打他们都记在心里,也许父母解气了就忘记了;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伤害是牢牢的印在心上的。
到最后,也许就会像上海的这个小女孩一样,幼小的心灵没有办法消化长期积压的情绪,就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逃离。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简单快捷又具有“报复性”的方式,无疑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女孩的离开,会不会让这对父母清醒过来,或者他们会为女孩伤心吗。伤心的话,是为了死去的孩子呢?还是为了暴露在大众面前的真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