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校友论坛期间,1997级至2003级的更多同学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刘一峰、朱歆文、何旭华、张伟、倪忆
此次重聚燕园,除了探访师友外,他们中的几位还带来了精彩的前沿学术报告:
何旭华,香港大学教授。2001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何旭华的研究方向是表示论与算术代数几何,着重研究Hecke代数、代数群及仿射Deligne-Lusztig理论。他的报告题目是“Towards a geometric theory of characters”。
倪忆,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2001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倪忆的研究方向为低维拓扑,着重研究三维拓扑、纽结理论、 Heegaard Floer同调等课题。他的报告题目是“The next-to-top term in knot Floer homology”。
许晨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代数几何,包括K-稳定性理论、极小模型纲领及其在分类理论中的应用等。他的报告题目是“Kähler-Einstein metric, K-stability and moduli spaces”。
恽之玮,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4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表示论、数论和代数几何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运用几何方法解决表示论和数论问题,尤其对朗兰兹纲领感兴趣。他的报告题目是“Functions on the commuting scheme via Langlands duality”。
张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4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张伟的研究方向为数论,着重研究自守形式、代数闭链、L-函数的特殊值公式等课题。他的报告题目是“Algebraic cycles over number fields and L-functions:conjectures and results”。
朱歆文,斯坦福大学教授。2004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朱歆文的研究方向是表示论,数论与算术代数几何,着重研究与朗兰兹纲领相关的课题。他的报告题目是“The p-adic Borel Hyperbolicity of A_g”。
这些杰出的青年数学家们始终心系母校和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除了此次回来作报告的几位校友外,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刘若川和肖梁,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袁新意等,已先后返回母校任教,其中袁新意回国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长聘副教授。他们回国后继续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国际领军人才,先后获得多项重量级奖项和荣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腾讯探索奖等。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宋诗畅、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刘一峰也先后回国,宋诗畅目前担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刘一峰在回国前担任耶鲁大学正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在潜心科研的同时,青年数学家们还奉献于中国的数学人才培养工作,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式的持续创新。在他们的努力下,北大数学和中国数学的拔尖人才培养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国际数学中心主任田刚院士认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具体所指应无严格界定,而更多的是传达出公众对北大数学人才培养成果的高度认可。这其中有些是我教过的学生,看到他们从莘莘学子成长为一流数学家,执教于国内外顶尖高校,作为老师感到无比欣慰。”近年来,北大数学培养的一届又一届青年人才相继脱颖而出,作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成为国际数学界耀眼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