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立平:危机发生在繁荣被耗尽的时刻
2023/8/18 8:41:28 | 浏览:2105 | 评论:0

在翻看有关美国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30年经济停滞的材料时,一个念头突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经济危机往往是发生在繁荣被耗尽的时刻。

无论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还是日本在30年的经济停滞期,在其发生之前,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异常繁荣与辉煌的时期。强调这一点,是想凸显繁荣与危机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后来的危机实际上是对繁荣的一种耗尽。更进一步说,恰恰是原来造就繁荣的因素,酝酿了后来的危机。

一位历史学家说:1929年10月中旬,展现在一个中产阶级普通美国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繁荣兴旺的远景。

那个时代,在历史上被称之为 “咆哮的20年代”。所谓咆哮,说的是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年轻人伴随着爵士乐在夜晚的街头跳舞狂欢。实际上,不仅是在美国,在欧洲,那时也被称之为黄金十年。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大流感结束后经济狂飙猛进的十年。

那时美国有多么繁荣呢?

我们先看看美国的生产能力:那时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囤积了世界上一半的黄金。它的股市经历了十年的大牛市,道琼斯指数从大约60多点涨到300多点将近400点。整个社会一片繁荣,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日本的繁荣来得更为突然,更有戏剧性。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始于朝鲜战争。特别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0%。到1970年,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从8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始逐步超过美国。在90年代初期,日本工业达到顶峰。日本汽车在汽车制造业首屈一指的美国攻城略地,日本的家用电器充斥世界各地。

在最繁荣的时刻,日本的房地产市值约为美国的四倍,而其人口仅为美国的一半。1989年底,东京证交所股票的价值达到全球股票市值的42%。腰缠万贯的日本人,在整个世界买买买。

然而,天空上的阴影出现了。

吉尔伯在《美国经济史》中分析说,在那样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农民依然处于贫困的状态,工人的工资虽然比较高,但其中有很多是假象。在1920-1929年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原因是大量机器的使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大量劳动者进入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业。

但广告、时尚和消费信贷膨胀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的短短五年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吉尔伯指出,这无疑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品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但消费信贷的扩张不可能是无限的。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意味着消费品市场已经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于是,经济的转折点到来了。

日本在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之前,也经历了一个繁华耗尽的过程。在经济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在房地产泡沫的助推之下,人们普遍相信,房价会不断上涨、自己永远不会失业,薪酬会不断增加。企业也相信,人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消费会越来越多,市场会越来越大。于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毫无顾忌地扩展自己的债务,个人用以消费和投资,企业用以扩大生产规模。

政府那里则是另一种热闹的景象。1959年,日本成功申办了1964年的奥运会。由此,日本开始了大基建的过程,扬名世界的新干线铁路,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70年代初,田中内阁开始实施“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所有城市都要建设高速铁路,所有农村都要建设高速公路。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雄心勃勃的规划,仿佛要将整个日本装修一新。

然而,债务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在泡沫开始破灭的时候。而在债务尽头的,就是沉重的资产负债表,就是随之而来的停滞或衰退。

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工业革命,但大麻烦也因它而起 

 

孙立平:危机发生在繁荣被耗尽的时刻

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

一般都认为,是技术创新引发了工业革命。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一书中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英国金融革命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希克斯指出,实际上,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没有导致工业革命。因为早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低成本的长期资金的支持。这样,这些技术就很难从小规模作坊阶段走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阶段。

这样,如同希克斯所说,“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而恰在这时,英国金融革命发生了。什么是金融革命?一般说,就是以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现代资本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革命所建立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的燃料和动力。由此可见,低利率和大规模投资是推动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

金融孕育和助推着现代的技术创新

二战结束之后,技术创新与经济创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是在这个时候,波士顿的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纽约的惠特尼公司和洛克菲勒兄弟公司这三大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应运而生,他们与美国政府联手为技术创新领域提供投资。到了70年代,风险投资的发展,更是风起云涌。

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科技创新有这样的几个特点:投入大、周期长、成功的概率低。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商业行为。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在传统的金融市场得到支持。而风险投资,恰恰是以概率的逻辑,为他们分散和承担了风险,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一种此前未有的赢利方式。

我们知道,风险投资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投资并不以经营被投资公司为目的,仅是提供资金及专业上的知识与经验,以协助被投资公司获得成功。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是在被投企业上市后,进行股权转让,以此获得数倍于投资成本的利益回报。正因为如此,他追求的是成功率,而不是每个项目都盈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对冲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风险的机制(见《孙立平:底层密码:是哪些因素酝酿和滋养了科技创新?》)。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之下,美国股市的表现却相当强劲。但仔细看,绝大多数股票其实涨幅有限,股指的上涨,主要是科技股贡献的,尤其是英伟达、Meta和特斯拉。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又可以发现,美国最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是在金融泡沫中诞生的。正因为如此,委内瑞拉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写了一本书,叫《《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

在这本书中,佩雷斯研究了技术革命和金融泡沫的关系,发现金融泡沫往往是技术革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对于技术革命推广意义重大。其道理是,突然增加的泡沫型财富不仅增加了财富的总量,而且打破了旧有的资源配置格局,使得技术创新更容易获得所需的资源。所以泡沫过后才能迎来全面的大繁荣。

在金融的推动下,大繁荣之后,往往是可怕的大萧条

现代金融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但回顾现代的经济史,又可以发现,那些大的经济灾难,又往往是在金融的土壤中孕育的。这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注意到的所谓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内在的周期性逻辑。

所以,罗斯巴德在《美国的大萧条》一书中有句名言:在大规模的信贷扩张带来长时间的大繁荣之后,便是可怕的大萧条,并由此形成跌宕起伏的经济周期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111]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44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513]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613]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77]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69]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67]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731]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8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