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美国《外交》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的文章,呼吁不能切断所有中美高等学府之间的联系。
文章开头便称,自上世纪70年代末美中建交以来,两国领导人一直肯定两国大学在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合作对于促进繁荣与友谊的价值。但是如今,美国政策制定者因为担心美国大学实验室的科技进展流向中国,从而有意无意地阻止学术交流。文章称,保持两国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文章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和工程超级大国,其在科研和开发领域的投资仅次于美国。鉴于目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质量很高,中国研究人员也是美国研究人员在科学和工程期刊上最常见的国际合著者,全面限制与中国同行的合作将意味着限制美国的进步。
莱夫认为,大学之间的交流经常在降低国际紧张局势和鼓励相互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以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为例说,两国1958年签署的关于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交流的协定,方便了大学之间的交流,甚至是两国科学院专家之间的互访。相关项目在建立两国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帮助美国了解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改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甚至令人瞩目的”成功。固然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与今天的美中关系存在很大差异,但仍然有理由相信,学术交流可以帮助双方找到在追求科学真理方面的共同立场。
另一个类似例子是2015年达成的伊朗核协议。文章称,协议能够达成部分得益于参与谈判的两位关键人物——时任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和伊朗原子能组织负责人萨利希,前者曾在麻省理工任教,后者则毕业于麻省理工。正如莫尼兹所说,尽管两人在学校里互不相识,但他们有共同的朋友,这有助于建立互信。
但是,文章表示,美国近些年一直在采取措施阻止中美大学之间的交流。比如,2018年,美国政府将某些领域的中国研究生的学生签证从5年缩短至1年。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禁止与“中国实施或支持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实体有关联的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入境,而拜登政府也维持了这一政策。根据分析,相关政策可能每年阻止大约3000至5000名中国学生进入美国研究生项目。
文章还特别提到美国司法部2018年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此类应对所谓中国间谍的活动,打击了在美华裔研究人员的信心。一项针对华裔大学科学家的调查发现,72%的人表示在美国作为学术研究人员感到不安全,86%的人发现在美国招收国际学生更困难。
此外,作者还列举了一些阻碍中美学术合作所带来的全球影响。文章称,气候变化、疫情预防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合作的风险较小,对人类的潜在好处巨大,这种合作产生的科学进步是公开发表的,是造福世界的,如果强烈阻止美国大学与中国合作,它们将不再有能力通过与中国科学家分享思想和资源来加速应对全球挑战。
作者最后表示,大学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研究等方式搭建桥梁。它们拥有科学和学术的共同语言,所以在政治对话似乎不可能的时刻,它们有时是唯一仍然能够搭建这些桥梁的机构。尽管存在政治阻力,美国大学应该接受并承担建设这些桥梁的责任。(张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