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随着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大国,在美国高校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媒体和学术研究中常常将这些留学生们描绘成出身特权阶层、在难以融入美国校园的中国年轻人。
然而,来自美国雪城大学社会学教授马颖毅(Yingyi Ma)在她的著作(Ambitious and Anxious:How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ucceed and Struggl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一书所展示得那样,这些学生其实非常多样——她/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经历不同的教育途径、有着不同的抱负、对未来有着不同的展望。鉴于这些赴美留学学生来源多样性,那么这些人到底是谁?TA们在美国的经历是怎样的?
这本书于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了2020年度美国社会学协会教育社会学分会布迪厄最佳图书奖。
- 1 - 留学美国,两种中国人?
这本书作者通过调研与访谈指出,如果你想搞懂这些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你要首先搞明白TA们在中国的过往经历。作者指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形成了中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即使是非精英阶层也有能力支付美国高等教育的费用。
因此,前往美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并非一概富裕,而是拥有不同水平的家庭资源。她/他们追求美国高等教育的学历也并非是为了获得精英地位,而是为了确保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传承。此外,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志存高远且富裕的中国留学生们更倾向于毕业后回国寻求更好的职业前景。相比之下,那些较不富裕的学生反而更希望留在美国获得高起薪以便回报父母对她/他们教育的投资。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当然你也明白,不是每个中国父母都供得起孩子去美国留学(真的很贵~~)。所以有学者就留意到,其实在这份研究的受访对象里,有高达83%的赴美的中国留学生指出,TA们家长接受过大学教育,也就是说,这些能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整体上仍然属于是中国社会的精英,并且大概率拥有可观的家庭资源。毕竟对比一下就明白了。2013年的一份中国研究就指出,在这些学生的父母一代人里,只有不到3%接受过大学教育。
作者会发现,这些中国学生会觉得自己被迫做出“务实”的决定—— 选择攻读工科和商科。TA们也会发现在中国环境里的教育习惯很难带到美国环境里。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上课发言。毕竟,中国是一个强调“慎言”的文化,又老是规定单一且正确的答案,所以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常常会发现自己如果不能在课堂上迅速发言,就觉得变得很焦虑。
更不用提,在社交方面,中国留学生在个人主义、派对文化和(时而存在的)新种族主义(neoracist)的校园文化里,感觉到自己很有孤立焦虑感。
换句话说,这些中国学生以为自己到美国是拥抱自由与世界,结果可能只是发现自己在美国的校园中被边缘化了,最后不情愿地在同类中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