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減肥的過程中,最艱難的莫過於控制食欲。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節食會讓大腦對精神壓力更敏感,從而更加渴求高熱量的食物,至少對實驗鼠來說是這樣。
如果這一機理也適用於人類,那麼成功減肥的關鍵可能在於應對壓力。針對壓力的作用過程設計藥物,有可能使人在節食時想到蛋糕和烤鴨不再那麼痛苦。
壓力會促使身體釋放出稱為皮質醇的激素,增加血液的能量供應,幫助人逃離險境。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特蕾西·貝爾提出,人處於節食狀態時,大腦會變得對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壓力也非常敏感,體內皮質醇水準較高,從而對甜食等食物產生特別強烈的渴望。
為了檢驗這一假設,貝爾等人用實驗鼠模擬人類節食減肥的過程,將實驗鼠每天的食物攝取量減少25%,持續3個星期,使它們的體重下降10%至15%。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節食的實驗鼠對噪音等一般壓力因素更敏感,體內皮質醇維持高水準的時間更長。
隨後,研究人員增加食物供應,使節食的實驗鼠恢復到原有體重,就像人類減肥之後體重又反彈一樣。隨後的壓力測試顯示,曾經節食的實驗鼠仍然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更為敏感,更傾向於在面臨壓力時大吃高脂肪食物。
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神經科學雜誌》上報告說,雖然節食持續時間不長,但仍對基因表達產生了長期影響,使實驗鼠體內刺激皮質醇釋放的蛋白質水準顯著升高,對壓力高度敏感。這些實驗鼠在面對高脂肪食物時,體內刺激食欲的激素水準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