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季羡林吗?
这位北大唯一的终身教授,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一代国学宗师。
他的文字,却是出了名的真挚、有趣,在平凡中触动人心。
曾被恶意砍伤的医生陶勇坦言,季羡林的文字帮助他很多,阅读带给他无限的力量。
主持人董卿也曾说,她因季老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和那个追求完美的自己渐渐和解。
什么样的书,有如此大的魅力?
如果你还没读过季羡林,推荐你读读这套季羡林典藏文集,你就全懂了。
百年智慧精华,季羡林不可不读的经典:
《季羡林自传》《听季羡林谈人生》
《跟季羡林学国学》《随季羡林忆师友》
《赏季羡林笔下的美文》
几乎篇篇经典,本本高分。
满满5本书,既有对一生的百年回眸,也有对国学的真知灼见。
他书写童年旧事、游学往事、回忆师友、谈论人生......
因为生命的厚度,见识的广度,让这些文字熠熠生辉,字字动人。
不仅被央视《朗读者》《读书》等栏目、人民日报反复推荐,也成为了无数人的人生之书。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
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风景,
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这是感动中国人物,写给这位百岁老人的颁奖词。
你看季羡林的书,无论何时读到,内心会被怦然击中。他总在平凡中,道尽生活的智慧。
金庸、林青霞、贾平凹、杨澜、白岩松等等,无数名人学者,都爱他的文章。
社交网站上多个关于他的视频,有数百万播放,青年人爱他的幽默可爱,中年人爱他的通透豁达。
从少年到老年,他的文字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堪称国人的精神底蕴。
很多读者都说,读季羡林,影响深远。
有人从初中读到中年。有人把他当做人生路上的补充剂。
他像一个宝库,可以供人吸取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不读书只能过一种人生,读书能看到千种人生的可能。
每每遇到生活不顺,迷茫痛苦时,捧起季老的书读读,你会欣然一笑,感慨“人生啊,还是很可爱的”。
正如季老所言,他的文字读了后至少会让你精神上有所收益。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将会化为力量,彻底影响一生。
世纪老人的曲折人生,
通透、豁达,充满智慧
季羡林生于辛亥革命的同一年,活了将近一百岁。
有人说,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百年近代史。
在《听季羡林谈人生》中,他说,
“我看过埃及的金字塔,看过两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址,看过印度的泰姬陵,看过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以及国内外的许多名山大川。
我曾住过总统府之类的豪华宾馆,会见过许多总统、总理一级的人物,在流俗人的眼中,真可谓极风光之能事了。
然而,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
经过山重水复,也经过柳暗花明;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辉煌闪耀的,难熬痛苦的,可以说,季老都经历过了。
德国留学的十年,季羡林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始至终;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他又在历史事件中遭受迫害。
《季羡林自传》中记载,战乱下最饿的时候,他甚至连烙铁、泥巴都想吃。长期的饥饿甚至让他失掉了饱的感觉。
十年浩劫中,他受尽磨难,但是他却将自己住过的牛棚形容成大院,将自己看作是孙大圣。
纵使命运给了他多般苦难,但晚年回忆过往,他仍然说:
"在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
他说“生活明朗,万物可爱”。生活给他惊涛骇浪的磨难,他却能找到风平浪静的闲暇。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季老的生活态度,正如这句他的座右铭。
在采访过季老后,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十点君想,是的!这种豁达坦然的人格魅力也将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
命运何其无常,没有人能一生不经历悲痛、艰难、离别。
季老的文字,可以帮你找到直面不幸的勇气、平淡生活的乐趣与漫长人生的智慧。
他写有趣的童年往事,也写秀美的清塘荷韵,时而登高望远,时而感古抒怀,文字之美,动人心魄。
每篇不过三两页,阅读只用十几分钟,却充满哲理,金句频出:
遗憾痛苦时,季老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纠结不甘时,季老说,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随便一句,就是醍醐灌顶,读了都有好心情!
正如大师饶宗颐的评价,“他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达长者,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
从60年代到00年代,季羡林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进了无数国人的心里,可谓国人的精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