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2023/11/27 19:47:13 | 浏览:1167 | 评论:0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当你抬头看云,

你知道,

世界曾被它改变吗?

01

当物理学家看云

研究物理的人,抬头看云,想到的是....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这,就是云室最初的来源。

起初,我们只是想在实验室研究云的形成条件,却在后来,改变了整个世界。

02

布罗肯幽灵

1894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在本尼维斯山观察到了神奇的现象:

阳光穿过云层,形成巨大的彩虹圆环,中间仿佛包围着一个隐隐绰绰的人形。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他并不是第一个观察到如此盛景的人。

早在1780年,德国的牧师 Johann Silberschlag就在布罗肯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且记录了下来,把它称为布罗肯幽灵(Brocken spectre)。

如果你登上我们四川的峨眉山,也时常能看到远方的天边出现外红内紫的五彩光环,而自己的身影则被笼罩在光晕中,人动影绰,仿若佛光。

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和光学错觉有关。

首先,要观察到这种现象,需要我们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峰,背对阳光,向下看。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这时,阳光从背后照射过来,在我们下方的云层投射下阴影,由于透视效果,最后我们的人影就呈现出被放大的三角形。

此外,当阳光穿过云层时,与其中的微粒发生相互作用,经历各种过程,如散射、衍射、干涉等,最后产生的综合效果,就是阴影周围的彩色光环。

由于视觉上的错觉,我们会下意识认为阴影和光环没有距离差,处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型幽灵被笼罩在彩色光环中。

03

最初的云室

话说回来,对于布罗肯幽灵,上述这看似很简单的解释,在威尔逊那个年代,却并没有那么显然。

甚至,云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大家都一知半解。

苏格兰物理学家John Aitken就一直在研究云的形成条件,为此,他制造了一个实验装置: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首先,将一部分水倒入玻璃容器的底部,然后静置容器,等待水分子逐渐充满整个腔体。

随后,让整个容器绝热膨胀,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我们知道,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会降低。

接着,我们就在玻璃容器中看到了云。

但如果他将玻璃容器中的空气过滤,去除灰尘,重复同样的实验操作后,就看不到云。

于是,他发现了一种制作人工云的方法,并且得出结论:

云是水蒸气在灰尘颗粒上凝结的水滴。突然的体积膨胀可以在含有灰尘的空气中制造云。

这就是最初的云室,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研究云的形成条件,却在不经意间,留下了意想不到的彩蛋。

这个彩蛋尘封了几十年,最后被威尔逊发现了。

然后,威尔逊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改写了世界科技史。

04

让微观粒子显形

现在,回到本尼维斯山的山顶。

被布罗肯幽灵震撼的威尔逊,希望能够在实验室中复刻出这种现象,研究背后的详细成因。紧接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如何在实验室中人工制造出云雾。

威尔逊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基本采用了Aitken的云室设计思路, 只是让自己的玻璃容器具有更大的膨胀系数。

彩蛋,就在这里出现了!

当玻璃容器的体积不断膨胀,超过原有体积的四分之一时,薄薄的云雾,竟然在没有灰尘的空气中形成了。

显然,这和Aitken当年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既然如此,一定有其他的东西代替了灰尘颗粒,作为凝结核,让水滴附着在了上面,最后形成了云。

他猜测这可能是某种肉眼不可见的带电颗粒,因为带电颗粒能在过滤后的空气中存在。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威尔逊进一步改进实验装备,并用X射线照射过滤后的玻璃容器内部。结果,容器体积膨胀后产生了大量液滴,最后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云雾。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威尔逊原始云室实物图

考虑到X射线具有电离作用,这就验证了威尔逊的猜想:X射线使得空气中的粒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容器中的水蒸气以这些离子为凝聚核,凝结成水滴,最后形成云雾。

换句话说,云雾形成的地方,就是X射线经过的地方。

云雾,让X射线无处可藏。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让带电粒子射入云室,它就会和容器内的气体分子碰撞,在这过程中气体分子电离,水蒸气在产生的离子上凝结形成云雾,显示出原本不可见的粒子轨迹。

从此,云不再仅仅是云。

威尔逊,则因此被称为:

“物理学中最后一位,伟大的个体实验者”。

05

粒子物理新时代

威尔逊云室,成为了最早期的带电粒子径迹探测器,粒子物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

例如,下面就是在云室中拍到的5.3 MeV能量的α粒子的轨迹。由1附近发射出来,在2附近发生卢瑟福散射,偏转角约为30度,然后在3附近散开。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如何确定这个是α粒子?

首先,根据云室中径迹的长度,可以测定粒子的速度;根据轨迹的曲率,测量粒子的电荷大小和动量等,最后确定粒子的种类。

粒子的质量、电荷、寿命等一系列特征,共同组成了它特有的身份信息,就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份证号一样。

如果最后对照下来,发现没有任何一种已知粒子和这个粒子的性质一致,那么,恭喜你:

你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历史上,很多新粒子的发现,就是这样来的。

1928年,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1932年,Carl David Anderson利用威尔逊云室,捕捉到了下面这个意想不到的粒子轨迹。

本想在实验室看云,最后却改写了历史?这就是物理!

Anderson在云室拍摄的正电子轨迹

根据粒子的偏转路径,计算出它的质量与电子相同,但电荷相反,这不就是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吗?

于是,我们从实验上验证了正电子是真实存在的。

Anderson,也因此而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利用威尔逊云室,我们又陆续发现了μ介子,K介子等。

紧接着....

夸克、标准模型、量子色动力学、TCP定理....

而这些的开端呢?

只是我们想要看云,仅此而已。

我们终会长大,

不再是看云做梦的少年。

但在物理的世界里,

每当我抬头望云,

永远有梦可循。

参考文献:

[1]Ben Marsden. Counting dust anddomesticating clouds:inside the ‘outdoor physics’ of John Aitken,Tidsskrift for kulturforskning. 2020(9):45-56.

[2]Halliday, E.C. Some Memories of Prof. C.T.R. Wilson, English Pioneer in work on Thunderstorms and Lightning.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70(51):1133–1135.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如何绘制Nature漂亮的机制示意图? 2024-06-29 [436]
加州大学颠覆性大模型架构,FPGA重回AI舞台? 2024-06-29 [476]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Ilya创立新公司,瞄准超越AGI的“超级人工智能”和绝对的AI安全 2024-06-21 [581]
2024年最新影响因子(完整版)已更新!2024年最新影响因子(完整版)已更新! 2024-06-21 [679]
苹果AI一夜颠覆所有!Siri史诗级进化,内挂ChatGPT-4o,奥特曼来了,马斯克怒了 2024-06-13 [771]
Transformer结合U-Net登上Nature子刊!最新成果让精度和效率都很美丽 2024-06-13 [782]
大撕裂理论:220亿年后宇宙终结,地球将在宇宙终结前几分钟毁灭 2024-06-08 [932]
我们看见暗物质了吗? 2024-06-07 [863]
如果不流浪地球,能直接住在流浪行星上吗? 2024-06-07 [839]
宇宙大爆炸并不存在?量子模型预测宇宙无始无终 2024-06-04 [98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