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享受吹捧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正国级官员司马光带领的官方团队所编写的史书,时间起于春秋战国、终于宋朝建立前,记录了1362年真实历史事件,历时19年完成。记录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风云人物真实的进退起伏、得失,来供统治者鉴别,时间足够长、真实案例样本足够多,普通人可从中洞察战略、管理、人性。
卫国自古多人才,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有10年在卫国,因为能交流的人才多。
在战国时期,吴起、商鞅、张仪、吕不韦均是卫国人,但这些人才都流出去了。
卫国到卫昭公(第35代国君)时,已基本沦为魏国的附庸;到卫嗣君(第41代国君)时期,地盘只剩下濮阳,卫侯贬号为“君”。
没落是有原因的,之前有写到,子思曾劝卫侯不要因为两个鸡蛋而弃用一个大将,邻国知道会笑话的。然而司马光把这事记下来,搞得时隔两千多年后我们还知道。
子思,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跟子思对话的卫侯,是卫国第37代国君卫慎公。有人质疑这两人的生存时间对不上,个人认为这不重要,重点在于洞察案例。
壹
自以为是
子思发现:卫侯说好,那些臣子便附和都说好;卫侯说不好,也没人敢反对,比如哪怕知道苟变是个大将之才,也没人敢谏言。
卫侯制定计划、安排任务,下面的大臣不管是非对错,都异口同声地迎合、无脑地执行。
子思看到这种现象,感叹道:
纵观这卫国上下,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
旁边一臣子公丘懿子听了这话有点疑惑,目前大臣们紧密团结在卫侯身边,思想行动高度一致,不挺好的么?
子思说:
国君也是人,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绝对正确、自以为是,听不进任何建议,时间一久,大家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提了。
国君在做正确决定时都自以为是,不想听任何声音进一步验证;那在做错误决定时,更听不进反对意见,时间一久,下属不再提不同意见给国君参考,只一昧附和夸赞,更加助长国君的犯错恶果。
身为国君、领导,不认真分辨事情的是非对错,不喜欢别人提不同意见,只喜欢别人称赞自己,这样的领导就是不合格的,就是“君不君”。
身为臣子、下属,不管领导说得对不对,只是一昧地迎合奉承、无脑地执行,这样的下属也是不合格的,就是“臣不臣”。
一个国家,国君糊涂、臣子谄媚,这样的领导队伍,百姓不会拥护,若不尽快改善,国将不国。
企业中,领导糊涂、中层谄媚,这样的领导组织,员工不会惯着,能力强一点的都会离开,剩下一堆混日子的,走下坡路成必然。
原文参考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也。
贰
享受吹捧
子思看不下去(大儒在当时地位很高),跑去跟卫侯说:
国君,这个国家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
天天被赞美声包围的卫侯,听到子思的话一脸懵逼。
子思说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君您一直自以为是、喜欢听好话,给您提点不同意见就生气,搞得您的直接下属卿大夫没人敢改正您的错误;
上行下效,卿大夫也学你的自以为是、喜欢听好话,一段时间后,卿大夫的下属也没人敢改正他们的错误。
现在,国君和下面的大臣,个个自以为是、都认为自己很优秀,下面的人又一直附和、称赞。因为迎合能得到好处,提出反对意见反而惹祸上身,这样下去,哪还会有好建议、好方案诞生?
《诗经》有句话这么说:都说自己是圣人,然而谁能辨别乌鸦的雌雄?(意思是光看一个人自夸,难以辨别是否优秀)这句话像不像说国君和各位大臣?
真正的圣人、真正的智者,应该是谦虚的,反而不会说自己是圣人。
原文参考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是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是非。
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
《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或似君之君臣乎?
最后,总结与反思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有接纳不同声音的胸襟,如果听到夸赞就得意忘形、听到指责就生气,那还能听到多少真话?
一个人再聪明、再智慧,想法与决策也不可能全是对的,很多想法需要去实践验证,一旦发现错误便及时改正。
如何看待出错,应该多向科学家们学习。
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犯错是经常的。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怕在公众面前犯错,不会维护自己的理论,科学家们把自己的理论与验证步骤公开,以便他人能发现、并帮助修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若有人能证明他的理论有漏洞,或者他的实验结果有缺陷,他会很高兴、并跟发现者一起来研究推翻原来的理论,共同构建更为正确的理论。
这就是科学的“可证伪性”原则,是科学进步的精髓。
在工作与生活中,无论是领导、或是普通人,都应该学习科学的“可证伪性”,心胸宽广一点,能听进不同意见。
像科学进步一样,每一次承认错误、改正错误,都是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