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作者:赵皓阳 | 2024/3/16 12:47:51 | 浏览:386 | 评论:0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爱国主义最核心的情感是“爱”,民粹主义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恨”。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说过很多次了:爱“国”,我们爱的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所谓“中国”的抽象概念吗?不是,是爱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是爱这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是爱这星光璀璨传承不绝的文化、是爱这塑造我们每一个人的语言和文字……尤为重要的,是爱组成这个国家的“人”。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没错,正是因为这些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所构成的“集合”,才让这个“集合”那么值得去“爱”。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我在大年三十写的这篇文章《“基建狂魔”辉煌的背后,是一代农民工和土木人的汗与泪》里说过:所谓“基建狂魔”确实是值得夸赞的荣耀,但是我们要讲这荣耀赋予到具体的人头上,是那些天天加班、难有保障、几年回不了一次家的土木人和农民工们,才配得上享有这样的赞誉,而不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威武了”“厉害了”。

所以我反对用“我兔”“阿中哥哥”这些过度抽象画的概念去替代一个超级复杂的客体。比如下面这个人就非常之典型,他以“那兔”这个经典形象作头像,说明他至少是认同宏观叙事下的大共同体的,但是他又瞧不起具体的人,尤其是瞧不起这个国家的主体——工人阶级,这就非常可笑了。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说到底他爱的不是具体的人或事,而是一个能让自己显得很“牛逼”的抽象概念,能让自己产生凭空而来的优越感去鄙视别人。这就是“民粹主义”的秘密——他们除了自己谁也不爱,反而要去“仇恨”去“攻击”,这是根植于人性最深处的恶。

为什么他们要用“爱国主义”去标榜自己,因为“爱国”是最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是最普遍最通用最被广泛理解的情感,所以“爱国”在民粹分子的手中成为了狐假虎威的道具,成为了攻击他人的大棒,成为了发泄自己低俗、恶意与无聊的最佳保护伞。

比如东京奥运首金健儿杨倩,因为微博里去年晒了耐克鞋,就有杠精质问她为什么晒耐克,还要逼她去买鸿星尔克。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比如当年因为救灾的优秀行为,人民热情支持鸿星尔克,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去别的品牌、别的主播的直播间,骂他们为什么要跟鸿星尔克抢流量,甚至许多美食主播都深受其害。许多主播不堪辱骂泪洒直播间。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比如前一阵网友“战马行动”,指责商场中的宣传画是日本军国主义旗帜。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爱国主义跟民粹主义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民粹分子喜欢用“爱国”作为标榜,是因为“爱国”最正确最好用,用“汉奸”“卖国贼”去攻击人伤害最大。

然而,当有其他可以为这群人提供发泄无聊与恶意的出口时,当有一个共同的形式能够让这一群懦夫聚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展示不需要“爱国”伪装自己仇恨的真实形态。

比如,《新京报》一篇不负责任的报道导致了对刘学州的网暴,最终被亲生父母抛弃、被媒体污蔑、被网友攻击的刘学州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新京报》的读者本身素质就比较低,而这篇不实报道又给了一些恶毒之人一个“大旗”:不孝。于是就以不孝、不懂感恩、骗钱看似“道德”的理由掀起了网暴。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比如,有一个粉头发的女孩子发了一张与自己祖父的合影,结果就被造谣“爷孙恋”。当澄清之后网暴者反而更多了,他们的理由是“小小年纪就染粉头发,一定不是什么好女孩”。最终女孩子不堪网暴自杀。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比如,这位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遭遇车祸,但是想发泄恶毒与仇恨的网友依然找到了理由:不够悲伤、孩子死了还化妆……最终这位母亲在孩子离世、校方推卸责任、网暴攻击的三重打击之下,从学校高楼一跃而下。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比如,很多老师上网课的时候,都会受到莫名其妙的网暴。这些网暴者有自己的组织,会在QQ群里分享网课信息,然后一拥而入对老师进行言语攻击。有一位老师因为不堪在网课中的频繁网暴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离开了世间。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还有,民粹主义当前最成熟的形态——粉圈。他们就是靠蝗虫一般的人肉、网暴、控评、刷分、举报、人身攻击来维系组织的。

维系粉圈的难道是“爱”吗?一部分确实是畸形的爱,但更有一部分是“恨”——是对家、是黑子、是资本、甚至是官方的恨——这些都是迫害我家“哥哥”的人,正因为这些敌人,才让我家哥哥显得如此可贵,才让我对哥哥的支持如此难得。

任何一个流量明星,其粉圈都是各大粉头控制的,而粉头则是从明星工作室领工资的“职业组织人士”。有的时候就是没有“敌人”,粉头也会伪造一些“敌人”,通过注册小号购买水军,伪装自家主子被“对家”黑了,从而凝聚粉圈以“仇恨”为根本的向心力。很多粉圈之间的相互攻讦,都是大粉头主动挑起并喜闻乐见的。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我上面举了民粹主义的五个例子,其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第一个种是权威媒体错误的、有强烈指向性的报道所引发的民粹情绪;第二个是坊间谣言引发了恶趣味的猎奇,被戳破之后就换一种角度撒泼打滚;第三个甚至连虚假信息都不需要了,网友人均化身微表情大师,通过几张糊得不行的截图断定一个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母亲“一点也不悲伤”。

等到了第四个阶段,已经不需要权威媒体、坊间传言、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了,就是最纯粹的无聊、发泄、恶毒与仇恨,只要一定数量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懦夫也变成了狂徒。第五个例子中的粉圈,则是当下民粹主义的终极形态——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有规划、有经济基础、有盈利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关注粉圈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学案例。

大家看看身边的例子不难发现:一个人追星,他同样是一个很友善很可爱可以正常交流的人,这并不冲突;但一个人加入了粉圈,他就变得极端、狂躁、富有攻击性且言论和思想都变成了“复读机”。

这就是“爱”驱动力与“恨”驱动力的区别。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当然,并没有说爱国主义就没有“仇恨”了。爱国当然也会“恨”,但恨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所爱的东西被伤害了:比如八国联军侵略我们的国家,日本鬼子屠杀我们的人民,贪官污吏压迫老百姓,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我们当然也要去“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但这种“恨”依然是根植于“爱”的。

所以说回到本文的主题:民粹主义和爱国主义有关系吗?一点都没有。现在很多民粹分子要高举着爱国的大棒、喜欢把别人打成汉奸,就是因为这面旗子最好用,就是因为可以很大程度上哄骗善良的围观群众。

而一旦这面旗子不好用的时候,他们就会果断抛弃而换取一面新的大旗——不管是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或是宗教。所以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这些是虚假的爱国行为对于爱国信仰是一种很多的伤害,而越极端的民粹分子,也越会第一时间抛弃“不再好用的大棒”。

当年香港的动荡,我个人下了一个定义就是“民粹主义暴乱”,香港的暴徒跟如今潜在的民粹分子是一体两面的,只不过人家找的是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大旗。

他们都通过各种谣言来获取凝聚力,但从头到尾都展现出一种低智商行为: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他们喜欢贴标签,只要不是他们的一份子,那就一定是敌人,并通过“敌人”来团结信众: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他们懦弱而欺软怕硬,喜欢欺负老弱妇孺: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他们只有像蝗虫一样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变成猪突猛进的狂徒:

“民粹主义”是“爱国主义”最大的敌人

我在《毛泽东的大民主思想》后半部分专门有两小节讲运动中的“民粹主义陷阱”,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纵使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参与的政治运动,而正因为它高贵的“全民参与”的理念,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民粹主义陷阱”的负面惨痛案例。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要解放全人类,在这一场伟大的运动中,我们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有特权阶级、既得利益者、旧贵族们,同样有我们“自己的心魔”,这就是我反复讨论民粹主义的原因。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8]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3]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7]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6]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8]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32]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24]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40]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91]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3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