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卖官鬻爵泛滥就是政权谢幕的开始
作者:黄晓阳 | 2024/5/3 14:19:45 | 浏览:312 | 评论:0

三公、九卿、郡太官、县令,这些是由皇帝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宰相下面的十三曹,就由宰相自己辟用。此外各衙门首长以下,全是吏,全由各衙门首长自己任用。


现在这个太学生考了乙等,譬如他是会稽郡人,他便回到会稽,指定由郡县政府试用,这所谓补吏。


补郎与补吏,是太学生毕业后应有的待遇。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代》


钱穆先生在前面说,太学修业期满者,参加毕业考试,分为甲乙两科,甲科为郎,乙科为吏。此处又说,“补郎与补吏,是太学生毕业后应有的待遇。”


一般人读也就读了,并不会觉得这两处说法有什么不同,其实,钱先生并没有说清几个事实。


其一,太学毕业时的考试,分为两科,是指经考试得到毕业资格者,分为两科(不谈后来的变化)。其实还有一种情形,即考试不合格者。


虽然汉武帝兴办太学时,仅收学生五十人, 平均八个郡国,才有一个名额。也就是说,全国三千万人,才招五十人,绝对属于精英中的精英。哪怕就是这种精英,还要经过严格考试,才有少数能毕业,这种制度,也实在是太奇葩。


如果未能毕业的话,既不能为郎,也不能为吏,岂不是成了废才?这也实在太浪费了吧。


后来太学扩招到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能毕业者,也不过百人。可见,更多的太学生,是很难在两年学制内毕业的。


更大的可能,这些未毕业者,成了钱先生所说的吏,实际其实就是僚,进入各级政府主官选择幕僚掾属的大名单。


其二,为和补这两个字,在古代是有严格语义区别的。钱穆先生貌似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至少是没有讲清这一点。


前面钱先生所说,甲科为郎,乙科为吏。按照当时的语义理解,即得到甲科毕业证书者,被分配充当郎官,乙科毕业者,被分配充当吏。


为,指的是实任,也就是成为之义。


后面,他又说到补。补是候补,如同今天足球运动员的退补,只有在主力需要休息,或者受伤等情形下,也就是有空缺的情形下,才退补上场。


古代官员任职,有一个候补制度。某位官员达到了某一级别,毕竟不太可能立即任职,因为没有职缺,所以需要候补,等同一级别出现职缺时,才能补上。


得以补官的,必然要先获得补官资格。能不能补上,在吏部的自由裁量权。


其三,任何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钱穆先生所说分两科,或者甲科为郎,乙科为吏,并且从始至终。事实上,早期确实是两科,后来有变化也有反复,一度分出甲乙丙三科。


故此,钱先生说分两科,仅仅只是说明,汉代太学毕业考试 ,是分科的。并没有说明其中的变化。


其四,正是这个分科,有关甲乙两科的具体,钱先生同样没有说清楚。


从后来分三科时,丙科取为文学掌故,乙科取为太子舍人,甲科取为郎,我判断,这个分科,并不是按照成绩优良而分,而是按照科目分。


所谓按成绩优良而分,即大家全部考试同样的试卷,及格的分两类,即好和一般,好的,为甲科,一般的为乙科。


所谓按科目而分,则以五经的每一经为一科。比如通过三经者为乙科,通过五经者为甲科。


以上是钱先生这段话所涉及的历史知识。


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补官制度。


之所以形成补官制度,是因为某一职位出现空缺。出现空缺的原因,无非几种,如原职官员升任、调任、改任,也可能原职官员被处罚如流放,还有两种可能,死亡或者丁忧。


古代官员掌印,也就是有签字盖章权。一旦出现职缺,没人签字盖章了,工作就停顿了。所以,一旦出缺,必须立即补上。


当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毕竟正职之下,有多个副职,还有常务。这些常务或者副职,都是为一旦出缺所做的准备。


为了不影响工作,在官员大名单上,就必定要留有余地。


以汉朝为例,全国一百四五十个郡,够格担任郡守的官员(包括其他同级官员)远不止这个数。如果少了,就可能出现某一郡多年没有郡守的情形。所以,待任职或者可任职的官员,一定比实际职位更多。


这多出的官员,只能等待出缺。比如某个郡守被提拔了,或者某个郡守丁忧了,当然,也还有包括死亡、撤职等情形。有了空缺,候补者便能补上。


也可能反过来,某个官员在某一职位履职年限够长,比如转了几地担任县令,吏部考绩,认定政绩卓著,官升一级。可原任县令之职已经由别人顶替,新升职务,还没有那么快下来,这个空档期,就是补官身份。


但是,这个缺,不是说补就能马上补。同样有两个原因。


其一,任命程序问题。


当代,某个官员的任命,上一级组织部门开个会就解决了。古代却不行,比如一个县官,在某一地卸任,需要回京向吏部复命。吏部还要研究再研究,然后再向皇帝提出任职建议。这道程序走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几个月,长的甚至几年。


这个期间,该官员就是补官身份。


自然也还有钱穆先生所说的补郎或者补吏。所谓补郎,就是等待分配为郎,补吏,则是等待分配为吏,这个候补的时间,同样根据实际出缺而定。


别看太学每年只招五十名学生,还要读两年才能参加毕业考试,哪怕后来招收上万名学生,能够得到毕业资格的,也不足百名。但整个汉代的公务员体系,也经不住每年如数增加。何况,每年进入公务员系统的,还有其他几大渠道。


按钱穆先生的说法,这样的制度执行了几十年后,整个郎官系统,全都是太学毕业生,因此彻底改变了整个郎官的知识结构。


这一点,我认为是钱先生想当然了。郎官始终不止太学一个渠道,征辟和察举而获得郎官身份者更多。到了一个朝代后期,必然出现公务员体系臃肿庞大的问题。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解决任何问题,都会有各种人提出各种办法。这些方法很可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却又不得不如此。


比如早期太学生,修业两年就可以毕业,毕业后为郎或者为太子舍人,再过两年便可以补吏。到了后期,由两科变成了三科,增加了一科,实际就将补吏的时间延长了两年。再然后,由入太学到补吏,延长到了八年。


不仅如此,早期太学生只招五十人,后期招收万人,得到毕业资格的,仍然不到一百人。其中的九千九百人,拥塞在太学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太学里之所以挤满学生,是因为整个仕途人满为患。


每一个朝代,一旦进入迟暮之期,各种怪事就全都出现了。


大家都想挤进仕途,而朝廷恰好又遇到了财政困难。毕竟到了末期嘛,各种矛盾尖锐突现,吏治腐败到了无以挽回的程度,朝廷用度紧张,民怨沸腾,内忧外患,战事不绝。这时候,国家财富,大量积聚于私人,私权开始极度膨胀,而政府财政愈加吃紧,却又有些钱不得不用。


实在无钱可用,朝廷便想出一个办法,开官帽子店,将所有职级的官帽子,标价出售。历朝历代,到了后期,往往会拿官帽子换钱,以补财政。这些出售的官帽子,绝大多数属于补官。


清朝中后期,捐官制度泛滥,达到登峰造极,价格也各不相同。不仅有实授官员,还有补官,甚至还有虚职。最早捐官者,还需要有身份地位,一般被视为社会低等的人,诸如贱籍之类,就是有钱,也没有资格捐官。到了后来,什么人,只要有钱,都可以捐,哪怕罪犯,也可以捐钱减刑甚至免罪。


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是胡雪岩。


胡雪岩原本是一个商人,因为攀上了左宗棠的关系,大受提携,清政府于是授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候补道,就是候补道台,是一个典型的补官,而没有实授,也就是给了他一副补服顶戴而已。


不仅仅是胡雪岩,整个大清朝,补官泛滥,戏文里经常出现的员外,其实都是补而不官。

我之所以特别谈到补,是因为候补上任,原本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任职方式。但到了后期,吏治越来越败坏的时候,补官这种事,就成了卖官鬻爵的滥殇。


一个朝代,到了官帽子泛滥的时候,也就即将谢幕了。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65]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50]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145]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164]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126]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130]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120]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138]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284]
中国教育正走向恶性循环 2024-11-06 [32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