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近期多人跳桥轻生,引发社会关注。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春季为自杀高峰期,与心理疾病、社会压力及温度变化有关。年轻人面临内卷、负债等压力,躺平成为应对方式。呼吁人们珍惜生命,扩大认知范围,好好爱自己。
最近一周,山西太原非常邪门。接二连三从南到北有人从桥上跳下,大家就像约定好一样。
5月10号,南中环跳一个。
5月11号,长风桥又跳一个。11号同天在迎泽桥也有一个女子欲跳桥轻生,幸好被人救上来了。
紧接着就是5月12号晋阳湖,紧接着祥云桥。正好从北到南。
很多人在视频下面提出疑问,这个社会,人们到底是怎么了?
根据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报告显示,在成年人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时,《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报告显示造成他们抑郁排在前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压力等,这些受抑郁、焦虑困扰的青少年也形成了当下很大的一个厌学、休学青少年群体。
2023年国庆节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林红博士的一篇《开学一个月后,精神科住满了孩子》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和反思,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是,在一个家庭里,最弱的那个人会承担家庭的症状,那么放在社会层面,是社会上最弱的孩子群体在承担社会的情绪。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选择死亡选择在他们最好的年纪结束自己的发展呢?
孩子到了青春期,从生理来讲,激素水平会有较大的波动、从个人心理发展来讲,这个阶段会面临着许多学业压力、家庭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同新的挑战和压力,所以会能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和易怒性增加,时常感到到焦虑、沮丧、愤怒或不安。
而我们的孩子在其之前的成长过程中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没有时间去习得与同伴交往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用极端方式处理。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任务是从家庭脱离出来向社会过度,在咨询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很多孩子已经初中高中了,父母还在延续小学阶段的方式养育孩子,会让上一个阶段的成功的模式成为下一个阶段的问题。
但问题本身有时候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问题,就是说很多父母因为急切的想去解决这个你认为的问题,导致事情往更糟糕的发展,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行为加剧了问题的恶性循环。
我们要知道,孩子的问题是由功能和意义的,其背后是由情感和行为的需求的,解决问题,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情感、需求,否则,你就很难跳出问题的现象去看到本质,自然就很难激活问题的资源。
当看到这么多青少年跳楼的时候,我想,很多家长也会问: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能要求孩子了?似乎我们就不敢教育孩子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成为好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成为别人眼里的那束光,那道彩虹,我们要相信孩子,当孩子感到被相信,他才能接纳、被允许、被支持。
其次,我们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先解决关系,再解决问题我们要和孩子合作,会听、会看,遇到问题能够和孩子讨论,讨论其实也需要一种能力,首先要求家长能够真诚,比如可能我们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就跟孩子说,妈妈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你真不真诚,有没说假话,孩子是能看出来的。
同时,我们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兴趣爱好成为孩子的精神调节和情绪出口。
最后,想跟我们的父母说,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资源,当孩子遇到困难了,其实是他以及我们这个家庭重新成长的机会,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