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院士不仅是科研领域的杰出代表,更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院士的评选工作必须严谨、公正,以确保学术的纯粹性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严格回避权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领域的行政化问题
科学领域的行政化已经常常为人所诟病。当行政权力过度介入学术领域时,可能会导致学术资源的分配不公、学术评价的不客观等问题,损害学术的公正性和纯粹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旦学者担任校长等高级行政职务,就会被限制或禁止从事学术研究。这种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大学校长等高级行政人员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为自己或他人谋求学术利益,损害学术的公正性。
二、权势对院士评选的潜在影响
在现实的学术环境中,权势往往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行政权力、学术资源掌控等。这些权势可能会对院士的评选产生潜在的影响,导致评选结果偏离学术价值的本质。具体而言,可能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利益输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学术资源、科研项目等利益输送给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候选人,从而影响评选的公正性。
学术不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资源,对候选人施加压力或诱导,迫使其做出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损害学术的纯粹性。
学术垄断:通过控制院士评选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学术上的垄断地位,阻碍学术交流和合作,影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严格回避权势的必要性
为了保障院士评选的公正性和学术的纯粹性,必须严格回避权势。这不仅是对候选人的尊重,更是对学术价值的坚守具体而言,严格回避权势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学术公正:院士评选应该基于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不是权势的大小。只有严格回避权势,才能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保障学术纯粹性:学术的纯粹性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只有严格回避权势,才能避免利益输送、学术不端等问题的出现,保障学术的纯粹性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院士评选应该成为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只有严格回避权势,才能打破学术上的垄断地位,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院士增选改革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各自发布文件,明确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工程院还指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院士评选的公正性和学术的纯粹性,避免政治因素对学术评价的干扰。
我们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回避制度,让学术回归它应有的单纯。这不会让权势损失什么,但对学术进步而言,这很重要。
2023年,院士评选流程改革,首次采用外部大同行专家评选与院士增选大会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科学院或者中国工程院组织外部同行专家对有效候选人进行评选,评选出的院士候选人经院党组审定后,提交院士增选大会选举。院士增选大会上,参会院士按20%差额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出新增选院士。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各专业学部增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序当选院士。这一增选新规让“入口”进一步缩紧,是院士增选严格回避权势的重要体现。
从院士制度设立之初到现在,国家确实一直致力于不断完善和改革院士制度,力求让“院士”这个称号更加纯粹,为广大科研人员树立学术榜样,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内生动力。各项改革举措的推出,必将为院士制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