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摘不掉的人才帽子?
来源:睛鸿学术 | 作者:Gavin | 2024/6/14 14:26:59 | 浏览:236 | 评论:0

      帽子的根本问题在于,它的资助属性在自然科学乃至整个国家资助体系中,是顶格的。

      杰青属于fellowship(奖学金),是给予个人的王冠;而青年基金属于grant(拨款),是给予你的某个idea的,你本人只不过是个宿主。

      在笔者还是懵懂本科学生的时候,天真的以为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就是在科技大会上拿一个证书,证明此人年轻有为、贡献突出,宣传了事。直至后来发现,杰青优青等含有2-400万的资助,而面上只有5-80万,这不是非常荒谬吗?

      这里面的资助逻辑是,你之前工作做得好,就认定为你研究基础好有能力,就可以不审核后面课题,直接获得原来4-5项课题的资助。要知道,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在做出突出贡献之后,也会陷入沉寂期,之后再难做出非常突出和伟大的贡献。

      在青年时期,搞一些帽子奖励鼓励先进分子是好事。但动辄大几百万的资助,是学阀团队动用人脉争取、整个学术圈抛开课题本身拼命累积所谓“基础”的根本原因。

      愿当初懵懂少年的希望成真,也愿面上项目这种没有门槛的竞争平台能够给予更多的资助和倾斜,杰青优青全都划给重大和重点项目也不错,本来重大和重点也不是不看人和前期基础的,但起码还得有个具体课题出来评价评价不是吗。

————————————

      之前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愿意做科研的哪类人?

1、研究冷门方向,可能是绝境,几十年如一日,同行里出成果的寥寥无几。可怜,在当今国内学术圈,几乎不可能获得学术地位。

2、抓住发文章方法,在同一个领域,猛发论文,但因为太过于套路化,基本是0创新。好像帽子、国内单位选拔的都是这样的人吧?成果论数量,本身就很可笑。

3、年轻时做出过一次重大理论或技术创新,中年开始吃老本,为自己当初提出的理论添砖加瓦。提到某人,是可以明确说出他的学术贡献的,他发现或发明了什么,再不济改造了什么,而不是仅仅“他是做那个方向的”。比较推崇的是这样的人,你不可能一直对理论和实践做重大修正,偶尔有一次闪光已经非常不易了。回归平凡之后,还是要生活。

      争取帽子的时间浪费了大家太多的精力和经费,如果国内不再有帽子会是什么样呢?大家PK重大和重点项目的次数,各自比较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成果含金量。同样发表在nature的两篇论文,含金量就一样吗?我们什么时候有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含金量呢?

      现有体制下,几乎没人看诸如重大和重点的课题题目,只评价你有没有优青杰青的帽子。如果能回归到课题的题目本身,这不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向吗?

      只看有没有这种赏赐给个人的帽子,很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某些人在一个领域灌水几十篇,很容易造成其比只有1篇代表作的学者更强的假象,因为学界不一定认可具有巨大创造性的工作,其发表期刊不一定是nature和science,因此可能就把那一个巨大创造力的学者埋没了。掌握一些基本研究套路,发一区期刊并不难。我们为什么没能在科学通报上及时发现屠呦呦女士的巨大贡献呢?因为我们只看帽子,不去重点看具体成果的含金量。

      以IF和论文被引次数以及衍生的正刊子刊为导向的成果评价体系,是西方学界带给我们的巨大包袱。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种只反应学术活跃度的评价方式,把它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主要的成果价值。我们要采用的是每个行业,真正反应成果价值的指标,比如抗疟疾药物,你不能看文章发没发到nature或者IF大于30,你得看治愈率是多少,哪怕只是一篇科学通报呢?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让人清醒的一段话... 2024-10-21 [61]
真实的​商鞅,不过是游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恐怖幽灵 2024-10-13 [138]
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不是现代教育尤其是中式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 2024-10-10 [168]
意识:分层的意义是解决信息过多和行动单一的矛盾问题 2024-10-10 [158]
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而是这两个字 2024-10-10 [183]
地球铜矿的形成 2024-10-10 [160]
能量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能量能被“吸收”或“释放”? 2024-10-10 [168]
意识之谜:最硬的哲学问题 2024-10-09 [194]
高阶意识理论(higher-order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HOTs) 2024-10-08 [214]
美国心理学家洛莉·戈特利布:许多孩子一生最大的痛苦,是父母“太过完美” 2024-10-08 [19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