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袁钧瑛被选中公费赴美留学。在美国读书期间,她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
正在国人为她感到高兴、期待她学成归来时,袁钧瑛却悄悄加入美国籍,成了一名美国人。
不仅没有上报国家,甚至连家人也没有告知。
功成名就的她,近年来开始在国内科研领域活跃,引发世人热议。
01
袁钧瑛1958年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医科大学的教授。
在家庭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袁钧瑛从小就对生物学格外感兴趣,并梦想着将来能像父母一样,当一名大学老师。
即使在高考中断的动荡的那些年,袁钧瑛也没有放弃读书,一直坚持自学,她坚信:高考总有一天会恢复。
1977年,好消息传来,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当时没有复习资料,袁钧瑛的老师便从被封的图书馆中把高中课本翻出来给她。
而就是考前那四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斗,成就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辉煌。
袁钧瑛一举成了当年上海地区的“高考状元”,进入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专业。
在大学期间,袁钧瑛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成绩优异,幸运之神再次光临。
1982年袁钧瑛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入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当时名为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国家对公费留学生的明确要求是:学成归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刚开始,袁钧瑛也是抱着这个信念去的。但当她踏入哈佛大学,接触到那里的高级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后,她的心态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在哈佛大学,袁钧瑛遇见了后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导师Horvitz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袁钧瑛的专业能力飞速提升。
她不断参加各种研究项目,发表大量高质量论文,还参加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后研究团队,一时间,在生物学界名声鹊起。
和袁钧瑛同期被国家送到美国进修的中国学生,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很多人都选择了立刻回国,但袁钧瑛却犹豫了。
袁钧瑛觉得,国内当时的能力根本无法支撑她的研究。只有留在美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美方导师和学校的建议下,袁钧瑛毕业后决定留在美国,还改了国籍。
02
“这不就是‘叛国’吗?”人们无法理解袁钧瑛的选择,她的母亲也不理解。
很多人对袁钧瑛感到心寒、失望。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祖国急需人才之际。
相比当年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离开美国回国发展,耗时多年辗转多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对于袁钧瑛的行为,人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但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袁钧瑛并不后悔。她曾公开表示,如果不是当年的选择,她可能无法达到今天的成就。
袁钧瑛认为,只有在最优的环境中,才能做出最顶尖的科研成果,未来这些成果也能以某种方式回馈给自己的祖国。
其实毕业前那段时间,对于去留,袁钧瑛也是非常苦恼的,她的导师看出了她的纠结。
“这个时候你回国,没有成果也很难帮助你的国家;但是你要是留校当教授,不仅生活有保障,而且还能继续你的项目研究,等你的祖国有需要的时候,你有能力回国帮助。”导师这样开导她。
袁钧瑛听了这番话后,下定决心,留在美国,而且,还成了一名美籍华人。
1989年,袁钧瑛顺利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
1990年,袁钧瑛开始受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任助理教授。1996年,升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到了2000年,她便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终生正教授。
她是哈佛大学第一个亚裔正教授。这样的晋升速度,足见哈佛大学对她在学术上的认可
袁钧瑛一直从事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是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最值得骄傲的是,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发现细胞凋亡基因的人。
这一发现,为世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奠定了研究基础,世界各国很多实验室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细胞凋亡进行系统的研究,也为她当时的研究生导师Horvitz教授获得2002年诺贝尔奖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钧瑛先后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里的权威。
因为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袁钧瑛曾获得各种国际奖项和荣誉,多次被国际会议特邀做大会报告,还曾多次被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做专题讲座。
鉴于袁钧瑛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2007年,她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0年后,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03
经过不懈的努力,袁钧瑛取得了行业的至高荣誉。
由于其丈夫没有加入美国国籍,并于2002年回到祖国上海发展,袁钧瑛时常回国与丈夫团聚,并积极参加国内相关科研活动。
近年来,已经年迈的袁钧瑛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并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想要“落叶归根”的愿望。
回到中国后,袁钧瑛在复旦大学担任了研究生导师。
袁钧瑛很快建立了研究中心,与我国生命科学行业内的人才一起讨论问题、研究学术,尽心尽力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传授给中国的年轻学者,希望能为祖国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面对她这晚来的归属感,网上的评论铺天盖地。
“国家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选择离开,现在祖国强大了,你又凭什么享受国家的温暖?”
“一个叛徒,还想回来?有什么资格?”
很多人认为:她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改国籍、留美任教,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也有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出那样的选择,也是能够理解的,再说了,人家这不也回来做贡献了嘛。
对此,袁钧瑛似乎并不在意,对于自己当初选择美国国籍的决定,她始终保持淡定。
在她心里,她始终认为: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
虽然袁钧瑛当初的决定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国家还是很宽容的。2023年,袁钧瑛因为卓越的科研成绩被聘为我国中科院外籍院士。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袁钧瑛这个昔日的上海高考状元,为世界科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她当年拒不回国并且加入美国国籍的决定至今仍存在巨大的争议。
不管怎么说,袁钧瑛的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她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袁钧瑛如果当初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离开美国回国发展的话,是否能够同样取得现在的成就呢?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谁也无法判断。
但我们知道,“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对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处于不同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构成了每个人所前往的最终道路,并需独自承担全部的后果。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的一切都始于心,终于心。越是人生中重要的局面,越是需要发自基于“真我”的“灵魂”,也就是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为基准做出的判断。
对于袁钧瑛当初的决定,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凭她现在的贡献,她可以被原谅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