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干冰为什么会让人窒息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 作者:环球科学 | 2024/6/26 12:00:15 | 浏览:1334 | 评论:0

干冰为什么会让人窒息

据中华网消息,8名女工在低温且封闭的冷藏车厢里,很可能因为车厢里干冰泄露,而使她们在车子行驶到叶县洪庄杨镇境内时,窒息昏迷,并最终身亡。目前具体原因似乎仍在调查中。

干冰到底是什么

“冰”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意义,大抵是为了在夏天喝上一杯冰镇酸梅汤——或其他,随你的喜好。但科学家对低温的兴趣则是为了研究低温条件下物质的性质。

为了得到低温,科学家是从气体液化开始的。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在18世纪末提出了“新液体”的概念,认为若把地球放到极其寒冷的地方,空气(或大多数组分)将不再维持气态,而是转变成某种“新液体”。

经过种种努力,一些气体先实现了液化,包括二氧化碳。

19世纪早期的化学家意识到,想要让气体保持在液态形式,就需要将它们装在一种能承受高压的容器,因为这些“新液体”很难存在于正常压力下。

但这意味着,液体会“隐藏”在高压容器里而很难被观察到。对此,法国化学家查尔斯·蒂洛里尔(Charles Thilorier)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制造大量液态的二氧化碳,从而在它们蒸发完全之前瞥到液态二氧化碳的真实“模样”。

于是有一天,蒂洛里尔便打开了一个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金属罐,但可想而知,里面的液体很快就蒸发走了。

不过,他意外地发现,容器底部留有一块固态的“冰”。这就是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历史学家认为是蒂洛里尔于1835年首次观察到了干冰。

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干冰并没有任何实际应用,只获得了实验室里研究人员的关注。

直到1897年,一位名叫赫伯特·塞缪尔·埃尔沃西(Herbert Samuel Elworthy)的英国人获得了一项有关固态二氧化碳的专利,内容是利用干冰制作威士忌苏打水。

后来,干冰很大的一个用处是替代普通冰,来冷藏食物。例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有公司开始尝试用干冰来使冰淇淋保持低温。

相比于普通冰,干冰在冷藏食物方面的优势在于,干冰(-78.5摄氏度)在升温后不会融化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升华为气体。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普通冰融化变成水,而在食品袋上留下水渍的情况。

相关的窒息风险
2004年,在飓风“伊万”(这场规模庞大的飓风对加勒比海和美国大范围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来临后的停电期间,一名男子就是用干冰来冷藏食物的。


他买了约45千克干冰,把它们分成4份装在棕色袋子里并放在他的车里。由于车内空间密闭,很快他就开始呼吸急促,失去了知觉。直到他妻子找到他,打开车门后,他才苏醒过来。


可以想象,他是因为干冰储存方式不当且通风不当,导致封闭环境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引发窒息。


许多与干冰相关的窒息事件多发生在封闭空间中。

在202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在ACS Chemical Health & Safety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了干冰导致一名研究生失去知觉的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为了研究低温下的各种反应,化学家通常会把干冰与有机溶剂结合在一起作为冷却剂。因此,他们通常需要在实验室里储存一定量的干冰。

此前,这一般是由供应公司送到实验室里,但在新冠期间,送货服务停止,研究人员不得不亲自到供应处购买干冰。

2022年5月30日,一名研究生到供应商那里,从一个装有干冰的容器里取干冰。但这个容器较深,该研究生整个身子都得伸到容器内,才能够到底部的干冰袋。

在重复了几次这样的过程,将约82千克的干冰放到推车上后,这位研究生便头晕、呼吸急促并失去知觉。好在,最终这名学生醒了过来。

但这次事件后,这名研究生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旦遇到有寒冷气流的区域或是处理干冰的地方,就会有强烈的负面反应。

干冰为什么会让人窒息
储存干冰的容器。墙上的警告标志是在有关事件发生后贴上去的,它明确警告不要将手伸入容器中取回干冰。|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C-BY 4.0
图片


为什么让人窒息


二氧化碳本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也是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副产物。重要的是,它的分子量比空气重,因而总是会沉在底部。这也是地窖等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原因。


因此,在通风较差的地方,随着干冰在室温下转变成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会降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导致人们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更少的氧气。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也会引发呼吸频率增加,导致人们进一步吸入更多的二氧化碳。此外,吸入大量二氧化碳还会降低血液pH值,影响心脏和神经系统等。
事实是,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时,受害者会出现出汗、呼吸急促、心悸、呼吸困难、昏厥等症状。如果浓度超过了5%,就会产生麻醉作用。最为可怕的是,一旦二氧化碳浓度超过约8%~10%,受害者就会在几分钟内失去知觉并窒息死亡。

其中一些症状与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类似。我们知道,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比氧气更强,因此具有很强的毒性,在低浓度下就能严重危害健康。

然而,二氧化碳只在高浓度下才会造成呼吸系统问题,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尽快让二氧化碳或干冰的受害者远离事发现场,来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他们基本上可以很快恢复过来。

这些致命事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必须提醒供应商在干冰容器的外部明确指出干冰的可能危害,并警告消费者不要在封闭的空间里,与大量干冰待在一起。

无色无味的气体真要命。


参考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as.3c00027
https://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5350a6.htm
https://mobil.bfr.bund.de/cm/349/dry-ice-carbon-dioxide-poisoning-is-possible.pdf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1680049
https://dryiceinfo.com/history/
https://www.co2meter.com/en-jp/blogs/news/dry-ice-dangers-uses-safety-best-practices
https://intjem.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245-017-0142-y
https://www.co2meter.com/en-jp/blogs/news/1209952-co-and-co2-what-s-the-difference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近30年来,这5个癌症增长最明显!抓住癌症早期的5个信号 2024-11-06 [298]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2024-11-06 [273]
大选之际,华人女子非法入境美国被查出超高致死率传染病,民主党又添一债! 2024-11-04 [329]
严欢/石正丽团队首次提出人工设计病毒受体 2024-11-03 [360]
肥胖促癌的原因找到了!《科学》子刊:这种“酸”让肿瘤长得更快 2024-10-31 [435]
促氧化剂抗癌实锤了!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K3以独特的方式杀死癌细胞丨科学大发现 2024-10-31 [436]
哈佛博士生疯狂实验:一个月狂吃720个鸡蛋身体会怎样?结果大意外… 2024-10-31 [474]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13万人研究提醒: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 2024-10-31 [460]
免疫系统中的microRNA调控:历史与展望 2024-10-31 [271]
科学家借人类干细胞助猴子重见光明 2024-10-27 [55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