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普罗大众对学历、编制和技术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这种思想流传至今,被奉为圭臬,成了当代人的迷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没考上大学,认为这辈子就废了,于是家长拼命鸡娃,学生挑灯夜战,相互内卷,教培机构挣得盆满钵满。
追求铁饭碗,一个岗位万人竞争,好像有编制的才是好工作,否则都是不稳定,大城市年薪几十万比不上县城公务员。
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学生们辛苦四年,在学校学了一身本领,毕业发现甚至找不到月薪5000的工作,只能含泪去送外卖。
这篇文章,旨在破除老百姓的迷信,放弃过分追求学历,编制和技术。你迷信的,终究会让你付出代价。
学历
首先是学历,不能避开的话题是学历贬值。大学生遍地都是,找工作发现大学生根本不占优势,高学历的比比皆是,都在抢一个高薪岗位。
咱们的就业问题是十多年前埋下的雷。咱们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出台高校扩招政策。大量原本要从事服务业岗位的学生,都去上了大学。
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高学历人才过剩,而且远远过剩。
现在这帮扩招的学生毕业了,又要进入就业市场。结果对比以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得不继续扩招。不仅扩招本科生,研究生也扩招。
最近有一则热搜——太原理工2024软件工程招60个班,近2000人。这是啥概念?我当年上大学,整个计算机学院都没2000人。
基本所有大学都在扩招,不久前我去我母校的贴吧,一片抱怨,因为强制要研究生搬离学校,住进离学校快十公里的人才公寓。
没事儿为啥要搬呢?因为扩招了,说有1000多人没地方住,这还是前两年学校已经建了一个新宿舍楼,不敢想象究竟扩招了多少人。
供大于求会导致贬值,这是客观规律。以前大学还没普及,又在经济红利期,只要你是大学生,即使在大学除了玩就是谈恋爱。老板们还是会高薪把你请来。要是硕士生,那不得了啊,高科技人才啊,哪都捧着你。
可是现在呢?外卖骑手里有百分之三十的本科率。村里种地的农民都知道,如果哪年所有人家都种一样菜,那这些菜都得烂在地里。
学会对学历祛魅,不要让其成为脱不掉的长衫。
编制
其次是编制,编制类比于古代,就是古代的官吏,老一辈人的眼里的铁饭碗。
无论何时,人们总是追求稳定,于是把希望寄托于国家,让国家背书。特别是现在处在下行周期,就业困难,人们愈发倾向于编制。
但人们不会从历史中获得教训,忘记了多年前的下岗潮。
经济一片向好,自然福利好,工作稳定,岁月静好。
可现在呢?房地产暴雷,卖地收入下降,地方都没钱,怎么搞?降本增效,开源不成,就只能节流。
节日福利全都砍掉,拖欠工资都是常事。已经有编制的人没办法,就只好缩招。已经上岸的人人自危,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这样就结束了吗?
全国多地已经有编制转企的苗头。一旦体制内发生变动,那些长期依靠“铁饭碗”的人自谋生路,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外部世界。
考公,考编的人数连年增加,会不会是1911年当太监,1949年入国军?在时代的大山面前,普通人渺小如同一粒尘埃。
技术
最后是技术,从小父母告诉我们,学好一门技术,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少人靠门技术谋生,但在国内的环境里,和体力劳动沾边的技术永远住鄙视链底层。
都去学剪辑,影视后期,计算机这种高大上的技术。于是踏上了一条报班,交学费,内卷的道路。
拿我大学就读的计算机计算机来举例。大部分人一听,这技术含量高啊,一定不容易被替代。
实际上呢?程序员都自称码农,新一代的流水线工人,35岁失业的比比皆是,仍然有人去报班学习。
梦想凭借技术进入大公司,获得高薪工作。但你的技术没有不可替代性。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招聘要求又在不断拔高,工作几年的人未必有应届生水平高,随着年纪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必定卷不过年轻一代。
那去小公司,竞争不激烈总行了吧?抱歉,小公司更不需要技术,去网上找找,改改就用了,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找个技术大牛咨询一下,花几千块解决。
在现在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下,个体无法拥有完整的生产资料。大家都是螺丝钉,可随时被替代。
一但失业,你的技术毫无用武之地。
学学开锁、修空调这种手艺比研究高大上的技术有用的多,不依赖于平台,服务对象基数庞大,所谓灾年饿不死手艺人。
于此同时,科技在飞速发展。你学了半辈子的东西,我敲敲键盘,把问题告诉AI,AI几秒钟就回答出标准答案。
可以预见的未来,技术会越来越不重要,并且逐步被AI取代。
破局
在此前的文章我就说过,人要去思考自己要什么,选择怎么样的人生。
你要什么,有什么,能放弃什么。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目标,随大流。迷茫,然后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去迷信这些东西。
有了明确的目标,甚至是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你会思考,拼命去思考怎么达成。
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学历,编制和技术都靠不住。
可以去卷学历吗?可以去卷编制吗?都可以。只要这是你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普通人,平淡一生。
但你都知道哪些东西靠不住了,你心里多半有了预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plan B,足以过上比多数人好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