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人类到底有多渺小?已飞243亿公里的飞船,最后传回的照片令人敬畏
作者:Masir123 | 2024/8/15 13:02:04 | 浏览:399 | 评论:0

人类到底有多渺小?已飞243亿公里的飞船,最后传回的照片令人敬畏

曾经我一直写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然后有人问我 ,写这些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当饭吃。

我说,也许是一种价值观吧!让大家知道,生活除了工作,还有大到宇宙之外的快乐。

所以,你觉得,天体物理学,了解宇宙是怎么回事,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严谨来说,这是一个既深奥又直观的问题。

人类到底有多渺小?已飞243亿公里的飞船,最后传回的照片令人敬畏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曾经提出“宇宙学视角”的概念,让我们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所谓视角,就是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的视角赋予我们不同的自由度,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

当一群人计划出游时,艺术家的视角会关注旅途中的美景,教育家的视角则会考虑如何从旅途中获得最多的知识,工程师的视角则会专注于路线的合理规划。

多一个视角,便多一份自由,能够避免将自己局限在单一的情境中。

那么,宇宙学视角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它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

01 类地行星:我们的家园并不独特

地球在太阳系中占据了一个绝佳的位置,适宜生命的存在。

要成为一颗适合生命的行星,必须具备液态水,这意味着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行星轨道也不能离恒星太近或太远。

幸运的是,地球正好处在这样一个适宜的轨道上,并且轨道几乎呈圆形,这让四季温差相对平稳。

如果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那么温差将会大得多,生命的生存环境也会更加严峻。除此之外,地球的大小和密度也恰到好处。

如果地球太大,过高的重力会限制大型生物的出现;如果太小,物质的吸引力不足,也无法支撑复杂生命的诞生。

像地球这样得天独厚的行星,被天文学家称为“类地行星”。

那么,宇宙中有多少颗类地行星呢?

答案是:非常多。

尽管观测太阳系以外的行星极为困难,因为行星的亮度相对于恒星来说实在太微弱,但天文学家仍然找到了办法。

通过观测恒星的微小光变,科学家们可以推测出行星的存在。当行星经过恒星前方时,它会遮挡部分恒星的光线,从而导致恒星的亮度略微减弱。

尽管这种减弱非常微小,例如当地球遮挡太阳时,太阳的亮度只会降低一万分之一,但科学家们依然能够捕捉到这微弱的信号。

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专门用于寻找太阳系以外的行星。

迄今为止,开普勒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其中有几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类地行星”。

仅仅是在银河系中,天文学家估计就存在至少四百亿颗类地行星。这一数量足以为每一个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分配一颗。

尽管如此,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偶然的过程,因此这四百亿颗类地行星上并不一定都存在生命。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宇宙学视角来看待问题。这个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无数的生命,只是它们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彼此之间无法交流。

太阳系中的地球确实非常特殊,人类的出现也尤为珍贵,但放眼整个宇宙,甚至仅仅是银河系,我们的特殊性也许就没那么显著了。

换句话说,这个宇宙不太可能是专门为我们而存在的。

02 宇宙的连接:我们与星辰同源

泰森的观点很有启发性。

他并不认为宇宙的浩瀚让人类显得渺小,相反,他认为我们与宇宙是密切相连的。

我们身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来自星辰,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十亿年前的恒星爆炸。

这种宇宙学视角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生物学的视角下,我们会发现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之一。

论数量,地球上的细菌远远超过人类;

论基因差异,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仅有几个百分点的不同。

如此微小的基因差异导致了巨大的智力差距,而如果真有某种外星生命在基因上比我们高级得多,那在他们眼中,人类又算得了什么?

不仅如此,我们与宇宙中的一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喝的每一杯水、吸入的每一口空气,都可能与古代的伟人们共享过同样的分子。

这些分子或许曾在苏格拉底、成吉思汗、拿破仑的身体里存在过。

我们身体里的氢、氧、碳、氮等元素,遍布整个宇宙,这些元素的源头可能来自于距离我们数十亿光年之外的恒星。

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并不一定起源于地球。

现代科学的一个假设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火星。在太阳系早期,火星上很可能存在液态水,并可能孕育了生命。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颗小行星撞击火星,溅起的尘埃带着微生物飘向太空,并最终落到地球上。

也许,我们本质上都是“火星人”。

03 谦卑与探索:面对无穷未知


宇宙学视角还带来了一种谦卑感。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功而感到骄傲,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围绕我们转动。

然而,当我们站在宇宙的尺度上来看自己时,那种自以为是显得如此荒唐。我们或许是某个省的高考状元,但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只是普通的个体。

放眼整个宇宙,我们更是微不足道。

泰森提出的宇宙学视角并非仅仅为了让我们感到渺小,而是提醒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

探索宇宙,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未知,也能让我们保持谦卑。因为,宇宙并没有义务让我们理解它,它仍然充满了未知。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那张著名的“暗淡蓝点”照片。

人类到底有多渺小?已飞243亿公里的飞船,最后传回的照片令人敬畏


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地球不过是阳光下的一粒微尘,却承载着所有曾经存在、正在存在、以及将要存在的一切。

正如泰森的老师卡尔·萨根所说:“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张照片提醒我们,不论我们如何自大,宇宙的广袤与我们渺小的存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宇宙学视角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并非宇宙的中心,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与宇宙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宇宙这个巨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在人类未来的探索道路上,宇宙学视角将继续引领我们。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宇宙是如此之大,而我们则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种探索的过程,让我们在宇宙的浩瀚中找到谦卑和自由。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289]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445]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814]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790]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1004]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933]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931]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923]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56]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48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