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想必大部分在美国的同学已经美美开学,重新回到了睡眠学习social三选二的大学牲(划掉)活了吧?
当然,还有一大波天真的新生,带着对异国生活的期待,踏上了大学校园,带着许许多多的小问号:我上课会听不懂吗?我应该和国人抱团还是积极融入本地人的圈子?白人饭真的有那么难以下咽吗?
然而,开学仅仅一周之后,就有不少留子蚌埠住了.....
你们一天是有36小时吗?!
上午刚刚结束1个半小时纯享英文lecture的小A,盘点了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儿:
和刚刚认识的室友约饭;去bookstore拿刚到的教科书;刚搬进来家里冰箱空空,靠吃外卖过了两天,今天得去wholefood进点食材了;还有新生必须出席的orientation的活动......
忙不过来,真的忙不过来。
对了,还不算上今天课上要求的reading的时间,好家伙,小A一周6节课,加起来reading一百多页!当时自信满满地选了18个学分的课,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一天下来,小A只觉得自己被学校狠狠毒打了。拖着一袋子西红柿牛排生菜回到公寓的时候,小A已经连开灶台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在沙发上瘫到第二天。
与此同时,小A的白女室友咋咋呼呼地拉了一群大小伙子和姑娘们冲了进来,大家叽叽喳喳商议着今晚探索一下城里哪个bar。在场没有一个满21的,兴致勃勃地策划着用什么Fake ID【好孩子不要学
刚刚倒下的小A被迫拉起来继续social,听着室友兴奋地分享她一天的大冒险:准备姐妹会的rush,参加了学生会的interest meeting,去grocery拉了一车的桌子柜子画框装饰品,仿佛认识了100个新朋友,噢,对了,中间甚至还挖出一小时体验了健身房的HIIT课......
小A目瞪口呆地听着还穿着留着汗渍的健身服、脸红扑扑的室友,说着guys咱们今晚突袭三、四个酒吧,不到凌晨两三点不回来的计划——
姐们,精力太多的话,分我一点好吗?
谁说国外孩子很独立?
下次回国,要再听到哪个家长提到“美国孩子长到18岁家长就不管,培养独立个体”的意林体,小B一定第一个冲上去给ta一个大比兜。
当小B一个人拽着两个26寸大箱子上宿舍楼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是全家出动的美国新生,一个车队一个车队地把全部家当运来,塞进他们小小的宿舍;
当小B独自一气呵成完成采购、铺床、布置房间,看着简单朴素的房间一角时,美国同学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已经水灵灵地创进房间,爸妈张罗着把衣服挂满衣橱,而当事人正好整以暇地坐在地上玩手机;
当小B还在因为想家emo,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矫情的时候,身着学校文化衫的美国爹妈正在对因为离家4小时车程哭唧唧的美国室友又亲又抱的,鼓励ta“要勇敢”、“我们永远爱你”;
爹妈离开还不到24小时,室友已经又和他们视频了,叽里呱啦地讲着一天的见闻。小B算了一下时间,想着大洋彼岸沉睡当中的自家爸妈,在键盘上的字敲出来又删掉了。
害,说什么国外的孩子独立,咱们飘洋过海孤身求学的留子才是最勇敢的。
做自媒体博主?想多了
作为已经有几个公众号和xhs运营经验的小C,原本想得好好的:现在海外赛道吃香,自己趁着留学的机会,做一个分享留学日常的知识&生活类博主,一定哗哗涨粉,说不定能接广子回回本!
于是小C精心准备了第一个视频的脚本:留子第一次独自飞往美国,从飞机上的景色,到探索留学城市,开启新生活,主打一个有点忐忑有点期待但是妈妈人生是旷野的feel。
但是等小C人真到了机场,就一整个尴尬住了:左手一个行李箱右手一个收纳袋,哪儿腾得出手来拍素材?
好不容易都托运了,往登机口赶的时候一打开前置摄像头,就感觉全世界的旅客都在看自己,只来得及紧张地拍几秒钟。回头点开一看,这贼眉鼠眼的拎着carry on的样子,偷感十足!
行,拍坐飞机忙不过来,那,落地美国之后,边拍边讲解应该很容易了吧?反正大家都听不懂咱说话。小C于是准备拍一期“留子开学第一天”。
然而当小C新生熙熙攘攘的学校街道上举起手机,嘴里说着,“现在就跟我来一起看看学校吧”的时候,ta又感觉身边美国人频频侧目。刚停下来讲两句,就有急着上课的人嘴里嘟囔着“excuse me excuse me”侧身从小C身边挤过,还没拍满一分钟,小C感觉脚趾已经能抠出一整座教学楼了。
那转型美食博主?难度更大:本来做饭还不熟练的小C,狼狈地在把手机架在菜板附近,冒烟的锅上找最佳拍摄角度的样子,像极了小丑。小C就不明白了:
不是,那些留学博主,是头上都长着摄像头吗?
我怎么听不懂教授说话?
托福听力满分的小D,本来是不信“裱花成绩不代表你的语言水平”这一套的。
我都能啃无字幕生肉了,还怕听不懂几堂课?直到小D走进有机化学第一节课的教室的时候,看到台上站着印度教授的之前,他依然这么想。
没关系,咖喱英语会教每个以为自己已经是native speaker水平的留子重新做人。
一整节课听下来,小D的脑子叮叮咚咚的,只记住了“you know you know”,讲解题目的时候教授还一直“哇”、“哇”,小D后来实在听不明白去问了班里另外一个印裔美国人妹子才知道教授说的why。
这下,小D直到为啥这节时间还算舒服的课这么多空位的原因了。
没事,小D安慰自己,听不懂是因为口音,换个正常口音的教授就没事了。
没想到,在一口标准美音的教授的心理学课上,小D再次破防了:
听是能听懂,但是专业术语太多了,一个概念是啥还没记住,教授已经开始演示怎么灵活应用并且和其他概念联动,身边的同学好像也都没事人一样地跟上了,只留下小D独自怀疑人生。
我到底该不该融入?
小E本来是很鄙视部分小留一上课就扎堆抱团的行为:都出国了,还老和国人混,有意思吗?简直是把“水”写在脸上了,丢人!
而在STEM课上,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小E统计课上后排就坐着一群这样的小留,每当他们做project的时候开始用中文窃窃私语,“哎呀我怎么看不懂呀”;“教授讲得也太难了吧”,小E就浑身不舒服。
因此,当这节课要选择一个lab partner进行合作的时候,小E坚定地选择了隔壁桌的白人小哥。
然而,开学第一周的第一个lab,小E就发现不对:
虽然白人小哥还算靠谱,写代码有不懂的地方会给小E讲,但是,一碰上两个人都不确定的地方,沟通效率直线下降!
有的时候小哥说的话,小E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听懂,得不断地parden me;小E说的话,小哥好像也没整明白,反复rephrase几遍后,小E急得母语都要出来了,小哥也只能讪讪地ok,虽然小E根本不知道他有没有get到——已经分不清是语言的问题还是知识点理解的问题了。
到了最后,为了保住分数,小E甚至不得不竖起耳朵偷听后方中文加密频道在说什么,才发现其中一个小留好像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大神,语言不咋地,但解题比德芙还丝滑——难怪大家都在急着找大神抱团。
小E还在比划着和白人小哥交流的时候,后边留子团已经潇洒地交完了作业走人。小E开始后悔:现在抱团,还来得及不?
路痴地狱
小F第一天上课就迷路了。
仅仅是晚出门了几分钟,仅仅是觉得教学楼的拐弯处右边的走廊看起来有点眼熟,小F现在就彻底不知道自己在哪。
小F看了一眼表,10:25,离经济课开课还有5分钟,但周围一圈儿聊着康德、留着长发的哲学高年级们,委婉地暗示着:哥们你走错了,这里不欢迎你。
小F掉头从另外一个楼梯间狂奔出去,左转右转,好家伙,直接回到一楼大厅了,梦开始的地方。
10:26分了。小F出了一身汗。这楼分ABC三栋,但又是互相打通的,每当小F打开一扇门,都是一个新世界。急眼了的小F连社恐都顾不上了,敲了敲旁边一间半掩着的教授办公室的门。
白胡子白头发的教授老爷爷是个大好人,告诉小F出门进左边的通道直走到楼梯间,上三楼,再直走到底进楼梯间下到二楼,第三个教室,就是神秘的A214。
“今天已经有5个学生来问我路了,”教授安慰他,“我把门开着就是来随时回答大家的问题的。去吧,新学期快乐。”
小F千恩万谢完之后,按照教授的指点又开始狂奔,上楼,走到底,下楼,终于找到了教室,推门进去,教室已经坐得满满当当。
小F尽可能不出动静地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听着教授和所有人打招呼。5分钟后,当教授说出”Welcome to sociology”的时候,小F惊恐地问身边的姐妹教室的编号是啥。
“A213啊。”对方说。
小F只好尴尬地站起来,连连道歉说自己走错了,在全班充满快活的气息中收拾东西跑路。
没关系,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
这些开学第一周闹的笑话里,有没有你的影子?害,新学期的开始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不定数,日后想起来也是闪光的回忆一枚呀~
各位留子来评论区说说,你的开学第一周,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