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互相论文引用”已成内地学术圈“潜规则”?
作者:徐瑞哲 | 2011/1/18 16:22:57 | 浏览:2859 | 评论:0

  最近听一位大学校长“爆料”:国内学术圈竟诞生一种“行规”——论文作者互相约定、互相引用,你引我几句,我也引你几句,把彼此的论文引用率“拉”上去,双方自然皆大欢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成文的约定,正蔓延成为一种“潜规则”,甚至一些学术期刊要求投稿人必须在论文中引用该刊已发表的论文,才接受投稿和发表。这样一来,这份学刊的“被引用率”和“身价”便一路扶摇直上,不知情者还真看不出啥端倪。

  这样的“好事成双”,无疑再次应验了那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最初只看论文发表数量多少,到更多考量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而现如今,论文引用率又成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大指标,引用率愈高,表明论文影响力愈大。然而这件好事,怎么一到国内学界,就演化成玩弄小聪明的“学术游戏”了呢?

  数据表明,中国“SCI论文”的发表量已列世界前茅。但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可能不会想到,一篇较高引用率的中国论文,未必真有那么多的新知新论,因为其中有些引用只是一种“交换引用”、“无效引用”,是一些无良学者受利益驱动,行使学术“潜规则”所致。从本质上讲,这种行为至少应该归入学术不端之列,理应加以曝光、谴责、查处。

  此现象与国内过于看重论文指标的整体学术环境也不无关系。一些原本有意义的“量化指标”,在一些唯论文是从的学者和院校那里,逐步变味成了一种“异化指标”。无怪乎,某些学术期刊瞅准了少数人投机取巧的心理,与学者就引用条目和内容“谈斤论两”,还美其名曰“互利双赢”。殊不知,这种行为实则损毁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加剧了学术环境的污染。

  为多引用而互引用,为创指标而造指标,如此论文还是真论文,如此学问还是真学问吗?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错了! 2025-08-15 [99]
我不会去看! 2025-08-15 [85]
只做1分钟的运动就能改善健康,而且无需每日坚持 2025-08-13 [248]
中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究竟是天大,交大,还是武大? 2025-08-12 [131]
警惕那些肥头大耳的人!从少林寺释永信到贪官污吏,他们到底平时吃什么? 2025-08-12 [121]
到底,是谁的问题 ! 2025-08-12 [184]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为什么却有这么多保安? 2025-08-05 [318]
《左传》:从未输过的人,赢不到最后 2025-08-05 [303]
1.4亿中国男人,戒不掉钓鱼 2025-08-01 [530]
人到中年,最节能的活法:装傻,闭嘴,隐身 2025-08-01 [38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