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师
今天要说的是《飞轮效应》
当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挑战时,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和无从下手。无论是健身、学习新技能,还是尝试改变一个长期以来的习惯,开头似乎总是最艰难的一步。为什么?难道我们注定在这些困难中一再挣扎?但也有另一种体验,那就是一旦我们坚持不懈,事情似乎突然变得容易了许多——我们所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少,但结果却逐渐变得显著。这其中有一个心理学原理叫:飞轮效应。
1
为什么我们总在起点卡壳?
大部分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新年的健身计划雄心勃勃,但不到三周就不了了之;或者决定每天学习一小时新语言,但几天后动力全无。到底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迈出第一步?研究表明,“启动成本” 是心理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指出,人类的大脑更倾向于保持现状,避免任何能带来不适的变化。这意味着,当我们准备开始做一些新的、未知的事情时,大脑会发出“警报”,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将是困难且不确定的。于是,很多人选择放弃,甚至还未尝试。
然而,这个困境真的无解吗?
注释:Daniel Kahneman
2
一切开始变得简单
飞轮效应,最早由商业战略大师 Jim Collins 在其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他将企业的发展比作推动一个沉重的飞轮——刚开始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然而当它达到一定速度后,只需要少量的推力,飞轮便会保持快速旋转。实际上,这种飞轮效应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在个人心理成长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飞轮效应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可以用行为经济学中的“累积效应”来解释。当我们持续进行某项活动时,大脑中的神经通路会逐渐加强,形成习惯性行为。这意味着,一旦我们克服了最初的“启动成本”,并投入到新的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活动会逐渐变得自动化,所需的心理能量越来越少。
举个例子,当你开始健身时,最初的几天可能充满了抗拒和不适感,但一旦你坚持几周,你会发现每次去健身房的过程变得越来越自然,甚至变成了一种习惯。这个过程正是飞轮效应的生动体现。
3
如何维持飞轮的持续转动?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飞轮效应的工作原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推动飞轮起步?又该如何维持它的高速旋转?
1. 小目标,大成就:根据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激励我们继续前行。当我们设立了一个较小的、可实现的目标并达成时,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给予我们“成功的快感”,推动我们去挑战更大的目标。
2. 习惯养成: 在 Charles Duhigg 的著作《习惯的力量》中,他提出了“习惯回路”这一概念,即习惯的形成基于提示、行为和奖励三要素的循环。为了推动飞轮效应,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触发点(例如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和奖励机制(完成后的小小奖励),逐渐将新的行为转化为习惯。
3. 意志力的训练:Roy Baumeister 的研究表明,意志力如同肌肉,越锻炼越强大。虽然最初推动飞轮需要较大的意志力,但随着飞轮效应的出现,持续的努力会逐渐减少对意志力的需求。因此,初期的坚韧至关重要,它为后续的飞轮高速运转打下了基础。
4
飞轮效应的实际应用
飞轮效应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还可以在团队合作、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在团队中,最初的合作可能充满磨合与摩擦,但随着团队成员逐渐建立默契,彼此间的协作会越来越顺畅,最终达到高效的工作模式。
在个人生活中,飞轮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例如,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养成早起的习惯、坚持每日冥想等。刚开始可能充满阻力,但一旦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再需要外部的推动力,这一行为已经变得自然而然。
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面对新的挑战时,不妨记住:一切的开端或许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转飞轮,成就终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启发,希望能点个【在看】点个【赞】你的肯定永远是我持续输出的动力,谢谢你图片
参考文献
Bandura, A.(1977).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umeister, R. F., & Tierney, J.(2012). Willpower:Rediscovering the greatest human strength. Penguin Press.
Collins, J.(2001). Good to great: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HarperBusiness.
Duhigg, C.(2012). The power of habit: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 Random House.
Kahneman, D.(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