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钱树变成了负资产,前不久,被称为中国最赚钱地铁公司的深圳地铁集团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入93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了38亿元。这也是深铁集团近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不止深圳,从2023年开始,29个城市地铁财报显示,如果扣除政府补贴,已经全部亏损。地铁总负债达4.3万亿元。在过去四年,各城市地铁负债数字逐年增加。今年8月26日,中央六部门紧急发文,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这可能意味地铁建设大扩张的时代——结束了!
从2023年地铁公司年报看,收入普遍上涨,但利润却下降。与此同时,政府的补贴大幅上涨。从营收规模来看,深圳地铁全国第一,2023年收入达到了252 亿元,比上一年增加约 12 亿元。不过,扣除政府财政补贴7.3亿,净利润亏损1.8亿,也就是说,2023年不算补贴,深圳地铁实际上就已经亏了。
北京地铁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但其中政府补助达253亿。成都轨道交通,归母净利润8.3亿,其中政府补助69亿。此外还有天津轨交、长春轨交、青岛地铁、宁波轨交、南京地铁、福州地铁等,29家地铁公司中,25家营收上升,但有17家利润下滑,若扣除政府对这些企业的补贴,则全都出现亏损。
即使政府投入财政补贴,大部分地铁仍然常年亏损,这种现象在疫情后更为突出,私人经营的企业不可能承受这样的亏损,其经营成本太高,更何况中石油都能亏,就连高速收费站都可以亏损,地铁、高铁本身运营成本就高,亏损,太正常了。
2019年全国轨道企业平均每公里运营成本高达1126万元。有些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超过了1500万元/每公里。早在2018年国家就提高了地铁建设的申报条件:申报地铁的城市需同时满足GDP在3000亿以上、财政收入在300亿以上、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上。
比如泉州虽然是万亿城市,就因为城区人口不足300万不达标,按照GDP、财政收入和市区常住人口要求,惠州和烟台都达标,但烟台、惠州的地铁梦想至今仍未有缘。
过去4年,各城市地铁负债数字逐年增加。29座城市地铁去年总负债为4.3万亿元,如果加上其它还没公布财报的地铁公司,全国地铁的负债额更大。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高铁,据统计,国铁集团2023年末的总负债为6.13万亿。而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例如海南万宁和乐站、京哈高铁沈阳西站、还有丹东西站和广宁寺站等均处于建成未投入运营的状态。
地铁与高铁类似,也存在客流量不足的问题,在非繁忙时段,许多城市地铁车厢乘客稀少,在广州、上海、成都、武汉、厦门等地,非繁忙时段,你经常会看到一节车厢内也就几个人。这种资源上的浪费很大。随着总人口下降,和旅游人数减少,地铁亏损还会加剧。
根据20年公布的22个城市地铁盈利情况,深圳、广州、武汉、南昌、济南、沈阳、厦门和兰州7个城市扣除政府补贴后仍然盈利,2021年24个城市地铁盈利的企业只剩5个,2022年32个城市盈利企业还剩5个,2023年“全军覆没”无一盈利。
地铁负债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经营不善,政府不补贴没法运营,此外还有管理问题。
近二十年来,各个城市都把建地铁作为一项提高政绩的“形象工程”,花费巨资建地铁、轻轨以及大兴土木大搞基础建设,但很多城市根本养不起地铁这个昂贵的工程,也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地铁盈利,最终造成债台高筑。
随着中央六部门政策下发,地铁审批必然更加严格,多地的地铁规划里程也不断缩水,即便是人口过2000万的成都,第五轮轨道交通规划去年十月份就已提交,至今未批复。由于地铁运营费用不断上涨,亏损较大,基本靠财政补助,未来想要新建地铁的城市,不能说绝对没有机会,但也只可能是极少数了。
卖地收入是地方的主要“钱袋子”,随着土地财政的收入跳水,财政吃紧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连轨道交通都养不起了,对于大多数没有地铁的城市来说,现在没有,以后大概率也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