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来源:结直肠癌诊疗基地 | 作者:赵长林 杜继明 | 2024/11/6 19:08:35 | 浏览:2803 | 评论:0

中国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持续增高的态势,无论是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还是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的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CRC约30%,占东亚地区CRC的75%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下人群的EOCRC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增加3.9%,而CRC整体的五年生存率却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中国已成为CRC大国,其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图1)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

图1.    CRC示意图和结肠镜下所见


已有证据表明,EOCRC和LOCRC的发生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密切相关。在环境因素中,长期过度饮酒是CRC的公认的高风险险因素之一,也被认为是EOCRC和LOCRC风险增加的因素。


一、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人生最大的风险:(1)不知道;(2)不相信;(3)不改变。就饮酒危害健康可引发疾病和癌症而言,饮酒危害健康的道理可能每人都懂,但对长期大量饮酒可增加CRC发生的风险并非人人都明白,甚至表示怀疑,“喝酒容易得结直肠癌有什么证据?”。不知道饮酒对人体健康和肠道有危害,控酒有益于健康;不相信长期大量饮酒可增加CRC发生的风险;不改变大量饮酒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仍然我行我素,不撞南墙不回头,直到喝出癌症了,到了那个危险的困境时,药难医“酒”病,将会遗憾终生。(图2)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图2.不知道、不相信、不改变,药难医“酒”病

二、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整体CRC发生的风险新证据


一项题为《饮酒、多基因风险评分与早发晚发结直肠癌风险》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子刊《eClinicalMedicine》(电子临床医学)(lF:9.6),为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EOCRC和LOCRC风险提供新证据。(图3)


新证据:长期喝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尤其是年轻人,不要不听劝!图3.《柳叶刀》旗下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为长期饮酒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提供新证据

该项研究基于大型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德国的DACHS研究),纳入CRC病例5104例(中位年龄为69岁,其中年龄<55岁为571例),对照组受试者4131例(中位年龄为70岁,其中年龄<55岁,417例)。病例组男性占60%,对照组男性占61.5%。两组受试者较少接受过结肠镜检查。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受教育程度较低;(2)重度饮酒;(3)处于戒酒或当前还在吸烟状态;(4)体重超重或肥胖;(5)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或CRC家族史。

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来评估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水平;在140个CRC相关位点,全面分析了终生和近期饮酒对整体CRC风险、EOCRC风险和LOCRC风险的影响;长期大量饮酒与CRC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并对EOCRC(<55岁)和LOCRC(≥55岁)饮酒量与PRS水平对CRC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将饮酒的影响程度与遗传易感性进行了比较。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1)长期大量饮酒以及在较低程度上戒酒会增加整体CRC发生的风险;(2)与终生低饮酒量(纯酒精0.1 克/天~<25 克/天)相比,终生平均饮酒量≥25 克/天的人群,EOCRC发生的风险增加85%(OR=1.85, 95%CI:1.23-2.80);LOCRC发生的风险增加27%(OR=1.27, 95%CI:1.11−1.45)。

研究结果证实,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整体CRC发生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引发EOCRC发生的风险(85%),比引发LOCRC发生的风险(27%)更高,比LOCRC发生的风险增加了58%。长期大量饮酒与患EOCRC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可以降低整体CRC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可以降低EOCRC发生的风险。

结语

WHO规定:癌症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癌症的发生。控酒有益于健康,也是科学预防CRC的有效措施。每个人都应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整体CRC发生风险的证据充分,毋容置疑。

应正确认识和理解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可患多种疾病,还有患包括胃肠癌在内多种癌症的风险。嗜酒成性的人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让纵酒毁了自己的人生,但要走出纵酒泥潭并非易事,要有决心、有毅力控酒。应珍爱健康,珍惜生命,主动自觉地规避癌症风险,远离癌症。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3500亿美元投资 美国本土抗生素生产全面提速 2025-09-15 [95]
学历越高熬夜越危险,背后原因让打工人心碎 2025-09-15 [81]
3天不玩手机,你的大脑就能发生惊人的变化 2025-09-15 [80]
刚刚,英国造出地球从未有过的人造生命!38亿年进化史或被彻底改写 2025-09-02 [584]
麦卡锡报告《长寿科学赋能所有人健康生活》关注七个关键点 2025-09-02 [747]
中山大学研究发现:中国痴呆发病率飙升300%,超六成痴呆可预防 2025-09-02 [1068]
不以己悲 | 惊天预言:2045年,人类将实现永生! 2025-09-02 [754]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1492]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1613]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160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