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海外留学
关键字  范围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 | 2024/12/5 19:59:16 | 浏览:27 | 评论:0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留学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会带来巨大的环境改变。这期间,客观上的环境改变以及主观上的身份转变,使得部分留学生心理问题集中爆发,适应不良。在我们展开的征集、访谈,以及部分咨询案例里,我们发现一些留学生处于孤独、隔离、压抑的状态,也听到了学习压力、亲人离世、自身生病等具体困境。我们将连续三周发布「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系列文章,探讨留学生的自我、家庭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支持系统。


有留学生的家长是这样形容和孩子的关系的:一只风筝和“握不住”的线。


这根“握不住”的线,便是亲子关系。


握不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距离,家长管不了,联系不上。也可能是,孩子自主意识变强,不再“顺从”家长的意愿。


这根线,如果张弛有度,便是风筝起飞必不可少的牵引力。这根线如果被拉得太紧,它便成了风筝顺风而上的阻力。


例如有一类留学生,出国前一直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在父母“全方位的爱”中,他们只需学习,不必独立,不必处理人际冲突,也不必寻求支持与帮助……于是出国后,尽管他们经济宽裕,却连照顾好自己都是一件难事,最终难以适应。


这便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用力过猛”。最终这种带着爱与控制的力量,成了孩子成长的阻力。


本期,我们将着眼留学家庭的亲子关系,一同探讨如何在个人成长和原生家庭纠葛中,寻找平衡点。


01 分离,是亲子的必经阶段


国内机场的出发厅,是大部分留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他们学习和家长分离的起点。

“我记得,在机场那天,父亲抽了很多根烟。我和母亲在排队办理托运,他就在机场外面吸烟区,一根接着一根。我知道,他只有焦虑的时候,才会这样。或许,他真的害怕,到了美国,人生地不熟,他帮不上我了。”

留学生忙着适应新的环境,家长也在努力适应“没有孩子”的生活。

“后来我弟弟告诉我,我不在的时候,母亲都不怎么进我的房间。因为她太想我了。”

“起初,我会经常跟爸妈聊学校发生的事情。每周大概三次视频吧。但是我有了新的朋友,再加上学业,沟通的频率就变少了。


有一次因为期末考,两天没有回复他们的微信。后来我说明了情况,也希望能有更多自己的空间。母亲一开始,是有些难受的。因为她感觉自己不再被需要了。”

尽管分离会带来很多不适应和内心冲击,但分离是所有亲子关系的必经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葛林斯基(Ellen Galinsky),提出亲子关系有六个阶段:想象阶段、养育阶段、权威阶段、综合阶段、独立阶段,以及最后的分离阶段(一般发生在成年后)。


亲子间由依赖到分离,家庭权力结构也由此变得更加平等。


但顺利完成六阶段的蜕变,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往往是:上一个阶段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下一个阶段的挑战便悄然而至。


在养育阶段,如果亲子间没有健康的依附关系,即让孩子感到安全和信赖,孩子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发展便会受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亲子间的沟通,以及孩子成人后亲密关系的抉择。


例如一个没有好好依赖过的孩子,很难实现真正独立,也就谈不上与家庭真正分离。

“我在大学住宿的时候发现我和舍友的关系,就像我和妈妈一样,她只要生气了,就可以随便忽略我,冷暴力我,而我只能小心翼翼、察言观色。我突然就发现,成年的我还处于过去的关系模式里。”

而对于留学家庭来说,特别是低龄留学家庭,叠加距离和时差的双重影响,分离这件事就变得更为具象和有挑战性。


从“就在身边”到“远在大洋彼岸”,家长便体会到“孩子就像握不住线的风筝”。


当然这个“握不住”的背后,既有家长担心孩子遇到危险时,再也不能及时提供帮助,保护他们的担忧,也反映一种潜在的对于“失去掌控”的不安,害怕他们超出自己的预期。

“在做留学顾问时,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家庭。在辅导学生写申请文书时,我遇过这样一个孩子。爸妈都具有一些计算机专业背景。考虑到就业前景,他们为孩子选择了计算机专业。但这个孩子是个文科生,尤其喜欢历史。写Why major(为什么选此专业)的时候,就十分痛苦。”

家长不愿意放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担心孩子会受伤害的因素,也有个人私心。


很多家长自孩子出生以来,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孩子身上,反而忽略了自己。


而就像心理学作家武志红所说,当一个人不能聚焦自身,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自我便出现停滞。这时,孩子便成了父母滋养自我的资源。


其次是父母放不下亲子关系中获得的权力。大部分人在社会上很少感受到权力,但在亲子关系中,特别是最初阶段,父母似乎从是否要生下这个孩子,是否给他饭吃等等,就有着更大、甚至绝对的权力。


在这种思维下,与孩子分离,就代表权力消失了。父母就下意识地想继续干涉孩子。保持边界,尊重孩子就会变得困难。


这里并不是责怪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或者否定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牺牲。只是希望正在经历分离的家长,有所觉察,更多地关爱自己。


留学,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重构自我的契机。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02 借助矛盾,看清关系的“底色”


亲子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父母主权和孩子自主意识的冲突,还有不可避免的“代际冲突”。简单来说,即是观念不同。


代际冲突(Generational Conflict)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出生时代对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着很大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


像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成长,碰上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他们比起自己的父母,更注重个性和自由。


而留学家庭的亲子关系,还需要经历中西文化的冲突,因此,留学孩子的行为转变,在父母眼里将会是更加的“意料之外”。

“我妈到美国跟我住了一小段时间。她总是不信任洗碗机。所以每次用碗之前总会烫一下。但是烫一下就能杀死细菌吗?”

“有个朋友的孩子,一开始选的是不定专业。朋友一直希望孩子能读商科,好就业。孩子一开始也不排斥,但出国几个月后,觉得人文社科更适合自己。朋友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孩子变了,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与新文化的融合,都会带来变化。


只是作为家长,该如何适应孩子的变化?是选择当一个固执的父母,还是一个成长型的父母?

“其实我爸对于我dating(约会)的习惯是不认同。但他能理解这是比较新的一种方式,他也不会试图矫正我。我觉得他们爱我,是希望我活成我自己的样子,所以才会配合我进行一些改变。”

“我妈对于我分享的一切总是好奇且包容。我和她分享离婚的住家妈妈,半夜驾车半小时,带着我去‘监视’她的男朋友。我妈只觉得这件事滑稽有意思。我们还聊到关系的可能性。”

当然了,代际冲突也不是从孩子出国才开始。


借助这些冲突矛盾,我们更能看清亲子关系的“底色”,这个“底色”,也可以理解成,相处模式。


不健康的相处是,父母试图打压和否定孩子与自己的“不同”——如我所愿;而健康的相处是,父母允许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如你所是。


另外,代沟不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也不是拒绝沟通的借口。


它或许是每个人,学会理解和接受差异的一个路径。

“我恨过父亲打压式的教育和过度的保护。回国的时候,两个人相处超过一个星期必定吵架。但直到我学了心理学,了解了爷爷和父亲的关系,我逐渐理解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会下意识的打压另一半,也意识到自己内心一直渴望得到肯定。我不断地解剖自己,也学着理解父亲。后来我不跟他吵了,我听着,他讲着。”

留学似乎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但有些时候也会迎来转机。有留学生提到,分离让他们更清楚家人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

“出国也有几个月了。我和家里平均一两周打一次电话。我会分享学校的所见所闻。冲突变少了,因为生活交集变少了。以前我跟母亲沟通话题范围较小。出国后,有时一两天就会打一次电话,讨论考试怎么样了,学校又发生什么事了等。很多生活的常识,我也还要向她请教。”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儿女。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03 两代人,一同开启新生活


留学,将孩子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开启了父母的二次人生。

“我妈来看我,虽然她英文水平一般,但是在纽约机场看到她推着两个大行李出现在人群中,我内心为她鼓掌。后来父亲来美国参加了毕业典礼,他感受了美国的高速公路文化、吃了费城某个街角的费城牛肉三明治、还和我一起坐了冲锋艇,他说没想过自己还能去到地球的另一边。”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也分享过他与儿子的故事。曾经亲密的父子,在儿子出国留学后变得疏离——不再及时回复信息,即使打电话也是对话几句就被挂断。


在分离的落寞中,他没有想要进一步抓紧孩子,而是思考,和20岁的孩子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于是他有了一个画面:是两个成年人,像朋友一样,一起散步聊天,不再是父亲和小屁孩的关系。


这是一种相较于从前,权力更为平等,个体更加独立的关系。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那么对于正在或准备经历分离期的留学家庭,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找到上述关系的平衡呢?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试着从以下三方面,适应分离,学着“放手”: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1
提前做好分离的准备


武志红指出,成年后的分离存在两个层面。


一是空间上的分离;二是心理上的分离。


空间上的分离,指孩子长大后,离开父母的家,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成为自己新空间的主人。


而空间的分离带来心理层面的分离——孩子将会一个人面临很多抉择,逐渐变得独立,不再服从父母的意志。


完成这样的分离,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对父母来说,核心在于调节自己的分离焦虑,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程。


有关出国留学的具体安排和生活节奏,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说了算”,从过去引领者的位置退下来,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后背、支持者。


明白孩子终究要去建设自己的世界,活出自己的主体感;而父母也终将回归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人生新阶段的现实与心理任务。


2
保持好奇心,少评价


孩子的成长,往往会超越父母的想象,而留学生的父母更能体会这一点。


在多元化国家留学,他们会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与文化,并选择认同其中的一部分。


而当孩子在分享这些新鲜事时,家长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急于评价,尤其是太过绝对的评价,例如:“不好”、“这样不行”、“这样浪费时间”。


这样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分享欲,也会让他们在文化冲突中,更加迷茫。

“我觉得参加社团挺正常的,它可以写进简历,可以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等。但我爸总觉得我在不务正业。后来我就不说了,即便后面我办了一个学期的活动,还获了奖,我也不想说了。”

相反,在倾听孩子的成长心得时,家长保持开放与好奇心,不仅会拉近亲子距离,也能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3
找到新的人生任务


在分离阶段,当孩子离开家庭,父母也迎来了自己的“育儿毕业典礼”。


上一期,在谈论独立自主时,我们分析了过度溺爱、事事有回应的父母,背后有一个做“完美父母”的愿望,这几乎占据了他们的人生。


但事实上,“养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人生唯一的聚焦点。


父母能够做好自我照顾,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追逐属于自己的愿望……这不仅仅是自我实现,更是为孩子树立了活出自己最好的榜样。

“其实我和父母,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偶尔交叉一下。放假了,我们会一起去旅行,集中catch up(聊聊近况)。但后来,他们时不时也会发自己出去玩的照片到群里,我为他们的精彩感到开心自豪。”

“陪读的妈妈不少见。我见过努力学习英语,然后在当地找到工作的;也有经常爬山,享受自然的妈妈;她们的世界,除了孩子,还有自己。”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三:与家庭分离


对留学生来说,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方法,度过分离和独立带来的不适:


01

图片
从小事开始说“不”

分离并不是一件干脆利落的事情,留学时期的分离更是如此。


新的环境让我们想念家中熟悉而安全的生活,此时父母也会忍不住过多干涉。

“我妈总觉得烘干机不好,让我自己晾干衣服。但我要上课,我哪来那么多时间。她来美国住的一个月,我烘我的衣服,她晾她的衣服。”

从小事开始说“不”,不含敌意的坚决,逐渐把握自己的话语权,也逐渐让父母意识到,你是你,父母是父母。


02

图片
允许并理解差异性

前文提到,代际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却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父母尝试抱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进入孩子的生活时,作为孩子也学着耐心向父母展现自己的世界。

“我会向他们展示学校的一些设施。但是因为有些中国没有,你就会花很多时间向他们介绍一些背景知识。”

“我会感受到这边的女性,都比较独立。我就非常希望我妈妈,也变成那种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感觉这样才是时代女性。但我好像忽略了,她究竟喜欢怎样的生活。”

留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不断扩展,在这过程中,自主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但新自我的建立,不意味着完全摒弃或覆盖父母“旧”的部分。


父母在接受孩子的变化,孩子也需要包容和理解代际差异——允许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


03

图片
承担成人的责任

与原生家庭分离,留学生会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出国前,或者成年前,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大部分掌握在父母的手上。


但随着自我的独立,在希望摆脱“小屁孩”身份的同时,也需要主动维护亲子关系。


毕竟,关系从来都是相互的。

“我出去那会,还是2013年,微信还不是那么普遍。我试过给家里电脑安装Skype,或者和家里约个时间打IP电话。也按母亲的吩咐,定期报备一下。但时间久了,学业忙,也坚持不久。但我做了尝试,他们也能理解。”

“家里一直管的很严。刚出去,我就像放飞的小鸟。最离谱的时候,我妈需要找到我朋友,才能找到我。但慢慢地,我理解了他们的担心,即使不是看到就回复,我也会当天回复信息。”


图片


写在最后

关于留学生的心理自助,我们从社会支持系统,到个人的独立自主能力,再到本期的亲子关系,一同探讨了留学生活所遇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留学是个人和家庭一个重大的决定,同时也是一个契机——


在新的环境和文化冲击下,变化和情绪都更为激烈。同时,许多关系和人格的问题也会显现,甚至是放大。


这时,留学生和家长们都不得不直面,那些曾经被刻意忽视、回避、得过且过的自我与关系困境。


直面真相,必然会带来痛苦和挣扎,但好消息是,当我们一次次不带评判地去觉察、接纳并化解它们,我们将拥有更丰盈和坚固的内心。


最后希望,留学生和家长们,都可以在经历留学这件事后,见识一个更加立体和饱满的世界!



相关栏目:『海外留学
赴美留学,中国被印度全面超越! 2024-12-05 [38]
炸了!加拿大查获10,000份伪造录取通知书,80%是印度留学生 2024-12-05 [31]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一:构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2024-11-23 [222]
留学生自助指南二:独立自主 2024-11-23 [229]
官宣!11月25日,2025年托福iBT®考位开放,速来占位! 2024-11-23 [214]
2025年海外优青,来了!(附2024年申请书模板) 2024-11-23 [289]
事关USC留学生,留美政策大变动! 2024-11-23 [215]
留学生心理自助指南一:构建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2024-11-16 [373]
川普竞选承诺:“留学生毕业自动拿绿卡”!重回白宫第一天就办! 2024-11-16 [362]
怎样选择美国大学赢取未来?--《美国留学直通车——从筹备到就业一站式指导》 2024-11-04 [64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