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来源:华人精英视角 | 2025/2/2 1:16:28 | 浏览:37 | 评论:0

最近,互联网上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此:有位“专家”竟然提议恢复农民交公粮!
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穿越了。这都2024年了,怎么还有人惦记着农民的那点口粮?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专家的“高见”迅速引爆网络。
不出所料,评论区被整齐划一的“国粹”刷屏。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更是简单粗暴:“交你ma。”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届网友,真是人间清醒!面对如此荒谬的提议,就该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态度。
毕竟,农民苦专家久矣!
这些年,某些专家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行“何不食肉糜”之事,早就把自己的公信力败得一干二净。
他们一会儿建议年轻人付费上班,一会儿建议低收入者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开私家车拉活。
如今,更是把黑手伸向了农民兄弟。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位专家的提议,让我想起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起交公粮的故事。那时候,生产力低下,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却吃不饱肚子。
交公粮,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痛。
我还记得,那时候最常听到的两首曲子,一首是二胡曲《喜送公粮》,一首是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氛围,与现实的困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年幼的我,在饥肠辘辘中听着这些曲子,心里充满了疑惑:为什么农民丰收了,却依然吃不饱饭?
这个问题,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
那时候,农民不仅要交公粮,还要面对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很大一部分要上交。而他们自己,却只能靠野菜、糠麸充饥。
这位专家,或许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才会如此“轻飘飘”地提出建议。
他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非农户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存在。
一本红得发紫的购粮证,是城里人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们衣食无忧的保障。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而对于农民来说,一本薄薄的购粮证,却意味着沉重的负担。
他们要用自己辛勤劳作换来的粮食,去换取那少得可怜的口粮。
甚至有人,刚进腊月就没了口粮,只能靠借贷度日。
更有甚者,因为交不齐公粮,家里的耕牛都被牵走抵债。
我记得,小时候邻居家就有一头小水牛,那是他们家唯一的财产,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希望。
可是,就因为晚交了几天公粮,这头小水牛就被公社干部无情地牵走了。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邻居家的老奶奶,哭得死去活来,却也无济于事。
那凄厉的哭声,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耳边。
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农民对粮食的珍视,更无法理解他们对“交公粮”这三个字的恐惧。
这位专家,口口声声说要为国家着想,却全然不顾农民的死活。
他只看到了“公粮”这两个字,却看不到这两个字背后,是多少农民的血泪和辛酸。
他只想着如何从农民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却从未想过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这样的专家,不是蠢,就是坏!
如今,时代变了。
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再需要交公粮。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也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而这位专家,却逆潮流而动,妄图把农民重新拉回到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
他的提议,不仅荒谬,更是对广大农民的侮辱!
我想问问这位狗屁专家:
你真的了解农村吗?你真的了解农民吗?
你知道现在农村的现状吗?你知道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农民,是这个社会最朴实、最勤劳的群体。
砖家建议恢复农民交公粮,评论区被刷屏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
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怀,而不是被当作“韭菜”一样收割。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专家,而不是那些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的“砖家”。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建议,而不是那些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谬论。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尊重农民,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最后,我想说:
时代变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但农民的孩子已不再是以前的农民了!
他们有思想,有见识,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任何想要损害农民利益的人,都必将遭到他们的唾弃!
这位砖家,请你闭嘴!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婚外性行为在农村很普遍,何以没有导致大规模家庭破裂? 2025-02-02 [135]
文革中上海红卫兵的造反行为!仅黄金就抄出64.9万余两 2025-01-31 [52]
接管招商局后的“战斗' 2025-01-31 [38]
至暗时刻已到来,集采、医保政策双重困境:中国医疗圈内部信任危机如何重建? 2025-01-24 [116]
春节出行必备的反诈要点,都记住了吗? 2025-01-24 [98]
教师职称有新规!老师含泪表示:终于等到了 2025-01-15 [377]
院士主编!IF 从 6 飙升至 14.7 的 TOP 期刊对国人友好,审稿超快,网友:这还不冲 2025-01-15 [360]
高校首发“AI禁令” 2025-01-15 [367]
3亿中国人如何养老 2025-01-13 [452]
调查发现:中国高校教师压力,世界第一 2025-01-11 [48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