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王敏团队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这也是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
“政和八闽鸟”的发现,揭示出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就已经出现,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3日在《自然》(Nature)发表。
01侏罗纪有无鸟类?
2023年9月,古脊椎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报道了福建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奇异福建龙(Fujianvenator prodigiosus),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Zhenghe Fauna)。当年11月,研究团队又在“政和动物群”发现了两件不完整的爬行动物化石,其中一件化石仅有部分肩带骨骼从围岩中显露出来。
研究团队对该化石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室内修复和研究分析,确定了该化石属于鸟类,并将其命名为“政和八闽鸟”(Baminornis zhenghensis),其属名“八闽”是福建的古称。

▲“政和八闽鸟”和“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赵闯绘制
“政和八闽鸟”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具有愈合的尾综骨,这是构成现代鸟类体型的基石。

▲“政和八闽鸟”正型标本。王敏供图
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就是鸟类的尾巴很短,不但尾椎数目减少,而且最后几枚尾椎愈合成一个名为尾综骨(pygostyle)的结构。尾综骨的出现,对身体重心前移、后肢和尾骨的独立运动,以及飞行能力的完善至关重要。
尾骨缩短是恐龙向鸟类演化中最彻底的形态变化之一。包括始祖鸟、近鸟龙类等“潜在的侏罗纪鸟类”,仍然具有和恐龙一样的长尾骨,从这点来讲,它们至少在体型上与鸟类大相径庭。
“政和八闽鸟”是目前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它的发现将鸟类起源时间推进到中侏罗世晚期(距今1.72亿年–1.64亿年),改写了鸟类演化的历史,显示出“政和动物群”在探索东亚晚中生代生态系统演化上的巨大潜力。

▲中生代兽脚类恐龙(包括鸟类)演化树,以及前肢、肩带和后肢的形态空间。王敏供图
02或许还有更多惊喜
除“政和八闽鸟”外,研究团队还在“政和动物群”中发现了一个单独保存的叉骨。
研究结果显示,该叉骨与白垩纪的今鸟型类非常相似(最早的今鸟型类出现于1.3亿年前),明显区别于“政和八闽鸟”,以及其他侏罗纪鸟类和恐龙。

▲“政和动物群”发现疑似今鸟型类的叉骨。王敏供图
该叉骨的发现,证实了至少两种鸟类在“政和动物群”区域生活。如果该叉骨的确属于今鸟型类,那么现生鸟类起源的时间将会进一步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