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佐治亚理工学院彭志刚教授开发余震监测新方法
作者:任海军 | 2009/12/4 13:48:14 | 浏览:4208 | 评论:0

  大规模浅源地震发生后会出现许多余震,但由于一些余震的信号可能被主震和大余震信号遮挡,很多小余震被地震台网遗漏。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首次将匹配滤波技术应用于监测余震,可以发现主震后的绝大多数余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地震引发的物理机制变化和主震后断层形变过程等。

  传统余震监测方法是通过人工分析地震记录,确定余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发生的余震非常多或同一时间发生多次余震,就很难分辨哪次余震最先发生,因而遗漏很多小余震。匹配滤波技术则利用已发生地震的波形或走势信息为模板,通过计算机自动扫描地震记录,在连续数据中搜索与模板类似的信号,据此监测余震。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条圣安德烈斯断层,该断层位于帕克菲尔德地区的部分被一些专家称为“世界地震之都”,是研究地震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地震学家数年前在此铺设了复杂的测震仪和其他仪器。研究人员以该地区2004年发生的里氏6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发现,主震后两天内发生的余震数量比北加利福尼亚地震台网监测到的余震数量多出约11倍。

  领导这项研究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和大气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彭志刚指出,在这个地方竟然有超过90%的余震未被地震台网确认或报道,着实令人诧异。

  研究人员在2004年帕克菲尔德地震后已经观测到非常明显的断层“蠕动”现象。在研究余震发生原理时,彭志刚和研究助手赵鹏发现,早期余震发生在主震周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发生地点也开始移动。他们发现,余震地点的迁移与模拟试验中震后断层滑移引发的余震以及位置变化一致。因此,他们认为2004年帕克菲尔德主震后的大部分余震很可能由断层“蠕动”诱发。

  这项研究成果于23日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彭志刚2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成果可以用于尽快确认主震破裂面,对及时评估大地震引起的破坏性以及震后应急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彭志刚正与中国和日本的地震观测研究机构合作,利用这一方法对中国和日本近两年发生的几次大地震的余震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任海军)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袁伟时:人的自由有多大,是决定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2025-08-20 [307]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800]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200]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107]
包振山、卢东祥、刘波:激发八小时外经济活力打造扩内需促消费长效机制 2025-08-12 [446]
许倬云走了,他曾喊话中国青年:我劝你们振作 2025-08-05 [597]
瑞士商会名誉主席:职业教育如何作为国家竞争力引擎 2025-08-05 [635]
梁文道:励志书读多了,人会变傻的! 2025-08-05 [609]
《陈志武教授:思辨能力才是核心能力,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2025-08-05 [604]
耶鲁大学教授给博士新生的真诚建议:博士之路,选择与坚持的艺术 2025-08-01 [7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