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近关于签证和留学生的一通操作,已经让人开始看不懂。
“留学还能去哪儿”,成为了中产家庭的一大新焦虑。
与此同时,一种“反向留学”正在悄然兴起,热度暴增——美国乃至全球学生,挤进国内的中外合办大学。
昆山杜克和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室里,金发碧眼的面孔越来越多,
这些夹在体制内和留学两种路径之间的学校,如今却成了美国学生的“避风港”。
在中美关系波动、签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这群“反向留子”的选择,折射出国际教育格局的微妙变迁。
就在这两天,特朗普居然突然认怂了???

最新的这个申请季,美本申请有多卷,大家都有目共睹。
新总统上台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骚操作,更是让留学生和准留学生们都心里打鼓。
在这种局势下,中外合办大学异军突起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学生,就读中外合办大学的热度都空前高涨。
以大家最熟悉的昆山杜克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为例,中美合作大学的国内和国际学生申请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昆山杜克大学,是杜克大学与武汉大学于 2018 年在昆山成立的合资大学。
2025年申请季,昆山杜克本科入学的申请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共收到11,884名学生的申请,而录取名额则为550个,录取率仅4.2%!
其中,给内地学生的录取名额为385人,也即只招收165个国际学生。
而2025年国际学生的申请数量为5,882份,比起2024年暴增了25%。这么多人竞争165个入学名额,录取率更是低至2.8%!
街道上的行人

图源:昆山杜克大学官网
要知道,美国的杜克大学本校录取都没有这么卷。
2025申请季,杜克大学早申季收到6627份申请,录取849人,录取率为12.8%;常规轮收到53223份申请,录取1953名学生,录取率3.67%。
整个申请季的总录取率约为4.7%。
也就是说,现在要申请昆山杜克,录取难度比美国的杜克还大……
上海纽约大学同样热度飙升。
上海纽约大学,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于 2012 年合作创办。
2025年,上纽大的申请人数达到24,000份的新高。而预计招生人数共为500人,其中中国学生251人,国际学生249人,总录取率仅为惊人的2%!
上海纽约大学,已经比藤校还难申了……
美国的纽约大学本部情况如何呢?
在2024-25年申请季,纽约大学共收到超过12万份本科申请,破历史纪录。最终仅录取了约9240名学生,整体录取率为7.7%,创下历史新低。


纽约大学越来越难申,上纽大的申请难度更胜一筹。
根据上纽大官方数据,过去三年里,本科申请人数累计增长了47%,其中中国申请人数增长了47%,国际申请人数增长了18%。

上海纽约大学过去三年中,约有53%的国际申请者来自美国。
同样,2025年昆山杜克大学收到的国际申请中,有一半来自美国。
录取率比本土还低,内地娃爬藤的辛酸泪,这些美国的申请们也算尝到了……

在海外Reddit论坛的“Applying To College”版块,汇集了无数想申请大学的学生。
扒拉了一下帖子后,我们发现国际学生对于昆山杜克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兴趣由来已久。
早在4年前,就有人发帖询问,昆山杜克大学和其他大学比起来如何,应该如何抉择。

这位博主同时还拿到了几所顶尖文理学院的offer,犹豫该如何选择。
还有一位博主,拿到了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昆山杜克的offer,同样在犹豫。

在这个帖子里,博主详细地描述了作为一个美国本地学生,昆山杜克大学的吸引力来自哪里:
#昆山杜克的学费和ta在美国公立大学的州内学费相当,性价比高;
#对中文学习和中国文化感兴趣;
#可以同时拿到昆山杜克和杜克的学位;
#大三的一个学期和暑假可以在杜克大学学习;
#师资力量雄厚,既有来自杜克大学的,也有来自美国其他大学,也包括中国本土的优秀教师;
#虽然昆山杜克当时还没有毕业生,但参考上海纽约大学,2020届毕业生中有16%的人收入在9万至12万美元之间,拿到了谷歌和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
四年前,这位博主最大的顾虑是,昆山杜克刚刚成立不久,不知道毕业后就业和升学情况如何。
几年过去了,有了几届毕业生的昆山杜克,交出了令申请者满意的答案。
顾虑消除后,这几年国际学生申请数量的飙升,便有迹可循。
还有一位博主纠结上海纽约大学的情况,回帖中一位网友指出了国际学生选择上纽大的可靠之处。

作为分校,上纽大和纽大阿布扎比类似,都拥有和纽约大学本部同样的声誉和影响力;
很多纽约大学的本科学生最终都去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知名大学读研究生,平均起薪相似(斯特恩商学院可能略高一些,但差别也不大);
纽约大学有许多人进入研究生院学习,获得的学位将与纽约校区的一样;
所有校区的授课教授都是纽约大学或其他知名教授。
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就读的难点也很明显:
上海纽约大学位于坐拥2400万人口的上海城市中心,班级里50%的学生都是顶尖的中国学生,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取决于专业)。
不同专业的老师也有所不同,你将会接受中国老师的教学,风格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美国学生想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在上纽大或昆山杜克获得海外的实习机会较为困难。
此外,文化融入也会是个问题。
不过,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搜寻一番后,我们发现乐于融入且享受中国校园生活的外国留子,不在少数。





两所学校都有意设计了中外学生混宿制度,一方面让外国学生更好融入本地,另一方面中国学生也更能有“留学感”。
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不是未来想继续升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选择留在中国工作。如果在中国的合办大学就读,本科毕业后想直接回美国工作,或许的确是个难点。

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外合办大学这个过去“夹缝中”的选项,如今却成了许多中美学子的避风港,其优势也在被更多家庭看到。
根据两所学校的官网信息,学生在这里就读的体验都在不断提升。
在昆山杜克,国际生占比为30%,在校生来自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小班课堂的人数小于20人,师生比达到了1:8。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大三前往美国杜克大学学习,最长可达半年。
在上海纽约大学,共2000+在校学生中,在校生来自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半数学生为国际生,师生比同样达到1:8。就读期间,学生可选择前往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的纽约、阿布扎比校园或13个海外学习中心,进行为期1-2学期的学习。
两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拿到的都是中美两所大学的两张毕业证。
不过,目前内地学生申请这两所大学,都必须参加高考且达到分数线要求,才能提交材料申请。

图源:上海纽约大学官网

图源:昆山杜克大学官网
加上这几年学校热度飙升,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简历要求也水涨船高。
如果是一路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孩子,没有高考准备,临时转轨想申请中外合办大学,就行不通了。
此外,两所学校的学费比美国本土相对低一些,但也堪称高昂。
上海纽约大学,四年仅学费就达到86万。加上住宿书本和生活费等,四年学习成本超过百万。

昆山杜克大学,四年费用同样超过百万。
如果赴美国杜克大学学习,中国学生的支出将增加约54,000元人民币,不包含机票。
参加夏季学期学习也是一笔额外费用,中国学生参加夏季学期的总费用约为63,000元人民币。

连美国学生也有人吐槽,这两所学校的费用比起美国本土大学也没有便宜太多。
一路走低的录取率,年年高升的申请人数,辣手的学杂费用……昆山杜克和上纽大,似乎正一步步成为中国的“藤校”。
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下,中外合办大学的“爆火”成了必然之势。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健认为,“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和一些西方国家签证限制的背景下,更多学生正在探索中国境内仍能提供国际教育的高质量替代方案。”
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的名誉教授阿尔特巴赫也认为,美中院校之间的联合学位项目可能会增加,“在当前时期,这是一个更可能、更现实、或许更好的主意。”